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南溪早春》閱讀答案

楊萬里《南溪早春》閱讀答案

  《南溪早春》是作者晚年退職家居期間所作,是詩人熱愛家鄉最好的寫照。分享楊萬里《南溪早春》閱讀答案及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楊萬里《南溪早春》閱讀答案

  南溪早春

  楊萬里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捲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試題

  1.請分別指出一、二兩聯使用的表現手法,並加以賞析。(4分)

  2.作者寫“南溪早春”抒發了哪些情感?(4分)

  試題答案:

  1.(共4分)

  第一聯:對比。將春容與病翁進行對比。(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第二聯:借景抒情。借桃紅柳綠的早春景色抒發喜愛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2.(共4分)

  ①嘆老卻不服老的情緒。②對家鄉的熱愛。③關心民生。(每點2分,答到其中2點,可得滿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賞析:

  作者晚年退職家居期間所作。

  首聯扣合題目,概述還家五年來的景況。春容的鮮妍與病翁的衰老適成對照,所以說“春容惱病翁”。嘆老中隱藏著不服老的情緒。這正是詩人雖年已衰暮,卻仍然熱愛早春景色的原因。以下兩聯,即寫衰翁眼中的春容。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頷聯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綠時,總是首先從下垂的枝條末梢部分開始,故說“垂處綠”;而小桃花初綻時,也總是首先從上伸的枝條末端開始,故說“末梢紅”。下來,上去,分寫柳條桃枝的特點;“垂處綠”,“末梢紅”,則正是他們在春天到來時的顯著變化。這兩句觀察細緻,造語新穎,緊扣題目“早春"寫出“動人春色不須多”的特點。

  頸聯寫衰翁在早春時節靜居亭館與漫步溪山的感受。在華美的亭館中,珠簾高卷,濃盛的春光對映著,滿室充滿了溫煦的春暉和燻人的春意;拄著柺杖,在溪山郊野間放步漫遊,迎面吹來了徐徐的春風。這一聯將早春的暖日和風與衰翁居室及出遊的活動結合起來寫,傳出了融洽的`春意。“酣酣”“款款”使人感到舒適欲醉。

  尾聯轉筆,以春雨兆豐年收結,進入新年之後,新雨下的很足,看來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雖豐收,恐怕還算不上最好的年景。"更入新年”點早春。這個結尾,說明“衰翁”所醉心的並不僅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關切著民生榮悴。從藝術角度看,可能失之平直,但從思想內容看,卻轉出新意。

  以衰翁寫早春,本極易流於頹唐。這首詩的一個好處,正在於無頹唐之態,春天的色彩、活力、希望,都表現得相當充分。

  讚美故鄉早春景色的詩作《南溪早春》就是詩人熱愛家鄉最好的寫照。通讀全詩,一份真情躍然字裡行間。寫這首詩時,楊萬里已經年歲衰老,可見著家鄉充滿生機的早春景色,謳歌之音時常在喉間吞吐。這首詩被刻在廊橋的牆壁上,以教育湴塘的子子孫孫熱愛家鄉。我想也是湴塘的鄉親為了永遠地懷念楊萬里。

  楊萬里生平介紹

  楊萬里是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楊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俸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冑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諡“文節”,追贈光祿大夫。。

  今存詩作4200餘首,不少抒發愛國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雨作抵暮復晴》等詩,撫今追昔,即景抒懷,思想性和藝術性都相當高。也寫過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如《竹枝歌》七首寫縴夫雨夜行船,《圩丁詞十解》寫築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憫農》、《憫旱》、《農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表現出對農民艱難生活的同情。同時還有輕快的寫景詩篇,如路經靈鷲寺,曾作《宿靈鷲禪寺》七絕二首:其一雲:“初疑夜雨忽朝睛,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楊萬里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50歲以後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所著《誠齋詩話》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所著《誠齋集》133卷(包括10種詩集及各體文章),有《四部叢刊》本;《楊文節公詩集》42卷,有乾隆間刻本;《誠齋易傳》20卷,有曝書亭影宋本;《誠齋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續編》本。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閒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冑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諡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如《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寫出農民艱辛和歡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