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札記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札記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一、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

  1、透過學習上闕,引導學生自學下闕。透過上闋的學習學習學到了學習詩詞的方法:知音—明意—悟情,小組合作自學下闕。

  2、透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

  3、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加深體驗。透過課後拓展詩詞,吟誦詩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

  二、成功之處:

  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採用誦讀感悟,品評賞析,積澱深化的教學方法,適時藉助多媒體音樂與課件畫面的渲染,引領學生讀中感悟,讀中融情,悟中升情。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知音正音,匯入新課,創設詩意課堂。第二個環節:初讀詩文,感知詩意。第三個環節:品讀詩文,體會情感。

  在第一個環節:創設詩意課堂中,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古詩詞的情感,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求知慾,我從作者匯入本詞,透過介紹辛棄疾的愛國情懷,以及他的豪放詞風,引出本詞。

  第二個環節:初讀詩文,感知詩意。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採取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朗讀。首先教師範讀。藉機強調了生字字音,“轉”、“見”,然後讓學生自己讀讀詩,然後指明讀。當我發現該同學字音讀的十分準確時,接著,我引導同學們讀詩要有節奏,尤其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第三個環節:品讀詩文,體會情感。

  古詩帶給學生的是更多想像的空間,這樣的創造性的`預設有助於把學生引入深遠的意境。如在本課中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體會意境。

  總之,這節課,我盡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氣氛,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帶動學生,不失時機地讚賞,積極有效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詩詞的獨特魅力。

  拓展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後將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裡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閒適心情。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瀰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裡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於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下片寫的是後半夜的景象:烏雲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裡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