王勃送別的詩句

王勃送別的詩句

  送別總是傷感的,而送別之愁緒也只有當事人才能領悟吧!那麼,關於詩人王勃的送別的詩句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勃送別的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別人四首〗

  久客逢餘閏,他鄉別故人。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

  桂軺雖不駐,蘭筵幸未開。林塘風月賞,還待故人來。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秋日別王長史〗

  別路餘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動北梁篇。

  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終知難再奉,懷德自潸然。

  【白下驛餞唐少府】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送盧主簿】王勃

  窮途非所恨,虛室自相依。城闕居年滿,琴尊俗事稀。

  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東巖富松竹,歲暮幸同歸。

  【餞韋兵曹】王勃

  徵驂臨野次,別袂慘江垂。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

  鷹風凋晚葉,蟬露泣秋枝。亭皋分遠望,延想間雲涯。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賞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兩詩合看,大致可知寫詩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話別之所是津亭,啟行之時是秋夜,分手之處是江邊,而行人所去之地則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將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了兩首中的第一首,但就兩詩比較而言,其實以第二首為勝。第一首詩最後用“誰見泣離群”一句來表達離情,寫得比較平實淺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嘆的韻味,沈德潛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寫景方面,“山橫塞北雲”一句寫的是千里外的虛擬景,沒有做到與上下兩句所寫的當前實景水乳交融,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與詩篇所要表達的離情互為表裡,收到景與情會的'藝術效果。而在藝術上達到了這一要求的,應當推第二首。在這詩中,詩人的離情不是用“泣離群”之類的話來直接表達的,而是透過對景物的描繪來間接表達。詩人在江邊送走行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感懷此夜,就身邊眼前的景色描繪出一幅畫面優美、富有情味的江邊月夜圖。通首詩看來都是寫景,而詩人送別後的留連顧望之狀、淒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是一首寓情於景、景中見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

  黃叔燦在《唐詩箋註》中還稱讚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這個“寒”字的確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字,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詩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離開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這個“寒”字在句內還因“此夜”兩字而注入離情,說明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覺到的膚體寒冷,而是在這個特定的離別之夜獨有的內心感受。而且,這首詩中可以拈出的透露離情的字眼,還不止一個“寒”字。第二首首句寫煙而曰“亂”煙,既是形容夜煙瀰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次句寫月而曰“飛”月,既是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寫離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心的情懷。從整首詩看,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後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而這首詩的妙處更在於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