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欠孩子們什麼》閱讀答案

《到底欠孩子們什麼》閱讀答案

  閱讀理解試題在考查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到底欠孩子們什麼》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到底欠孩子們什麼

  前不久,一位名叫北野的作家曾提出這樣一個論點:即民族的較量實際是年輕女人的較量.他透過在不同國家所見到的不同的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得出這樣的結論.

  北野說有一次他到一個英國朋友家去玩,這位英國朋友有個3歲的孩子,非要跟北野一塊兒洗澡,北野就敷衍他,你先洗,我一會兒就去.等阿姨給他洗完澡後,北野沒有去,這個孩子哭了,說北野騙了他,孩子的媽媽跟北野爭了:你怎麼能騙孩子呢?你既然答應和孩子一塊兒洗澡,就要跟他洗……而在中國,差不多每位年輕的母親都會對孩子說:“乖乖聽話,媽媽給你買糖吃;聽媽媽話,乖乖去上幼兒園,媽媽給你買小汽車;乖乖聽話,媽媽為你……”至於自己對孩子的承諾是否能實現,那是另外一回事,管不了那麼多.中國的孩子幾乎都是在受騙的環境中長大的.在這樣的養育方式下,他將來必然形成這樣一種人格——對別人充滿戒備,騙別人時心安理得.你還指望他相信別人嗎?

  還有一次北野在農村親眼見到,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其中一個被另一個欺負了,那個被打的孩子媽媽來了,厲聲吼道:“你幹嗎打他,再打,我揍死你.”而他在英國曾見過同樣的場景,那位被欺負的孩子的母親卻對另外幾個孩子講:“你們為什麼要欺負他呢?難道你們不友好嗎?”她在跟孩子講道理,而那位中國媽媽對孩子“沒有什麼理可講”,這種教育方式起碼有兩點不好的後果:一是使孩子養成依賴性,依賴強權;二是會養成一種非理性的性格.

  有人曾問過,父母到底欠孩子什麼?其實什麼也不欠,就只欠把好的道德給子女.而這,恰恰就是民族未來的命運!

  1.本文是圍繞那一句話來寫的?

  2.第2,3自然段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這樣些有什麼好處?

  3.如果把“在這樣的養育方式下”中的“養育”一次換成“教育”,你認為好不好?為什麼?

  4.中國媽媽與英國媽媽對待孩子打架的不同態度,說明了什麼?這樣下去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5.使孩子養成依賴性和非理性性格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如何改變這種教育方式?

  6.作者為什麼認為道德品質關係著民族未來的命運

  參考答案

  1.本文是圍繞“前不久,一位名叫北野的作家曾提出這樣一個論點:即民族的較量實際是年輕女人的較量”這一句話來寫的.

  2.第2,3自然段運用了舉例子、作比較的寫作手法,這樣寫能夠起到相互映照、明確是非的鮮明效果.

  3.如果把“在這樣的.養育方式下”中的“養育”一次換成“教育”,我認為不好,因為“養育”一詞傾向於家長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個人需求,著眼於物質利益方面;而“教育”強調了對孩子給予精神薰染這一個方面.

  4.中國媽媽與英國媽媽對待孩子打架的不同態度,說明了中國母親缺乏對孩子進行道德、理性層次的教育,而英國母親卻正好相反.這樣下去,對中國的未來會產生不良的後果,中國人會依賴強權,對他人處處戒備,容易衝動而失去起碼的理智.

  5. 使孩子養成依賴性和非理性性格的教育方式是:當孩子與別人發生爭執或產生矛盾時,家長倚仗自己的強勢冒然闖入,對其他人橫加指責,進行人身危脅.要改變這種教育方式,就應當改變父母錯誤的傳統養育觀念,經常性地對家長滲透現代教育觀念,大力推廣先進文明的教育方法,並爭取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

  6. 作者認為道德品質關係著民族未來的命運,反映了一個當今世界的普遍真理:當今世界的競爭和發展已延伸到人才競爭、素質競爭領域,一個民族要想掌握未來的命運,必須花大力氣、不惜血本地培養現代化的高素質人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教育的潛在影響者,可見父母對孩子在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事關重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