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教學設計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瞭解王維的生平和詩歌風格特點,領略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表現手法。

  2.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王維詩中的閒情逸致。

  教學重點: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鑑賞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王維詩中的禪意。

  教學設想:

  1.選修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點撥設疑、學生自主感受,由“扶”到“放”,合作探究。

  2.根據選修教材的編排體例與特點組織教學,教本課時可以和前面孟浩然《夜歸鹿門歌》以及《夜歸鹿門歌》課後練習三(賞王維《歸山作》)放在一起鑑賞,從整體上去把握一個作家或同一流派作家及其作品的形象、語言、藝術技巧和思想感情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是詩歌的天堂,天才詩人層出不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李賀是鬼才”之說;又有“詩仙詩聖詩詩鬼詩豪詩佛”之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白居易、詩鬼李賀、詩豪劉錫、詩佛王維)。其中王維稱為詩佛,可見他的詩別有一番禪意。

  二、知人論世看王維(詳情略)

  王維(701-761),字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維亦官亦隱,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蘇軾評價說“味詰之詩,詩中有畫;觀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園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三、解題

  《積雨川莊作》,又名《秋歸川莊作》。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學生自讀並注音解詞,老師解疑。

  1.注音

  蒸(lí) 炊黍(shǔ) 餉(xiǎng) 東(zī)

  囀(zhuàn) 黃鸝(lí) 朝槿(jǐn)

  2.疑難詞語解釋

  ①蒸炊黍::草,嫩葉可食。蒸炊黍,泛指粗劣的飯菜。

  ②餉東: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本指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

  ③漠漠:寫水田情狀,形容水田薄霧濛濛,視野蒼茫。

  ④陰陰:寫夏木情狀,形容夏天樹林茂密,境界幽深。

  ⑤囀:鳥婉轉鳴叫,動詞。

  ⑥朝槿:即木槿,落葉木,夏季開花,朝開暮落,故又稱朝槿。

  ⑦野老:詩人自稱。

  ⑧爭席:表示和人相處很隨便,無隔閡。《莊子•雜篇•寓言》載:陽子居(楊朱)初到旅舍,面露驕矜之色,旅舍主人對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紛紛為他讓座。後來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顯得很隨和,人們也就不再給他讓座,而和他爭席而坐,相處就很隨便了。

  ⑨海:《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好,每日與鳥遊玩,數以百計的鳥聚

  集在他身邊。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捉鳥。第二天他來到海邊,鳥就盤旋不下了,因為他有了機心。此處以海比喻淳樸而無機心的農民。

  ⑩更相疑:又懷疑我猜忌我。相,偏指一方,這裡指詩人自己。

  3.學生齊讀這首詩歌。

  五、學生譯詩歌,老師評點譯

  1.譯時,要求學生注意藉助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做到信達雅。

  2.點名學生宣讀自己的譯內容,老師根據學生的譯適時點評。

  附譯:

  初夏時節,雨水綿綿,積久不停,靜謐的山林潮溼陰暗,野村炊煙緩緩升騰;女人家燒菜煮黃黍,把這粗劣飯菜送給東面田頭幹活人。看吧,中水田薄霧濛濛,一行白鷺掠空而飛;聽吧,幽靜清涼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動聽的啼聲。我獨處空山之中,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參悟人生短暫;幽棲松林之下,採露葵品味清齋素食。我早已去塵心,絕俗念,隨遇而安,於人無礙,與世無爭,和村裡的那些淳樸村民相處得親近隨和,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