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調查報告

畢業調查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畢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畢業調查報告1

  題目:資訊化時代下的新型金融服務研究報告

  ——以寧波地區網上銀行使用情況為例

  20xx年09月

  摘要: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實體銀行業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經濟以及人們的要求,網上銀行順應著時代的潮流順勢而上不斷的發展與壯大,且已然稱為了銀行必須提供的金融服務之一。但隨之而來的網上銀行安全性問題也成為了大眾的關注焦點。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並針對性地提出了改善各類問題的一些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資訊化時代;網上銀行;發展;安全性

  1、引言

  網上銀行,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含義:一個是機構概念,指透過資訊網路開辦業務的銀行;另一個是業務概念,指銀行透過資訊網路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傳統銀行業務和因資訊科技應用帶來的新興業務。它又稱為網路銀行、線上銀行,它藉助internet的優勢,突破了傳統銀行的侷限性,為客戶提供綜合和實時的金融服務,是線上的虛擬銀行櫃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提及網上銀行,更多是第二層次的概念,即網上銀行服務的概念。

  網上銀行是資訊化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金融服務渠道,是傳統的實體銀行業服務在網際網路上的延伸。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實體銀行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人門的要求,因此網上銀行順勢而生並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隨之而來的網路安全性問題也成為了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

  2、調查物件及內容

  本次調查的調查時間為20xx年9月,調查地點是寧波天一、萬達等幾個人口聚集地,調查物件是普通居民,調查的主要內容是透過調查瞭解寧波地區網上銀行的使用情況,並透過調查結果來分析網上銀行發展的現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在此次調查中,我採用的方式是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7份,最後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但是,問卷調查隨機性較大,因此,我還透過查閱各種的相關文字資料瞭解到如今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並且透過查詢資料以及各類書籍給出了針對所存在問題的一些解決方案與策略。

  3、調查結果及分析

  3.1 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分析

  網路渠道的發展,絕不僅僅是銀行業務的網路化,它將會引發商業銀行一系列在實務領域的深層次變革。我透過蒐集到的問卷調查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

  3.1.1 網上銀行的客戶規模

  網上銀行使用者以25-35的青年人群為主

  圖3.1.1 寧波地區網上銀行使用者年齡分佈情況

  從上圖中我們能夠看出,寧波地區網上銀行的使用者主要為25-35歲的青年人群,其佔比均超過50%。而形成該特點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網上銀行的使用者主要是廣大網民,而我國網民存在群體偏年輕化的特點,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更習慣於這個網路環境。

  網上銀行使用者的收入或可支配零用錢水平較高

  圖3.1.2 寧波地區網上銀行使用者收入水平情況

  圖3.1.3 寧波地區網上銀行學生使用者可支配零用錢水平情況

  從上面兩圖中可以看出,寧波地區網上銀行使用者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20xx-5000元,兩者佔比均超過50%。網上銀行學生使用者的可支配零用錢水平主要集中在1500-3000元,其佔比均超過50%。我認為形成該特點的原因主要是,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對於網上購物、轉賬或者是代繳費的需求相對於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較高,而且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往往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類人群對於網路計算機較為熟悉,相對與收入較低的

  人群更習慣於網路環境,並且更能夠接受新事物。對於網上銀行學生使用者而言,學生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可支配的零用錢主要來源於家長,可支配零用錢越多也就意味著家庭經濟水平越高,擁有的網路條件較好,對網上銀行的使用率也就越高。

  3.1.2 網上銀行的業務規模

  我透過走訪寧波多家商業銀行了解到,如今網上銀行的主要業務還是查詢、轉賬、代繳費等。在產品創新方面,多家商業銀行已開始發展活期存款資金的理財服務,意欲在網際網路金融的格局下,攜手基金公司,透過網銀、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電商等平臺,實現消費、流動資金管理和理財增值業務的無縫對接,連線消費、貨幣基金投資與信用卡還款業務。

  圖3.1.4 寧波地區網上銀行使用者業務辦理情況

  透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人是將網上銀行用於購物、轉賬、繳費這三類。這也同時可以看出,各大銀行對網上銀行業務的創新以及推廣不夠。

  3.2 網上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十年來,隨著網上銀行的迅速發展,人們能夠足不出戶的處理自己的金融業務,如轉賬、購物、繳費等一系列網上金融服務。但是隨之而來的,遍佈網路與新聞的網上銀行安全問題以及功能因素,也讓一部分人對網上銀行望而卻步。我透過對蒐集來的調查問卷的研究,將存在的問題主要歸結於以下幾點:

畢業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創業動因與創業困難

  (一)創業動因

  “獲得更多成長和發展機會”“獲得更多財富”是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的主要動因。在8個創業動因選項中,選擇“獲得更多成長和發展機會”的比例最高,佔35.5%;其次是“獲得更多財富”,佔22.0%;選擇“挑戰自我”的佔14.3%;選擇“興趣所在”的佔10.3%;而選擇“找不到工作”“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受創業政策或創業服務吸引”的所佔比重較低,分別為6.1%、4.5%、1.5%。與XX屆畢業生相比,XX屆畢業生選擇“找不到工作”“挑戰自我”“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創業動因的比例有所上升。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次創業選擇行業的主要依據是“個人興趣”和“市場需求”,而對“風險收益”和“政策優惠與扶持”的考慮較少。具體來看,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創業行業的佔30.4%,根據“市場需求”的佔22.6%,根據“所學專業”的佔12.7%,根據“行業准入門檻”的佔6.9%,而根據“資金規模”“風險收益”“政策優惠與扶持”選擇創業行業的則分別佔4.7%、4.1%、3.0%。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次創業選擇行業的主要依據為“個人興趣”“資金規模”“政策優惠與扶持”的比例有所上升,分別上升了2.6個、0.7個、0.4個百分點;選擇“市場需求”“所學專業”“行業准入門檻”“風險收益”的比例都出現了下降,分別下降了1.1個、3.0個、0.8個、1.6個百分點。

  (二)創業困難

  “資金短缺”是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初次創業時面臨的最大困難,而生活和商務條件不理想及稅費負擔並不是創業的主要障礙。在XX屆大學畢業生初次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中,選擇頻次居首位的是“資金短缺”,佔61.9%;其次是“市場營銷不夠”(30.5%)、“自身素質能力不足”(25.5%)、“創業支援服務不夠”(24.3%)、“創業團隊不理想”(23.4%)、“內部管理不善”(17.3%)、“產品缺乏競爭力”(15.2%)等內部因素;而“稅費過重”、“日常生活條件不理想”和“商務活動條件不理想”等外部因素僅分別佔9.3%、6.3%和5.8%。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面臨的“產品缺乏競爭力”“日常生活條件不理想”“稅費過重”“資金短缺”“商務活動條件不理想”的困難程度加大,其選擇佔比分別提升了2.5個、1.4個、1.1個、1.0個、0.7個百分點;而在“市場營銷不夠”“創業支援服務不夠”“自身素質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困難減輕,其選擇佔比分別下降了6.9個、2.1個、1.6個百分點。

  二、大學生創業分佈

  (一)創業區域分佈

  在被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選擇在“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和“泛渤海區域”創業,在“西部區域”和“泛東北區域”創業的人則較少。具體而言,“泛長江三角洲區域”(29.0%)是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地的首要選擇,其他地區依次是“泛渤海區域”(20.4%)、“泛珠江三角洲區域”(16.7%)、“西南區域”(13.6%)、“中原區域”(8.7%)、“陝甘寧青區域”(5.0%)、“泛東北區域”(3.8%)、“西部區域”(2.8%)。與XX屆相比,聚集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較多的前三個區域和排名均發生了變化。從XX屆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27.8%)、“泛長江三角洲區域”(21.6%)、“中原區域”(17.3%)變為XX屆的“泛長江三角洲區域”(29.0%)、“泛渤海區域”(20.4%)、“泛珠江三角洲區域”(16.7%)。“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由XX屆的第二位上升為XX屆的第一位,提高了7.4個百分點;“泛渤海區域”由XX屆的第五位上升為XX屆的第二位,提高了7.7個百分點;“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由XX屆的第一位下降為XX屆的第三位,下降了11.1個百分點;“中原區域”由XX屆的第三位下降為XX屆的第五位,下降了8.6個百分點。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區域分佈呈現一定的差異加劇態勢,在8個經濟區域中,第一位的“泛長江三角洲區域”(29.0%)與第五位的“中原區域”(8.7%)相差20.3個百分點,而XX屆處於第一位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27.8%)與處於第五位的“泛渤海區域”(12.7%)相差15.1個百分點。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主要來自“泛長江三角洲區域”“泛渤海區域”“西南區域”,而來自“陝甘寧青區域”“泛東北區域”和“西部區域”的較少。具體而言,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來自“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佔29.7%;來自“泛渤海區域”的佔20.6%;來自“西南區域”的佔14.4%;來自“陝甘寧青區域”“泛東北區域”和“西部區域”的較少,分別佔5.5%、4.2%和2.4%。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的戶籍區域分佈總體格局發生了較大改變。來自“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和“泛渤海區域”的創業者佔比明顯上升,而來自“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和“中原區域”的創業者佔比則明顯下降。其中,XX屆來自“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創業者比XX屆上升了7.2個百分點,“泛渤海區域”上升了5.7個百分點;XX屆來自“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創業者比XX屆下降了7.2個百分點,“中原區域”下降了10.3個百分點。

  (二)創業地點分佈

  戶籍所在地是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選的創業地點。被調查物件中,選擇“在戶籍地非畢業地創業”的佔44.6%,“在戶籍地也是畢業地創業”的佔22.9%,“在非戶籍地非畢業地創業”的佔20.0%,“在畢業地非戶籍地創業”的佔12.6%。因此,“在戶籍地創業”的大學生佔67.5%,“在畢業院校所在地創業”的大學生佔35.5%。由此可以看出,熟悉和了解環境是創業者選擇創業地點的重要因素。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選擇“在戶籍地(非畢業地)創業”的傾向有明顯上升。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在戶籍地(非畢業地)創業”的比例增加了7.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戶籍地和畢業地同為創業地”“在非戶籍地創業”的比例比XX屆均有所下降。“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是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初次創業地比較集中的選擇地點。在被調查物件中,在4個“直轄市”創業的佔11.1%,在15個“副省級城市”創業的佔20.1%,其餘68.8%的人則分散在其他230多個大中小城市創業。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選擇到“其他城市創業”的傾向有所上升。XX屆大學生創業者在“直轄市”“副省級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創業的比例提高了6.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直轄市”創業的比例比XX屆提高了2個百分點。

  (三)創業時間分佈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的創業時間主要集中在畢業當年和畢業次年。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初次創業時間在XX年即畢業當年的最多,佔57.8%;其次是XX年即畢業次年,佔20.2%;再次是XX年即畢業前一年,佔13.6%。與XX屆相比,各時段首次創業人員的分佈基本一致,XX屆大學畢業生當年創業的規模有所增大。

  三、大學生創業資源支援

  (一)創業資金來源

  XX屆大學生創業者初次創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親友投資”和“個人積蓄”,“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在大學生創業籌資方面發揮的作用較小。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選擇創業資金主要來自“親友投資”的比例最高,佔51.6%;其次是“個人積蓄”,佔46.3%;其他選擇比例均較低,其中,選擇“銀行貸款”的佔8.1%,選擇“信用卡透支”的佔7.0%,選擇“民間借貸”的佔6.9%,選擇“政府或其他公共組織創業基金支援”的佔3.5%,選擇“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分別佔0.8%和0.6%。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資金來源的總分佈格局未發生變化,但個別資金來源的佔比略有調整。例如,選擇“親友投資”的比例下降了3.1個百分點,選擇“個人積蓄”的比例下降了1.4個百分點。同時,選擇“銀行貸款”的上升了1.2個百分點,選擇“政府或其他公共組織創業基金支援”的上升了1.4個百分點,選擇“信用卡透支”的上升了0.1個百分點,選擇“民間借貸”的下降了1.7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學生創業的籌資方式日益多元化,市場和政府支援力量出現了提升跡象。

  (二)創業員工來源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聘用員工有多種來源渠道,其中,員工主要是“同學”的佔比最大,是“親友”和“未聘用員工”的佔比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具體而言,27.1%的創業者在初次創業時聘用“同學”為員工,20.0%的人聘用“親友”,19.5%的人“未聘用員工”,17.7%的人透過“公開招聘”的方式聘用員工,7.9%的人透過“熟人介紹”聘用員工。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聘用“親友”的比例有大幅提高,增加了4.8個百分點。而選擇“同學”“未聘用員工”“公開招聘”“熟人介紹”的比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創業平臺與載體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僅有不到兩成的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在“創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產業園區”等創業載體中實現初次創業。具體而言,在各類創業載體中實現初次創業的大學生所佔比重為15.4%,其中7.2%在“大學生創業園”中創業,4.1%在“產業園區”中創業,3.1%在“創業孵化器”中創業,1.0%在“大學科技園”中創業。而高達84.7%的大學生在這些載體之外實現初次創業。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在“大學生創業園”中創業的比例有明顯提高,提高了2.5個百分點。這說明“大學生創業園”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關注,其促進大學生創業的作用正在顯現。

  四、大學生創業質量

  (一)創業組織形式

  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主要採取“個體工商戶”的形式創業,創辦公司的所佔比例較小。其中選擇“個體工商戶”的佔48.5%;創辦“合夥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分別佔16.3%和15.4%;而創辦“獨資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所佔比例較小,分別為4.1%和3.2%。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各種組織形式的佔比分佈在整體上維持不變,但其所佔比重有一定變化。選擇“個體工商戶”的佔比上升了3.8個百分點,選擇創辦“獨資企業”的比重上升了1.2個百分點;而選擇創辦“有限責任公司”的比重則下降了1.9個百分點,選擇創辦“合夥企業”的比重下降了0.4個百分點。

  (二)創業資金與員工規模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有半數左右的初次創業註冊資金在“5萬元及以下”,註冊資金在“501萬元及以上”的創業者規模較小。註冊資金在“5萬元及以下”的佔50.1%;註冊資金為“6萬~10萬元”和“11萬~50萬元”的,分別佔22.9%和15.5%;而註冊資金在“101萬元及以上”的佔比很小,僅為5.1%。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各類規模的註冊資金總體排名分佈沒有變化,但其所佔比重有一定變化。選擇註冊資金在“5萬元及以下”的人員佔比增加了0.8個百分點;選擇“6萬~10萬元”的人員比例明顯增加,增加了3.3個百分點;選擇“51萬元及以上”的人員佔比總體上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選擇“51萬~100萬元”的下降了2.7個百分點,但選擇“101萬~500萬元”的人員佔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超過七成的創業者聘用員工的規模為“1~10人”,在“11人以上”的創業者數量不多。具體而言,在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創業當年,員工規模為“1~10人”的佔76.7%,“11~20人”的佔13.5%,“21人及以上”的佔9.1%。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擁有員工的規模從整體上看略有增加。員工數量在“1~10人”的比XX屆下降了2.6個百分點,但與此相反,員工在“11~20人”“21~50人”的創業者佔比則均比XX屆的增加了1.6個百分點。

  (三)創業穩定性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接近七成是初次創業者,具有“第三次及以上”創業經歷的創業者較少。具體而言,屬於“首次”創業的佔68.1%;“第二次”創業的佔15.6%;屬於“第三次及以上”的創業者佔3.4%;“沒有創業”的佔12.8%。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屬於“首次”創業的比例明顯下降,下降了6.4個百分點,而“第二次”創業和“第三次及以上”創業的分別增加了2.5個和0.2個百分點。同時,“沒有創業”的人員佔比增加了3.6個百分點。對“沒有創業”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來說,其主要去向是“到其他機構就職”或“尋找新的創業機會”,選擇“繼續上學”或“暫時休息”的人比例不高。有45.4%的創業者在接受調查時已經“到其他機構就職”;“尋找新的創業機會”“尋找就職單位”的分別佔14.8%、10.2%;“同時在尋找創業機會和就職單位”的佔18.5%;選擇“暫時休息”和“繼續上學”的均佔2.8%。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沒有創業”者各種選擇的排名分佈基本沒有變化,具體佔比數量則有一定變化。選擇“到其他機構就職”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尋找新的創業機會”的下降了1.6個百分點;同時,“尋找就職單位”和“暫時休息”的比例則分別提高了2.0個和1.4個百分點。

  (四)創業盈利能力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有超過七成的人創業當年的營業收入在“50萬元及以下”。具體來看,營業收入在“50萬元及以下”的佔73.4%,在“51萬~100萬元”的佔12.2%,在“101萬~500萬元”的佔10.2%,在“501萬元以上”的佔4.2%。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畢業當年營業收入在“51萬~100萬元”的佔比提高了6.9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在“50萬元及以下”的佔比下降了3.8個百分點;同時,“101萬~500萬元”和“501萬元以上”的佔比分別下降了0.3個和3.8個百分點。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有超過半數的人畢業當年處於少量盈利狀態。具體而言,在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有少量盈利”的佔54.7%,“盈虧持平”的佔13.9%,“利潤豐厚”的佔17.5%,而“有些虧損”和“虧損較大”的分別佔8.8%和5.1%。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在處於虧損狀態的佔13.9%,比XX屆提高了2.6個百分點;處於“盈虧持平”狀態的比XX屆減少了7.4個百分點;處於盈利狀態的比XX屆增加了4.8個百分點。

  五、大學生創業知識來源和培訓需求

  (一)創業知識來源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首次創業的知識主要是透過“創業實踐”“實習與兼職活動”“家庭成員、同學或朋友的介紹”獲得的,而透過各類創業教育或培訓獲得創業知識的比例較少。具體來看,選擇透過“創業實踐”獲得創業知識的佔40.0%,透過“實習與兼職活動”獲得的佔37.8%,透過“家庭成員、同學或朋友的介紹”獲得的佔30.3%;而選擇透過“大學課堂授課”“社會宣傳”“學校創業模擬或推廣活動”“社會培訓機構舉辦的創業培訓”“媒體創業教育與培訓”“政府舉辦的創業培訓”獲得的佔比都較少,分別為15.2%、7.7%、7.6%、5.5%、4.1%、2.8%。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次創業知識的獲得來源在分佈格局上沒有變化,但具體佔比份額有一定的變化。透過“創業實踐”“實習與兼職活動”“社會宣傳”等獲得創業知識的人員佔比有所下降,而透過“家庭成員、同學或朋友的介紹”“學校創業模擬或推廣活動”等獲得創業知識的人員佔比有所上升。

  (二)創業教育與培訓需求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最需要的創業教育與培訓方式是“創業實踐訓練或模擬”,對“創業案例分析”“創業課題教育”等其他方式的需求較小。具體而言,選擇“創業實踐訓練或模擬”的人員佔比為42.2%,選擇“創業案例分析”的人員佔比為15.0%,選擇“專業教師或專家的創業課程教育”和“創業者創業課程教育”的人員佔比均為11.5%。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創業教育與培訓方式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具體來看,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創業實踐訓練或模擬”的需求下降了5.8個百分點,對“創業案例分析”的需求下降了0.7個百分點,對“專業教師或專家的創業課程教育”“創業者創業課程教育”的需求分別提高了0.5個和1.6個百分點。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比較重要的學校創業教育內容是“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財稅金融知識”“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創業能力開發”。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財稅金融知識”“創業能力開發”“法律與政策”等在學校創業教育內容中重要性的認可度有所提高,而對其他要素在學校創業教育內容中重要性的認可度均有所下降。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法律與政策”是亟待加強的學校創業教育內容,其佔比分別為33.3%、31.6%、27.9%。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在創業教育中加強“財稅金融知識”“創業實務輔導”“創業環境分析”“創業案例分析”緊迫性的認可度有所提高,而對其他內容緊迫性的認可度則有一定的下降,其中,選擇“創業能力開發”的佔比下降最為明顯,下降了5.7個百分點。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比較重要的政府創業培訓內容是“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財稅金融知識”“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能”“財稅金融知識”“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創業能力開發”等在政府創業培訓內容中重要性的認可度有所提高,而對其他政府創業培訓內容重要性的認可度則有所下降。

  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財稅金融知識”是亟待加強的政府創業培訓內容,其佔比分別為32.0%、31.8%、30.2%。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在創業培訓中加強“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財稅金融知識”“創業素質培養”“創業能力開發”“具體產品技術”“創業案例分析”培訓緊迫性的認可度有所提高,而對其他內容重要性的認可度有所下降,其中,選擇“法律與政策”的佔比下降最為明顯,下降了12.2個百分點。

畢業調查報告3

  超三成自考畢業後才參加工作的自考畢業生工資在20xx元以上;六成自考畢業生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20xx年自考畢業生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這是省自考辦昨日向媒體釋出的最新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據悉,這是我省首份關於自考畢業生就業的調查報告。

  自考後就業三成月薪超20xx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分析認為,在目前大學畢業生起薪越來越低的現實下,自考生的工資水平卻出現了增長。這是因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有了工作經驗後,去考取更高的學歷。在擁有了經驗和學歷之後,他們肯定會選擇高於原來崗位工資的目標跳槽,工資也就實現了步步高。

  就業狀況好於“科班生”

  部門分析:根據調查資料,省自考辦分析認為,20xx年我省自考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不少自考畢業生原本是專科在讀生,在學校裡一邊上大專課程,一邊透過自考拿本科文憑,畢業時就有了兩本文憑。這是不少自考畢業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兩成畢業後得到升遷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有關人士認為,現在不少自考生來自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考所學專業對個人的就業或職務(職稱)升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會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調查資料:在47。2%的被調查者對自考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持樂觀看法的同時,有16。5%認為“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依然有4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認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畢業生的當前的社會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不如全日制重點大學畢業生。

畢業調查報告4

  高校中,學生在公寓的時間有四年之久,是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生的主要場所,不僅是一個學生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裡可以對學生實行思想教育,對於公寓的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公寓管理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學生的人身安全,間接地關係到高校的教育質量,所以,我們學校的管理也要把公寓管理看得很重方可。高校對公寓的管理不可小視,我們在管理中,要注重對管理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並有效的開展工作。

  一、高校學生公寓管理的不足之處

  高校的管理工作一直以來是學校教育的難題,很多學校對管理進行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機制

  第一,管理人員參差不齊。我們發現,高校的管理人員除了分管的領導以外,具體管理人員都是物業僱用的管理人員,這些人員中年齡較大,工資較低,素質也不算高,他們都是一般對公寓進行衛生處理,但很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降低管理成本,卻沒有考慮到管理效果。第二,雖然各個高校在學生公寓管理上也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而且會貼在公寓的大門口,但這些製作也不夠完善,沒有可操作性,學生對這個制度視而不見,或者不有效的去遵守,起不到對大學生的監管,對公寓內所住的學生沒有約束力,對學生的違紀行為也沒有嚴格的處罰,所以,這些制度只能成為一種擺設。

  2、學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學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是因為裡面在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大學生公寓的管理人員沒有很強的安全意識,沒有到位的監管。學校對公寓內安全設施建設不到位,如滅火器的老化,沒有很暢通的通道,學生經常使用大功率電器而得不到杜絕,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安全意識還沒有形成,學校缺乏這方面的教育,學生的逃生技能不夠。

  3、沒有形成濃厚的公寓文化

  第一,公寓文化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很多高校對公寓的建設重在形式,只是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認為有床有空調、有衛生間等就可以了,但是沒有精神文化的建設,這是一種缺失,在公寓張貼公益文明廣告,佈置精神文化環境等都會對學生起到品德教育作用,所以不能忽視。第二,沒有高水平的服務,學生生活在公寓內卻沒有相應的服務。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更新,他們的文化修養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維權的意識也在提高,而落後的服務跟不上大學生的需要,比如,公寓管理人員的態度不好、服務水平不高,都給學生的文化生活帶來不便。第三,沒有完善的公寓文化。公寓是學生精神的場所,而在高校中,公寓裡是死氣沉沉的,除了睡覺,就是上網,甚至是打牌遊戲等等,而很少有文化方面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這是學校教育的一個不足,學校很少把學生精神教育與公寓聯絡在一起。

  二、高校學生公寓管理的策略

  基於以上對高校學生公寓存在的問題分析,筆者認為,對高校學生公寓的管理勢在必行。公寓管理也是高校管理的組成部分,搞好公寓管理工作,對於高校的整體管理具有不可小視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從管理方法上入手,豐富工作,從制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管理水平。那麼,如果對高校學生公寓有效管理呢?

  1、完善機制,讓學生公寓管理有法可依

  (1)公寓管理人員與物業職責要明確。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有著主動權,對公寓的管理也要有法可依,這就要求對管理人員有明確的職責,落實到人,出現問題責任到人,處罰到人,有效的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讓管理人員有法可依,管理起來也有法可依。

  (2)先擇有工作能力的人參與公寓管理。公寓管理人員對公寓的生活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文性的管理、細緻化的管理都會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公寓管理人員是公寓管理的主要力量,他們承擔著公寓內各種設施的管理,還要承擔對所住學生的管理,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管理工作事無鉅細,只有具有責任心、工作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能承擔管理任務,才能把公寓管理好。

  (3)輔導員輪流入住公寓。顯然,只憑公寓的管理人員對宿舍管理還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那就是大學生不大把管理人員放在眼裡,對他們的管教也不服從,但是,如果是大學生的輔導員或者是班主任,就會起到震懾作用,所以,公寓管理如果能把輔導員安排進去,協助管理人員的管理,就可以讓公寓的管理更有秩序。當然,輔導員及班主任進駐公寓需要有一定的獎勵機制,把他們的工作效果也納入到業績來考核,這樣,有利於他們細心的去管理公寓。

  (4)建立對學生的考核制度。把學生在公寓內的表現如衛生等都算入學生的期末成績,這對學生具有很大的約束力。

  2、真實有效的做好公寓安全工作

  (1)加強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學校進入公寓以後,對規章制度還沒有什麼瞭解,也沒有安全意識,所以,開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他們進行安全培訓,可以採取安全知識講座、消防演習等形式進行,還要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展板或者校園網等進行宣傳,透過長期的宣傳,學生的安全意識才會加強。

  (2)對公寓的管理要規範。管理需要規範,而不是隨意的,比如說,每晚按時鎖門,要求學生出入要按時,水、電要大力檢查,不規範的用電要及時拆除,並告知學生改正,下次再犯的學生要上報學校處理。

  (3)有常規的突發事故處理辦法。突發事件比較繁雜,很多意外,都使管理人員無法處理,這就要對他們進行培訓,當有突發事件時,管理人員要果斷而機敏的處理,讓這件事的損失減少到最小。另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突發事件的處理培訓,當遇到水災、地震、火災等意外時,能機敏的逃生。

  3、發揮公寓文化建設的功能,提高育人能力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公寓文化是具有一定的規律的,如果我們多開始一定的文化活動,將對學生的品德養成具有幫助作用。比如,可以開展集體性的,文藝性的、娛樂性的活動,要有一定的品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可以鍛鍊身體,精神得到愉悅。

  (2)完善公寓文化規章制度。制度體系在高校公寓建設中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用制度來規範各種各樣的關係,可以使所有的活動有法可依,有一定的制度可以去遵守,只有這樣,學生公寓的服務質量才可以得到提高,學生的利益才可能最大程度的維護,學生在公寓裡遵守制度,提高自己的行為規範,讓自己做一名守法的好學生,從而形成對社會有利的行為,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畢業調查報告5

  自奧地利配合歐盟波隆納程序,將國內文憑學位(Diplom,奧地利傳統大學學制,修業年限約6年,修畢後可相當碩士學位)改為臺灣所熟悉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制後,奧國社會普遍認為「學士」畢業生在社會難具競爭力。

  但根據維也納大學針對20xx至20xx年間的3萬900名畢業生髮展調查結果,學士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另外,85%的學生在畢業後2年內,也會選擇繼續修讀碩士學位。

  維也納大學副校長Christa Schnabl表示,該校學士畢業生平均在畢業後2.5個月內找到第一份工作,雖然目前就業市場不被看好,但該校學生一畢業即找到工作的比例提高了26%,因為此類學生10個有8個在讀書時即開始工作。整體來看,75%的學生在畢業後半年左右找到工作,另外25%尚未就業的學生,則可能因為在海外進行論文寫作、等待實習機會或是失業中。

  在所有科系的畢業生中,(經濟)資訊系與氣象學系畢業生的求職時間最短,通常在畢業後一個月內即找到工作;數學系、統計系、企管系、歷史系、教育與護理系畢業生,則需1至2個月的求職時間。

  在畢業後,約有3分之2的學生走向僱傭關係,相關人數並在3年後提升至88%;另外則約有5.1%的畢業生自行創業、6.6%選擇擔任自由工作者或其他「非典型」僱員。維也納大學學生畢業3年後有20%的人選擇進入公家機關工作,12%的人進入大學工作。

  該校畢業生薪資因畢業科系不同而有所差異。平均畢業生稅前薪資為1,800歐元(含法律系、教育系實習生薪資),3年後提高為2,400歐元,5年後則提高為2,700歐元(不含兼職收入)。另一方面,女性畢業生的收入有偏低趨勢,13%的女性畢業生薪資在就業3年後仍比修讀相同學系的男性畢業生低。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學士畢業生起薪約為1,600歐元,傳統文憑學位畢業生起薪則為1,700歐元,碩士畢業生為2,100歐元,博士畢業生則為2,800歐元,從碩士畢業生收入比傳統文憑學位畢業生較高來看,波隆納程序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新制改革已逐漸被奧地利社會所接受,並有其效用。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奧地利確定將德文能力列為小學入學條件 20xx年06月01日 09時訊

  為了確定移民子女可及早融入奧地利社會,奧地利聯邦教育、藝術暨文化部(Bundesministerium fur Unterricht, Kunst und Kultur, BMUKK,主管奧地利中小學及專科以下技職教育,後簡稱教育部)部長Claudia Schmied與內政部移民融合國務秘書(職責為協助內政部長處理政務,位階等同於國內部會之政務次長)Sebastian Kurz經過多次討論後,終於在5月下旬達成共識。

  K國務秘書原要求無法跟上課程的學生強制進入學前學校就讀,但教育部S部長認為如此將形成「放牛班」效果,讓孩子被貼上標籤。幾經討論後,雙方決定由各校校長自行決定學生應否進入學前學校就讀,或可在一般班級接受語言輔導課程即可。目前雙方提出政策原則如下:1. 日後德語能力將成為國小入學資格審查依據。2. 為確實瞭解孩童德語能力,幼稚園與小學間應加強訊息交換。3. 校長可決定語言促進方案的推行方式,如果校內僅有少數學生有語言能力問題,則可直接進入一般班級就讀;在其他情況,孩子應先進入學前班就讀(主要受影響地區:維也納)。4. 在學期間轉入奧地利就讀的7,000名學生,可以獲得密集語言輔導。5. 自20xx/2014學年開始,在試辦地區會嘗試使用其他語言輔導學童學習德語,如果成效頗佳,則將考慮修法納入體制。

  美國一直是世界的熱點留學國家。美國科技、經濟、金融、教育發達,生活質量較高。美國現有各類高等院校近4000所,擁有眾多世界知名高校,教育資源豐富,很多大學提供豐厚的獎學金。

  美國引領著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時下最熱的產品及網站iPhone、iPad、Google、微博均發源於美國。作為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國家,美國已經成為高科技及服務業的創新源頭,不少學生都向往透過美國的教育能吸收到美國的創新思維,學習美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為自己今後的職業選擇上增加砝碼。同時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對留學生畢業工作有較寬的政策,國際學生畢業後可以申請一年的實習(OPT),獲得海外工作機會及經驗。

  20xx年11月奧巴馬訪華時表示,美國將接受更多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至此赴美留學簽證的透過率逐年放寬。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赴美留學。

  20xx年赴美的中國留學生增長近30%,達到13萬人, 20xx年的增長率是22%,達到15.8萬人,預計20xx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會增加25%,總人數將會達到20萬,留學人數每年都在創出新高。

  在20x年之前,中國學生出國主要是去讀研究生,本科比例比較小;目前在美讀本科的學生已經超越研究生群體成為主流,資料顯示去年去美國讀本科的中國學生增加43%。在中國高考也不再是高中生的唯一選擇,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重金支援孩子放棄高考出國留學,據人民網報道,一項線上調查顯示,超過50%的90後學生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會選擇出國留學。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xx年高考全國棄考人數達84萬;而20xx年棄考人數接近100萬,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的比例達21.1%。美國留學推薦閱讀:美國大學入學測驗即將步入電腦化美國院校科學家接受中國賄賂

畢業調查報告6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給本來就就業困難的我們更添了一層霜。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為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11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10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而09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XX年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10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XX-20xx年5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29.10%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41.33%、43.55%和5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5%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型別,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5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XX年屆、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5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5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10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5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5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透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援,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階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資料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透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3、連續提高糧食價格,擴大需求,穩定就業。每逢經濟調整,農村轉移人口會自然減少,為城鎮就業減輕不少壓力。最近國家宣佈從20xx年新糧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可使全國農民一年增收2600億元,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調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農民工會回到農村,糧食提價將提高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並切實幫助他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這項政策也將有效改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鳥之功。如果能在已經宣佈的提價之外,宣佈20xx、20xx年每年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5%以上,有利於讓農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穩定預期,使擴大農民消費的效果更顯著。

  調查結果表明,我們畢業生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困難重重,但是從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我們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畢業調查報告7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著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裡,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資訊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溫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裡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絡,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絡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說: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裡,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裡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

  透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資訊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這說明在學校裡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透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資訊。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路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透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溫州做調查的侷限性:在溫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透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透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透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說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透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裡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透過聯絡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著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裡的高階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資訊,透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透過網路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物件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透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著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裡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裡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援呢?

畢業調查報告8

  近幾年隨著國家勞動就業制度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為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同時也使畢業生承擔了選擇主體的巨大壓力和競爭的嚴峻挑戰。“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象的出現,使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逐漸成為學校、家長及學者關注的話題,併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之一。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較複雜的,而大學生的就業去向、擇業標準與社會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瞭解大學生的擇業意向,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就業,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

  近期,我係組建了“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小組”,在南京市人才市場對前往應聘的1000名大學生就業行為和意向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外企是大學生就業的首選;

  (2)大學生期望收益越高就業機率越低。

  一、調查方式

  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回收率為94%。

  二、問卷內容設計

  針對畢業生就業的主動性、依據、態度、所需資訊等方面,共設24個選擇題。(見附:畢業生就業思想狀況調查問卷)

  三、調查物件

  問卷調查物件為10屆畢業生。

  四、調查分析:五種因素影響畢業生就業

  透過調查的結果,經過詳細的分析發現,影響畢業生擇業行為的因素可以分為五類:

  因素一: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影響大學生擇業取向

  為了瞭解大學畢業生的擇業取向,調查小組在問卷中設計了以下一個問題:你意向就業的地區是哪裡。調查結果發現,將近八成的學生不願意到農村就業;部分學生願意去西部就業;大中城市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相比較國有企業,大學畢業生更多傾向於外資企業。

  %的大學生願意到農村就業,而%的學生不願意去,也就是說有將近八成的學生不願意到農村就業。從性別來看,男生願意去農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個百分點。%的畢業生表示願意去西部工作,這比一般人想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為西部地區並不等於農村地區,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國家西部地區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還顯得落後,因此,65%的畢業生最願意到沿海地區工作。由於學生最看重的是發展前景,而沿海地區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市場化程度,為大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沿海地區成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首選。

  相比較國有企業,大學畢業生更多傾向於外資企業。調查小組將單位劃分為8類,即黨政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外企、鄉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學校和其他。調查結果顯示:“外企”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單位,佔近30%。實際上,最近十幾年來,外企一直受到學子們的青睞。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逐漸消融,“黨政機關”的吸引力較以前相比減弱,但仍有近1/5的學生選擇了黨政機關。究其原因,調查小組分析認為,除工作相對穩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務員是個非常體面的職業。“高新技術企業”排在了第三位,超過“國有大中型企業”,這與我國近年來重視科技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制定人才優惠政策密切相關,也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待遇有關。儘管近年來國有大中型企業不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僅排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納大學畢業生的主要力量之一。

  調查小組分析認為,擇業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既受到個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響,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職業、家庭收入等的影響,更受到社會因素比如勞動力市場狀況、經濟景氣程度等的影響。如果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取向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則可以說個體和家庭因素的影響大;如果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取向表現出很高的一致性,則可以說是社會因素的影響大。從調查統計可知,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了比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斷社會經濟環境對他們的擇業意識和擇業行為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調查小組認為,現階段大學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存在著明顯的傾向性:大部分同學更看重未來的發展前景,願意到東部沿海地區和城市工作,願意到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和單位工作。從大學畢業生就業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種大的經濟環境背景在制約著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行為。

  因素二:家庭經濟狀況,是擇業時形成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風險約束下,大學生以職業價值最大化為擇業目標。大學生擇業時隨著家庭財富的增多,選擇更具風險性職業的可能性增加。調查小組透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發現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畢業生對待職業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外企和高新技術企業收入相對較高,風險較大,富裕群體在擇業時更傾向於“外企”、“高新技術企業”,比其他群體高出3個百分點。而其他群體對收入一般、風險較小的職業選擇機率較大,如黨政機關、學校和科研部門等。

  因素三:聯絡單位個數越多,就業機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業機率越低

  從工作搜尋的角度分析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行為,是調查小組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另一個切入點。調查小組透過“資訊和獲取資訊的途徑”、“期望工資水平和搜尋成本”和“搜尋密度和搜尋廣度”這三個方面,將大學畢業生工作搜尋行為細化和量化,研究結果發現,性別、專業屬性的不同,影響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搜尋行為。比如,男生的搜尋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師範類專業的畢業生的搜尋努力程度要比師範類專業的畢業生高;學校所在不同地區的畢業生其工作搜尋行為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東部地區畢業生的搜尋努力程度高於中部和西部地區,而中部地區的畢業生期望收益過高是就業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調查小組透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得出結論:大學畢業生聯絡單位個數每增加一個,其接受工作的機率就能提高2%,大學畢業生著重聯絡單位個數每增加一個,其接受工作的機率將提高%。從“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資水平”的係數符號和“搜尋成本”的係數符號反映期望工資越高,搜尋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機率就越低。

  因此,調查小組建議大學畢業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尋的主動性,具備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在現實的市場經濟中,儘可能地挖掘勞動力市場中的有效資訊,在找尋的過程中把個人的基本資訊更多地反映給用人單位,減少用人單位的篩選成本。同時應制定與自身水平相適合的期望工資水平,工資標準定得過高,將會影響就業效率。工資攀比和“漫天要價”以及不切實際的工資要求,往往使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畢業生時望而卻步。

  因素四:社會資本影響就業意向和求職行為

  目前,大學生畢業時主要面臨三種選擇:就業、繼續上學(包括在國內和國外上研究生)或不就業。調查資料顯示,打算就業的畢業生佔大多數,決定繼續深造的學生也佔據相當的份額,在做出這種選擇前途的決策時,畢業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況對其選擇會有一定影響。父母的職業等級越高,畢業生往往選擇繼續學習而不急於就業。也就是說,積累了一定社會資本的家庭,有能力為子女繼續求學提供穩定的經濟資助。

  調查小組同時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去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而更加偏好去企業單位。其中,父母職業等級和收入的影響作用相當顯著,而母親的學歷和職業對畢業生這一選擇的影響比父親更為突出。可見,家庭狀況較好的學生比較偏好去機制相對靈活的企業單位求發展,而家庭狀況越差即擁有的社會資本越少的學生,選擇去穩定的黨政機關單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業意向關係到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所持有的價值判斷標準和心理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畢業生所掌握和了解的資訊量多少的影響,而社會資本是開拓資訊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競爭實力,增加求職的“砝碼”。調查小組在研究中發現,有%的學生認為社會資本是獲取就業資訊的重要途徑,僅次於招聘會(%)和網路媒體(%);%的學生認為社會資本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僅次於招聘會(%),排在第二位;認為社會資本是自身競爭優勢的學生佔%,而%的學生可能由於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而意識到社會資本是自己在求職競爭中的不利因素。

  由此調查小組得出結論:社會資本的影響,使得大學畢業生對“前途的選擇”不僅僅是個人的決策,而是整個家庭在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上做出的集體決策。

  因素五:區域經濟和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大學畢業生極化現象

  在調查研究中,調查小組還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大學畢業生就業極化現象加劇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區域和城鄉分佈不均衡,短期內有利於東部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經濟發展,減弱了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發展能力,但從全域性來看,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從微觀角度來看,它提高了畢業生的人力資本回報率,也對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的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場機制已經成為我國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學畢業生就業極化現象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的極化現象,加劇了高素質勞動力的地區分佈和城鄉分佈的偏斜,進一步加大了區域和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

  五、政策建議:深化體制改革,加強就業指導

  我國已採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自主創業等5項政策來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

  一、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充實城市社群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政府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從高校畢業生中招募志願者,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一級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單位服務兩年。

  二、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聘用高校畢業生。

  三、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提供稅費優惠和小額貸款,組織開展創業培訓、開業指導、政策諮詢、專案論證和跟蹤輔導等服務。

  四、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服務資訊網路,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五、實施“高職(大專)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對需要培訓的應屆高職(大專)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鑑定。

  以上一些大的方面,就本次調檢視到的具體情況,調查小組提出如下具體性的建議:

  建議一:深化體制改革,減少勞動力流動障礙;降低創業門檻,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我國整個就業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此調查小組建議,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減少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性障礙。雖然目前我國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進人指標、戶口指標等的限制,但對於已經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流動則遠非是無限制的,特別是對那些已去農村和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則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因此,不僅要為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創造寬鬆的體制環境,而且要為往屆畢業生的工作轉換創造寬鬆的體制環境。另外,要降低大學生畢業生的創業門檻,鼓勵他們自主創業,這既能推動經濟增長,又能增加就業。

  建議二:在高校開設就業指導專業課程,加速培養高素質就業指導隊伍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對就業指導的需求正逐漸增強。對於“大學生應該何時考慮就業”問題,有%的大學畢業生認為應在四年級,%認為應在三年級,%和%的學生分別認為應在一二年級。而對於就業指導來說,%的大學畢業生認為應在四年級開始。由此看來,就業指導工作並非只是針對畢業生的,應該把大學生就業指導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學計劃之中。調查中,大學生基本上能夠適應從學生到職業工作者的轉變,但仍有16%的“不知道如何適應”或“不能適應”。

  隨著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直接,大學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從事這項工作的隊伍在結構上應體現出跨專業的特色,要求指導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合理的知識結構。調查小組建議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識資源,在高校開設就業指導專業課程,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加強就業指導的學科建設。

  建議三:大學生應該正確認識自己,儘快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給自己的將來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識地積累經驗,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家用人單位的老闆公然聲稱:堅決不用大學剛畢業的人。在他看來,剛畢業的大學生身上“毛病”太多,幾乎不可用,以下是這位老闆從應屆畢業生身上挑出的主要問題,看法未免偏激,僅供參考:

  ①期望值過高;

  ②心理不穩定;

  ③耐挫能力差這山望著那山高;

  ④不願踏實做事高騖遠,不切實際。這個事例說明大學生還應該從自身入手,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調整自己以儘快適應工作單位的需求,培養自己的敬業精神。

  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五靠”:考大學靠壓;報志願靠拍(家長定);上大學靠供(家長投資);找工作靠關係(家長運作);選擇職業靠感覺(沒有科學的分析,家長憑經驗);大學生完全獨立完成自己的意願選專業、定職業、找工作的在被調查的群體中佔很小比例。

  大學生應該不斷的積累工作經驗,走“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路子。有人認為,現在的創業大環境對大學畢業生愈來愈有利。從20xx年起,鼓勵和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相關政策不斷出臺;同時社會上也啟動了創業激勵機制和創業教育,各類創業大賽競相舉辦,也有不少大學生認為就業找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有創業的條件,當然會選擇出來“搏一搏”,但是從普遍意義上看,創業仍不是大學生的主流選擇。“這是因為大學生剛剛走出校園,創業資金缺乏,社會經驗不足。”一招聘單位的老總這樣分析,大學生創業的大環境仍不夠成熟,各種措施仍不能夠配套完善,啟動資金不足,註冊、稅收的繁雜,使一些創業者望而卻步。

  建議四:大學畢業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尋的主動性,具備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

  在現實的市場經濟中,儘可能地挖掘勞動力市場中的有效資訊,在找尋的過程中把個人的基本資訊更多地反映給用人單位,減少用人單位的篩選成本。同時應制定與自身水平相適合的期望工資水平,工資攀比和“漫天要價”以及不切實際的工資要求,往往使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畢業生時望而卻步。

  建議五:高校對就業不理想專業“動刀”、專業設定要有前瞻性 今年江蘇高校增設的專業中,多數是新面孔。譬如江南大學的動畫、資訊保安,中國藥科大學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的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南京財經大學的資產評估等等,這些專業基本是為應對社會需求而增加的。此外,電子、計算機科學、自動化、土木工程等多年來持續熱門的專業也備受高校青睞,原因是它們的高就業率。據一些高校招生負責人分析,今年各高校新增的專業主要有兩大趨勢。一是仍然追逐熱門專業,另外,就是專業進一步細化。

  高校新增專業要有超前意識,別跟熱門專業“湊熱鬧”一段時間,南京部分高校相繼傳出將在今年“砍掉”一些就業不理想專業的訊息,這其中包括一些往年招生火爆的專業。大多數的基礎學科專業就業率都偏低,但不能說明它們不重要。在對市場資訊細緻分析的基礎上,做到專業設定“提前半拍”,才能真正實現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合拍。 高校應該正面面對來自就業和招生的雙重壓力,因此讓專業設定和就業狀況掛鉤,將有助於激勵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做到圍繞社會需求來培養學生。任何一所高校都不願意讓一小部分就業形勢不太理想的專業影響到學校在就業市場上的口碑,因此,高校針對市場需要,主動對專業設定進行最佳化是必然行為。

畢業調查報告9

  入世的之後的中國的證券市場正處於調整和規範之中,這一規範的過程將對證券資訊業造成三大影響:其一證券市場越規範,證券業對證券資訊的需求就越大,二者關係將更加緊密,畢業實習調研報告。一個規範的證券市場將盡可能扼殺投機,加快證券中介業迴歸,即主力從事代理投資服務,而這無疑將擴大對證券資訊的需求。其二證券市場越規範,證券業對證券資訊的需求層次將越來越高。券商沒有了投機利潤,就只能從兩塊加強力量,一是完善對投資者的服務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從事正常自營決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券商的收入。而這兩者都召喚市場上強大證券資訊陣容的出現。其三在投機越來越少,越來越難的情況下,股民將出現意識覺醒,也將極大增強對證券資訊的認同和依賴心理。所以說,證券業市場越規範,對承擔著行業責任的證券資訊行業來說越有利。

  從目前的證券資訊行業的發展來看,xx年深圳巨靈推出套證券資訊系統是證券資訊行業的萌芽的標誌,但今天的證券資訊市場已非xx年同日而語。短短9年時間,證券資訊業內異軍突起,掀起一場日新月異的競爭潮。港澳資訊、巨靈、新蘭德、萬德、新德利、博經聞、維賽特、海融、萬國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趕,好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競爭喜劇。成熟的證券資訊行業市場也開始在這種專業化的競爭中開始成熟完善起來。

  證券資訊行業從萌芽開始階段就是一個以證券財經資料庫為主營業務的內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現,是在90年代初的資訊高速公路建設以及證券交易以及資訊資訊提供方式的轉變提高的過程中漫漫的發展起來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數類似的資訊公司的產品層次還是停留在簡單的公開資料的採集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國股民的素質層次需要和機構市場需求的原因也有證券資訊行業本身在中國證券市場序列體系中地位的原因。從資訊質量及服務水平上講,目前國內證券資訊業市場仍處於一種低水平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資訊質量不高,缺乏深層次的內容;以大量轉載各種公開媒體資訊為主,缺乏自己的東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況及市場動態的手資料;各類投資分析、投資諮詢缺乏連貫性和指導性,為莊家投機服務的投資資訊佔駐了主導,各類小道訊息和傳聞滿天飛;市場上同類產品競相削價,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市場上的產品還沒有出現佔主導優勢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範,大多數企業滿足於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業責任,調查報告《畢業實習調研報告》。在一種低水平競爭的市場中,一批低投入、滿足於初級資訊服務的企業也能佔據一定的、甚至較大的市場份額 ,獲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個趨勢,各證券資訊廠商大多開始走證券資訊資訊即專業化的資訊提供和投資諮詢業務以及證券資訊平臺開發,外包財經網站的建設齊步發展的發展方向。其中資訊公司涉足證券二級市場的投資諮詢業務對於整個證券市場來說都是一種市場化選擇中的一個良性的產物,資訊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資訊資源的情況下繼續的發揚投資諮詢領域的一種實證化的投資分析的模式,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專業化的投資諮詢策略。

  在證券市場從無序到有序的規範化發展程序中,對證券諮詢行業的規範管理是一個重要側面。在證券研究諮詢行業形成發展的最初幾年中,由於缺乏有力的監管措施,行業發展基本上處於自發、無序狀態。與早期市場高投機特徵相對應,早期證券諮詢行業從業人員成份較為複雜、魚龍混雜,聯手操縱市場的行為屢見不鮮,證券諮詢行業的這一狀況對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諸多惡劣影響。這一狀況直到xx年主管部門加大規範管理力度之後才有所好轉,至xx年《證券諮詢業務管理暫行條例》出臺後,行業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證券研究諮詢行業發展步入正軌。也正是這一階段、在市場投資理念漸趨理性迴歸的背景下,證券研究諮詢行業在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及研究內涵不斷擴大中進入發展壯大的個黃金時期。xx年正在進行的證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關證券諮詢行業的問題也被提上了討論範圍之中,證券諮詢業務的範圍也將大大的擴大,相關的自營業務和委託理財業務也將可能由地下轉到桌面上來。證券諮詢行業也將迎來全新的發展的機遇.在行業的規模化和競爭的有序化上更加規範的完善市場。

  行業規模化,有序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一批真正獨立的專業諮詢公司的出現。與券商研究機構不同,其獨立性不僅僅表現為功能配置上的獨立性,也體現為其經營上的獨立性。由於生存方式的差異,這兩類研究機構在研究內容與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券商研究機構由於事實上的依附關係,其研究目的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為券商客戶諮詢服務,二是為券商自營服務,三是為券商形象宣傳及業務創新服務,其研究物件不僅包括一、二級市場,也包括券商自身發展戰略與業務創新等內容。由於其服務物件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僅限於內部共享,且以專題研究為主,研究成果的價值實現是間接的。而對於專業資訊公司而言,由於其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其資訊產品及諮詢服務,資訊產品的質量與服務水平決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強的功利性,服務的物件性,要求其資訊產品必須滿足不同層次使用者的需求,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由於證券資訊市場仍處發育階段,受市場容量及無序競爭影響,目前該類專業公司受收入來源限制,與券商研究機構相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現為心有餘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的背景下,證券資訊公司競爭圖存的方式正向著兩個極端方向發展,一種是以低成本支撐其低價競爭,搶佔市場份額,以維持其生存,這類公司或非正式組織為數眾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樹立市場形象,著眼未來,爭搶核心市場,這類公司雖為數不多,但無疑將是未來證券資訊業的脊樑。

畢業調查報告10

  摘要:會計專業近年來成為就業領域的熱門專業之一,受高薪、高就業率的誘惑,報考人數依舊逐年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已成為我國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根據不久前出爐的《__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我國__屆會計本科畢業生已達到12.17萬人。但是市場需求沒有明顯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就業壓力大。每年大批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關注熱點。關鍵字:會計就業調查

  為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絡,瞭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及人才市場的現行狀況,我係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對會計專業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後的表現進行了一次資訊調查,以便比較全面瞭解畢業生情況,及時作好資訊反饋,促進我係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等工作,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透過分析和總結,我們發現會計專業畢業生工作於企業單位者居多。大部分學生對工作較滿意,有一部分畢業生已經在單位擔任要職,大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走向公司、企業等一線工作崗位,這主要是因為各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及隨著國家就業政策的放寬,外地會計專業畢業生也湧入沿海一帶,使得就業形勢空前嚴峻,專科生就業比較困難。調查顯示知識面廣、計算機水平較高、動手能力強的同學更是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在單位發展也較快。

  現在從事本專業的畢業生都對其所從事的專業和工作崗位較為滿意,據分析,對他們的工作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以及一些專業課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當然,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也佔有更重要地位,他們贊同我係多開設一些動手性較強的專業課的建議。畢業後,他們中有些還與母校的一些專業課老師保持著密切的聯絡,經常探討一些涉世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而那些在自己工作單位較有成就的校友也都是理論知識功底厚,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強的優秀會計專業畢業生。

  但是,也有很多的畢業生暫時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與專業並不對口的工作,這也反映出當前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上的理想化、浮躁的現象。同時4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一方面反映出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大學生沒有提早做好就業思想準備盲目選擇考研的結果。種種跡象表明,當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已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二、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是供需差:會計專業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今年來深灰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全國高校畢業生劇增,然而用人單位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二是選材刁:應屆畢業生不吃香,在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他們,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三是缺經驗:教授多,教練少。畢業生在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眼高手低,知識脫離實際,不願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差。

  目前會計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呈現幾大特點:一是基數大,呈現“雙高”現象。所謂“雙高”,即高就業率與高失業量並存。“雙高”現象的存在足以表明會計畢業生基數之大,這直接導致更為激烈的就業競爭;二是就業容易擇業難。對於一名會計本科畢業生,找到一份普通工作並不難,但是要想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卻不那麼簡單。

  還有就是會計人才供需結構失衡。根據《__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在__屆讀研比例較高的前50個本科專業中,會計學未能上榜。不少人力資源人員指出,高端出彩的畢業生太少,大部分畢業生只能勝任低端的基礎工作,造成高階領域供不應求,而低端崗位卻又供過於求。

  最後,學生就業觀念不盡相同。在受訪者中,就業觀念差異較大,主流想法是“先擇業,再就業”,考研深造,或自主創業,分別佔52.8%,10.4%和15.8%。資料顯示,在新的形勢條件下,選擇繼續求學深造已不再成為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找工作和自主創業將更加適合大學生的發展。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已經不再侷限於自己所學,而是願意在其他領域開拓。當代大學生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都與自己的專業不符,這說明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肯定意識已明顯增強,就業觀明顯開放。

  對此現象,會計畢業生和企業均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和意見。

  三、會計專業畢業生及用人單位的意見與建議

  1、本專業要發展,當務之急是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提高辦學的水平,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拓寬辦學思路,透過多途徑辦學擴大本專業規模,提高本專業的知名度。

  2、大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認為我係的培養目標較為明確,定位清楚,課程設定也比較合理,但是現在的企業要求越來越高,就更需要把課程設定安排好,使得會計專業畢業生在找工作時能更有優勢。

  3、大多數同學談到怎樣做人的問題。他們認為要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做人是一切的根本,我係應該加強對學生在思想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道德觀。

  4、同學們還提出我係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同學營造較好的社會實踐環境,增加和社會的聯絡,開闊同學的視野和眼界。

  5、在被調查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中,很多同學建議母校採取多種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一個更好的學術氛圍,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6、還有很多同學反映專業教師要教育學生有良好的就業觀念。現在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工作條件一般比較差,特別是剛畢業時,基本上是在基層,條件很差,會計專業畢業生要有良好的心裡素質和吃苦耐勞的品性。專業教師要幫助學生多瞭解社會的現實,要有多種思想準備,擺正自己的心態,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念。

  四、會計專業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定位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應該如何修煉自身,做好就業準備呢?明確個人定位。從許多成功就業的畢業生的經驗來看,每個人都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性格有全方位的剖析,都能定位適合自己的企業型別與工作性質,然後根據各類企業的不同要求,從各方面著手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

  突出個人優勢。對於競爭力比較強的畢業生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實踐型、考證型、學術型。實踐型畢業生有著名企的實習經歷,能夠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對於工作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考證型畢業生有著專業的證書比如CPA、會計證、英語及計算機證書,這些都是其綜合素質強的表現;學術型畢業生往往專業知識紮實,有良好的文筆和邏輯性。

  調整心態,注重禮節。在求職過程中,一方面需調解壓力,切忌攀比,另一方面注意言行舉止,從小事著手,注重細節。

  我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比較成熟,定位較為準確,瞭解社會就業形勢,能積極面對各種就業單位或尋求更為合適的用人單位。但是,仍然有部分畢業生存在觀望等待、高不成低不就、心態不穩定等通病。具體表現在:認為專業不對口;認為待遇相對較低、工作較苦;也有部分畢業生到了某家單位上班後,覺得待遇低而跳槽,出現多次就業的現象。

  五、對本次調查的總結

  針對目前和未來職業發展的形勢,為了提高就業質量,高校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重視職業規劃指導工作,重視個人特色與發展,避免形式化。

  本專業要發展,當務之急是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提高辦學的水平,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拓寬辦學思路,透過多途徑辦學擴大本專業規模,提高本專業的知名度。

  1、提供高質量的實習機會;不少企業反映,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實踐常識,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上手速度過慢,培訓成本太高。據瞭解,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曾經與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實習合同,為註冊會計師方向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在實務界和學生中都產生了良好的口碑,該方向學生在就業中往往比較受青睞。

  2、最佳化課程體系與結構,強化人才能力培養;根據相關調查結果,實務界普遍認為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會計報表分析等六門課程極為重要,職業道德、溝通能力、職業判斷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五大能力最為重要,各大高校應予以重視。

  3、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專業水平;

  4、在今後的學生工作中,加強學生日常工作的管理,最佳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新生入學開始逐漸滲透正確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腳踏實地;

  6、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動手實踐的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畢業調查報告11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遊消費變得越來越熱,出外旅遊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遊群體當中,大學生是整個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而又獨立的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這些促成了大學生旅遊熱。

  馬上又一屆畢業生畢業了,對於美好的大學生活就這樣結束了,我想知道他們會不會選擇以畢業旅遊來終結這一段美好的時光呢所以,在5月的時候我透過在問卷星做了一個調查問卷,向大學生做了相關的調查。此次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當今大學生對畢業旅行的看法以及他們所喜歡的旅行方式。為了解大學生畢業旅遊市場狀況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資料。同時透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為大學生的畢業旅遊市場開發提供可行的建議。本次調查了111位在校大學生,對此調查報告總結如下: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1、物件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中的111位 大學生,其中男生38人,佔總人數的34.23% 女生73人,佔總人數的65.77%,專業也涵蓋 很多,比如會計、旅遊管理、計算機、藥學、 、烹飪等50多個專業。不論男女,不論專業,大家對畢業旅遊都是很喜歡的,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86.49%的學生表示有畢業旅遊的意向,只有少數的13.51%的學生表現出沒有畢業旅遊意向。至於選擇是在畢業前還是在畢業後旅遊,兩個選擇的比例相差無幾。

  2、旅行形式選擇情況:受調查者中對於畢業 旅遊會選擇和誰一起去,有幾種不同的回答,選 擇與自己的好友一起出遊的人數較多,比例為 47.75%,第二多的為情侶,比例為29.73%,第 三為班級、舍友,比例為9.01%,很少人選擇個人出遊,比例為4.5%。對於選擇什麼樣的出遊方式,95.5%的同學選擇自助遊,只有4.5%的同學選擇跟團遊。

  3、旅遊目的地選擇情況:對於畢業旅遊選擇去什麼地方遊玩,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選擇周邊遊的同學佔總人數的12.61%,選擇出市遊的佔21.26%,選擇出省遊的有63.06%,選擇出國遊的佔2.7%。其中出市遊的主要的選擇有桂林、北海等;出省遊的主要有浙江、雲南、北京等;出國遊的主要有美國、法國、韓國等。而對於旅遊景點的型別的選擇,大學生們比較喜歡的是遊覽一些自然山水,民俗風情文化,城市觀光就沒那麼喜歡了。

  4、旅行的交通、時間、住宿情況:

  受調查的大學生畢業旅遊大多選擇的交通是火車,其次為汽車,接下來是飛機。而選擇的天數較多的為4-6天,其次為6-8天。至於住宿方面,大多學生選擇經濟型旅館,也有選擇星級的酒店。

  二、調查情況分析

  根據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有畢業旅遊的意向,很多大學生都是喜愛旅遊的,但是作為大學生,現在還沒有達到能自己賺錢的階段,還沒有什麼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大多數學生表示限制他們不能去旅遊的最大因素是錢,也有表示是沒有時間,還有的表示是沒有人一起去,也有的表示有很多因素,不能單一的解釋,總之錢是比較關鍵的因素之一。同樣時間在他們看來也是因素之一,在畢業之前可能要學習,沒那麼多連續的時間去玩,而在畢業之後又因為要找工作,或許會更沒有時間去玩,所以在選擇什麼時間去畢業旅遊,兩種選擇的比例差不多,沒有多大的區別。

  大學生還是比較喜歡人多一起出去遊玩的,所以他們在出遊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會邀請同學或是朋友一起去,很少選擇自己一個人出遊。而且他們選擇的交通工具也基本選擇乘坐火車和汽車,這兩種交通工具費用比較低,比較符合大學生的資金情況。大學生因為錢的問題,在住宿方面也會選擇便宜的經濟型旅館。由於大學生是比較喜歡自由,不受束縛的,所以他們比較喜歡自助遊,自己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去哪就去哪,不想受到約束。同樣,他們喜歡遊山玩水,喜歡遊玩一些有特色的,好玩的地方,同樣也喜歡一些刺激的東西,顯示年輕人的青春洋溢,充滿朝氣。

  從調查結果來看,除了學旅遊專業的同學對旅行社比較瞭解之外,很多其他專業的同學都不怎麼了解,除了知道一些比較知名的旅行社,比如:中國國際旅行社、中國青年旅行社等,至於其他的旅行社他們是一點也不瞭解。所以表明大學生對旅行社的關注度不夠,表明他們不太願意跟旅行社合作去遊玩,他們嚮往的是自由的形式。

  三、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1、大學生的畢業旅遊意向很強,但是其中有很多因素制約著這種意向的實現,比如說錢,時間,同伴。

  2、大學生嚮往的是那種自由,沒拘束的遊玩方式,體現著他們的那種不羈的,浪漫的,活躍的特性。

  3、大學生在出遊的時候會選擇比較經濟實惠的一些交通工具,住宿條件,以及遊玩方式。

  4、大學生是很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是旅遊市場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他們會給旅遊 市場帶來很多的新鮮東西。

  (二)建議

  旅行社應該把握好大學生這個群體,好好制定一些符合大學生的路線,或是一些旅遊策略,這些線路的設計要符合大學生的特性,儘量滿足他們對旅遊的需求。同樣旅行社也要加強對本旅行社的宣傳程度,讓更多的人瞭解旅行社,這樣人們才能與旅行社有更好的合作。

畢業調查報告12

  下面將逐個分析瞭解到的濱州醫學院、濱州職業學院、濱州學院和濱州技師學院的就業情況及未就業畢業生的思想現狀。

  透過與這些大五的學生進行交談,我們瞭解到,醫學類院校中普遍存在著優習網就業難的問題(原因已經在前文中分析過了),大部分人選擇考研。如該校一個70人的臨床醫學專業的班級會有50-60人選擇考研,最終大約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還會有4-5人選擇從事醫藥代表的行業,2-3人選擇與公立醫院簽訂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資800-1000元),4-5人在個人診所等地臨時就業以及3-5人其它選擇,也就是說未就業畢業生大約佔45%的比率。

   這些未就業畢業生還會有一半選擇繼續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學透過降低對工作環境、薪水的要求(如選擇在鄉鎮醫院就業等)臨時就業。據瞭解,私立醫院對醫學類畢業的同學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但考慮到其不穩定性且沒有“五險一費”的勞動保障,因此,幾乎沒有同學選擇去私立醫院工作。

   擇業時大部分人選擇回家鄉就業。就該校來說,影像專業和護理專業優習網就業率高,能達到50%-60%。總的來說,與其他幾所學校相比,濱州醫學院的同學承受的就業壓力最大。

畢業調查報告13

  一、 前言

  對學校課程的學習完畢,我們面臨畢業這一大問題,經過眾多招聘會的磨練,畢業生無疑揹負了很大的壓力,三月下旬,我獲得了國內蛋製品頂尖品牌的廣州蛋類食品有限公司的錄用通知,經過入職工作,成功擔任該公司對外營銷專員一職。

  (一) 實習時間:20xx年2月10日至20xx年6月10日

  (二) 實習單位的情況

  廣州回味源蛋類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最專業的鹹蛋黃生產廠家。

  主要產品有鮮鴨蛋、鹹鴨蛋、鹹蛋、鹹蛋黃、蛋清、蛋殼等。回味源產品粒粒精華、起沙出油,香味宜人,蛋白似玉,蛋黃似紅橘,鹹淡適中,風味獨特,具有松、沙、細、油、嫩五大特色。

  公司位於全國最大的蛋鴨養殖基地——廣州白雲區神山,憑著這個優越

  的地理位置,企業的原材料優質而又新鮮,再加上採用合理科學的蛋製品工藝流程和先進的現代化裝置設施,與科學的生產管理體系。使“回味源”品牌蛋黃品優質超、油露松沙、回味連連,並迅速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深受一些大型酒店、食品生產企業、月餅加工廠家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回味源已經深刻認識到英語作為開啟國際市場的一條溝通紐帶,它顯著

  降低對外貿易成本,顯著提高交易效率,為企業挖掘更多新客戶,加深彼此之間的聯,促進對外貿易經濟的增長,實現貿易的全球化。

  作為中國蛋類食品行業的領先企業,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歷經十幾年

  的努力打拼與發展,對外業務取得驕人成績,現在與歐美、東南亞等地區建立了良好的發展合作關係。但是現在企業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如何加深商務英語在國際業務上的應用,提高對外營銷團隊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已經成為企業發展國際貿易業務的重要問題。

  二、 調查目的和方法

  (一)調查目的

  1。 經過對廣州回味源蛋類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營銷情況的調查,充分了解該企業

  的經營狀況、發展前景和定位藍圖,在工作崗位中充分運用專業知識,發揮特長,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讓本職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 經過廣州回味源蛋類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營銷情況的調查,可以運用商務英語

  專業的有關知識與客戶進行商談,在這一過程,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加強交際能力,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

  3。 經過對廣州回味源蛋類食品有限公司對外銷售情況的調查,可以加深對食品

  行業的認識,特別是蛋類食品製造的傳統工藝的知識,是需要在相關行業工作才能學到的知識,放眼世界,分析蛋類製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市場需要,根據市場資料分析,制定適合企業對外營銷的好路子,也為自己創業累積深厚的客戶資源,打下堅實的業務基礎。

  (二)調查方法

  1、親力親為,獻身到工作中去的實踐方法。首先,在本職工作上,運用商務英語的專長,做好對外營銷業務跟單,促成訂單成交等工作,與國際客戶及時溝通,根據企業面臨的現狀,發現不足,刻苦專研努力解決;其次,吃苦耐勞,抽時間到車間中去,瞭解產品的生產流程,熟悉蛋製品傳統工藝,豐富對企業與產品的認知度,切實瞭解車間把英語應用到產品標籤與包裝上的使用情況;最後,加強到合作企業參觀學習,汲取精華,彌補不足。

  2、觀察法。無論在辦公室還是產品的生產車間,都需要保持勤於觀察的習慣,很多自己無法親力親為的事情便要經過觀察,發現蛋製品生產與銷售中面臨的問題,總結自己能得到什麼樣的啟發,特別分析整個對外營銷團隊英語的運用程度,營銷能力的高低。

  3、網上調查法。外界對企業運用英語打造國際品牌這一情況的認可程度的深淺,外國顧客對產品使用的反饋,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的相關動態都是獲取調查結果的重要來源。

  三、調查發現

  (一)透過實踐調查發現,廣州回味源蛋類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營銷業務上並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多大影響,而是保持著營業額逐年增長,從20xx年的1000多萬美元到20xx年5000多萬美元,對外營銷人員由2人到11人。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金融危機得到緩解,這兩年經濟開始好轉,對回味源來說,這是提高業務層次,擴大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對鞏固國內蛋製品頂尖品牌,打進國外食品市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從外貿業務佔公司整個業務的份額比可以分析,20xx年對外營銷業務佔總業務的12%,而到20xx年止,公司對外營銷業務佔總業務比已經達到了31%,對外營銷人員人數依然在增多,可見,對外營銷已經成為回味源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二)透過調查發現,廣州回味源蛋類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蛋品行業一流的B2B企業,它透過提高商務英語在國際業務上的應用,已經在歐美等地區建立了不少合作關係,從20xx年的7家到20xx年的23家,其中,這些合作的企業都是穩定和訂單比較大的企業,回味源也漸漸在得到外國友的認可。

  (三)透過調查發現,回味源加大了企業人員對英語學習的資金投入,從20xx年1萬美元到20xx年的20萬美元,不定時會邀請外國專家與行業的專家進行指導與培訓工作。

  (四)透過調查發現,回味源重視人才的使用,對招聘的人員,唯賢而用,營銷團隊已經拓展到28人,企業為他們提供穩定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國際業務上,對外語的運用能力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人才也到了7人,這是公司努力開拓國外市場,打造中國品牌的有力見證。

  四、對調查發現的分析及對策

  (一)調查分析

  1、經過對回味源蛋品國際營銷的具體情況調查分析,回味源對外營銷呈現良好的對外發展趨勢頭。隨著業務擴大,關於出口產品的安全標準、包裝標準與支付標準等都應該與國際接軌,而企業對英語的使用程度已經顯出滯後的跡象。

  2、從國際合作夥伴上分析,回味源蛋品在對外市場普及面依然不夠,很多地方依然是空白的,如何擴大客戶圈,讓更多數客戶的訂購,諸多國外市場有待開發。

  3、從企業研發與培訓的資金投入情況分析,回味源蛋品資金在技術研發與培訓

  投入力度仍然有待提高。

  4、從回味源蛋品人才方面分析,根據目前回味源蛋品的業務開展實況,招聘工作進展緩慢,隨著業務的不斷增加,人手開始略顯不足。

  (二)解決有關問題的對策

  1、確保企業的生產與銷售的英語使用規範,生產方面要符合標準、保證安全與交易合理等;銷售團隊要專業一體,提高對外人員的英語運用程度,突出企業風貌,增強對外營銷力。

  2、充分發揮英語國際語言的優勢,建立合作渠道,大力開展國外空白市場,始終走在蛋品行業領先位置。

  3、加大對傳統工藝的改良與國外高新技術的引進,提高企業英語學習能力的資金投入,激發員工們的學習興趣,提供相應的學習進修機會。

  4、拓展招聘渠道,加大對外營銷人才的招進,極力提高內部員工對外營銷能力,克服人手不足給國際業務帶來的弊端,確保企業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前提下,穩步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邁進。

  五、調查的啟發

  透過在回味源蛋品的實習和該企業對外營銷問題的調查,我深深體會到:

  1、現在是全球經濟化的年代,企業要立足國內的同時,學會如何走出去,然而,開展國際業務,企業必須具備堅實的資金基礎,堅實的技術保障與全心全意的服務態度;而對外營銷人員必須擁有專業的英語溝通能力,透過英語展現自身的營銷能力,體現企業與產品的風貌,成功簽訂合同,達成合作。

  2、商務英語專業是一個溝通的專業,它是對一門語言的學習,讓我們能夠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能與人更好的交流與溝通。除此之外,它也讓我們瞭解和熟悉各國客戶的禮儀與習俗,瞭解各國的企業文化,這成為我們更好深入瞭解顧客的重要條件。

  3、商務英語可以顯著降低對外貿易成本,顯著提高交易效率,為企業挖掘更多新客戶,加深彼此之間的聯,促進對外貿易經濟的增長,實現貿易的全球化,我們應該發揮英語在商務中的作用

  4、調研過程中,要克服困難,保持耐心,做事認真,用科學合理的調查方法得出結果,全面分析問題,及時處理問題。

畢業調查報告14

  我們從咿呀而語的稚嫩幼兒學步,到以四肢匍匐而進在大人們的

  庇護下蹣跚而立,我們慢慢走向成熟,現在面臨大四的我們,即將走進社會。十年苦讀但求一立,那麼對於我們自己以後的未來,對於畢業後面向社會,我們不曾無數次的在腦海中勾畫美麗無比的人生藍圖,美好的前景在腦海中勾勒過一遍又一遍,我想大家都是這樣吧,曾不只一次的幻想過自己的未來,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們只是去想象,並沒有真正考慮過如何的付諸於行動,如何地去實現。因此,我利用本次大四的寒假,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在錦州各所大學附近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觀念、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

  採用實地調查形式,並自己親身體驗,參加社會實踐,總結經驗。

  一、 調查課題

  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如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

  二、 調查物件

  年級結構:大一佔16%,大二佔21% ,大三佔28%,大四35%

  性別結構:男生佔45%,女生佔55% 。

  三、調查步驟及時間

  調查總體時間: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29日

  調查步驟及時間分步:

  1、 確定調查研究的課題:20xx年2月1日

  2、 起草調查內容及方案:20xx年2月2日

  3、 確定調查物件並展開調查:20xx年2月3——13日

  4、 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情況:20xx年2月14——2月28日

  5、 調查分析總結:20xx年2月29日

  四、調查的問題與目的

  本次調查的問題主要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以及就業理念,就業觀點,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業餘時間。

  五、調查步驟

  (一)、調查前言

  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尤其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已經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

  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分析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湧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另外,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訊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眾所周知,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透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階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

畢業調查報告15

  一、實習的任務、目的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施工實習是教學計劃中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是學生專業知識的一次全面綜合訓練,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基本訓練,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透過實習,學生應將所學的全部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術知識在實踐中進行綜合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增長實踐經驗和技能,為畢業後從事基層生產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施工實習過程中,學生應向工程技術人員及工人學習生產工藝過程和施工管理知識,瞭解一般的操作過程,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專業知識,瞭解並熟悉本專業的現代施工技術和組織現場施工方法,瞭解專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學生應透過實習收集實習報告所需的全部資料,為實習報告的撰寫創造條件。

  (二)實習的要求

  1、在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指導下,以助手身份參與工地的技術與管理工作,靈活運用已學過的專業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分項、分部、單位工程的施工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實際知識。

  2、參與工地上一定的生產勞動,熟悉勞動技能,虛心向工人師傅學習,培養勞動感情,鍛鍊操作能力,為從事建築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利用現場有利學習條件,瞭解熟悉單位工程的基礎、主體、屋面、裝修等主要分部工程的構造與施工方案。

  4、利用實習機會,就近進行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的參觀學習,以擴大知識領域。?

  5、施工階段是把圖紙變為建築實體的關鍵階段,只有弄懂圖紙有關構造,才能組織安排施工活動。要求學生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做到熟圖、識圖、懂圖。

  二、實習的時間、地點和安排

  時間

  地點

  實習主要內容

  20xx年9月20日

  北碚縉雲山

  別墅框架結構

  20xx年9月22日

  涪陵

  高速公路、隧道

  20xx年9月23日

  龍興

  基坑開挖及支護

  20xx年9月24日

  萬州

  超高層框架結構

  20xx年9月25日

  白寺驛

  樁基、橋樑預製、

  20xx年9月26日

  茶園

  道路與橋樑

  20xx年9月27日

  魚嘴

  鋼框架廠房

  20xx年9月28日

  南坪

  混泥土結構加固,街道

  20xx年9月29日

  龍興

  鋼結構加固,市政道路

  20xx年9月30日

  重慶江北機場

  機場,車站

  三、實習調查研究

  (1)北碚縉雲山別墅式建築採用的是框架結構,由於其層數少(通常在3層以下),就一般情況而言,在抗震設防烈度較低地區(7度),可採用框架結構體系,也可採用磚混結構體系和木結構體系。

  當用磚混結構體系時,對建築佈置有較嚴格的約束。必須遵循磚混結構的技術規範及建築抗震規範,特別是上、下牆體應儘量對齊,平面、立面要屬規則型。當上層牆內收時,就需要用梁來抬牆及更上層的屋面,此時抬牆梁兩端支承宜做鋼筋混凝土柱,此柱又必須按構造柱施工方法與下層牆體連線,從抗震概念設計範疇來講是不宜採用這種形式的。

  承重牆上開大孔洞時,洞兩側又需設定構造柱。現代建築採用的眾多大門窗決定了要多用構造柱,其總造價相對於框架結構也並無很大優勢,另外抗震計算後可能調整建築平面佈置,有可能無法實施最佳建築方案。而房屋所有人的後續改造卻受到嚴格的限制,因為這時的每一片牆體均不是多餘的,是不可缺少的支承體。其優點是比框架體系造價稍低,但這是以犧牲建築功能和立面造型為代價的,而且其安全可靠性也不及框架體系。

  採用鋼混凝土框架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能適應建築體形,視覺要求,其安全效能比磚混結構可靠,能適應房屋所有人的區域性改造,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適合時代的結構體系。框架體系按其柱截面形狀可分為異形柱和規則柱,採用異形柱有不凸出牆面、內牆平整的優點(有時上下、牆位置方向不一致仍有凸出牆面的情況),因異形柱截面形心與梁中軸不一致,規範對其配筋截面尺寸有專門技術規定,致使截面增大,增加了水泥鋼材等材料用量。異形柱的基頂宜有一過渡的規則截面如矩形,以緩和基頂的應力,使其較均勻地擴散至基礎。採用規則截面唯一的缺點是柱有凸出牆面現象,但從另一觀念來看,也能襯托出一種強勁、堅固勢態,給人安全感,且比異形柱經濟,故筆者認為應儘量在佈置上合理地採用規則柱為宜。

  (2)高速公路隧道採用的是明挖法,明挖法指的是先將隧道部位的巖(土)體全部挖除,然後修建洞身、洞門,再進行回填的施工方法。明挖法具有施工簡單、快捷、經濟、安全的優點,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發展初期都把它作為首選的開挖技術。其缺點是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明挖法的關鍵工序是:降低地下水位,邊坡支護,土方開挖,結構施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邊坡支護是確保安全施工的關鍵技術。主要有:

  1、放坡開挖技術。適用於地面開闊和地下地質條件較好的情況。基坑應自上而下分層、分段依次開挖,隨挖隨刷邊坡,必要時採用水泥粘土護坡。

  2、型鋼支護技術。一般使用單排工字鋼或鋼板樁,基坑較深時可採用雙排樁,由拉桿或連梁連結共同受,也可採用多層鋼橫撐支護或單層、多層錨杆與型鋼共同形成支護結構。

  3、連續牆支護技術。一般採用鋼絲繩和液壓抓鬥成槽,也可採用多頭鑽和切削輪式裝置成槽。連續牆不僅能承受較大載荷,同時具有隔水效果,適用於軟土和鬆散含水地層。

  4、混凝土灌注樁支護技術。一般有人工挖孔或機械鑽孔兩種方式。鑽孔中灌注普通混凝土和水下混凝土成樁。支護可採用雙排樁加混凝土連梁,還可用樁加橫撐或錨杆形成受力體系。

  5、土釘牆支護技術。在原位土體中用機械鑽孔或洛陽鏟人工成孔,加入較密間距排列的鋼筋或鋼管,外注水泥砂漿或注漿,並噴射混凝土,使土體、鋼筋、噴射混凝土板面結合成土釘支護體系。

  6、錨杆(索)支護技術。在孔內放入鋼筋或鋼索後注漿,達到強度後與樁牆進行拉錨,並加預應力錨固後共同受力,適用於高邊坡及受載大的場所。

  7、混凝土和鋼結構支撐支護方法。依據設計計算在不同開挖位置上灌注混凝土內支撐體系和安裝鋼結構內支撐體系,與灌注樁或連續牆形成一個框架支護體系,承受側向土壓力,內支撐體系在做結構時要拆除。適用於高層建築物密集區和軟弱淤泥地層。

  目前由於深基坑的增多,支護技術發展很快,多采用鑽孔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深層攪拌水泥土牆、加筋水泥土牆和土釘牆等,計算理論相比較於從前都有很大的改進。支撐方式有傳統的鋼柱(或者型鋼)和混凝土支撐,亦有在坑外採用土錨拉固。內部支撐形式也有多種,有對撐,角撐,桁架式邊撐等。在地下連續牆用於深基坑支護的方面,還推廣了“兩牆合一”和逆作法施工技術,能有效的降低支護結構的費用和縮短工期。

  各種建築物與地下管線都要開挖基坑,一些基坑可直接開挖或放坡開挖,但當基坑深度較深,放坡不便時,可以採用基坑支護,過去支護比較簡單,也就是鋼板樁加井點降水,一般能滿足基坑安全施工,而對於深基坑已不能滿足要求,近幾年來隨著基坑深度和體量的增大,支護技術也有了較大進展,按功能分常用的有以下一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