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歸有光《張自新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

關於歸有光《張自新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崑山人。少讀書,敏慧絕出。古《經》中疑義,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性方簡,無文飾。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投之,油汙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髫齔喪父,家計不能支,母曰:“吾見人家讀書,如捕風影,期望青紫②,萬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為書?”自新涕泣長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未聞有他語,鴻何敢忘?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夜歸,則正襟危坐,嘯歌古人,飄飄然若在世外,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兄為里長,裡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搒掠無完膚。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縣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試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歲歸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為大樂。

  自新視豪勢,眇然不為意。吳中子弟多輕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議論古今,意氣慷慨。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補學官弟子員,學官索贄金甚急,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欲棄去,俄得疾卒。

  自新為文,博雅而有奇氣,人無知之者。予嘗以示吳純甫,純甫好獎士類,然其中所許可者,不過一二人,顧獨稱自新。自新之卒也,純甫買棺葬焉。

  歸子曰:餘與自新遊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儔人③廣坐間,出一語,未嘗視人顏色。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見者。淪沒至此,天可問邪?世之乘時得勢,意氣揚揚,自謂己能者,亦可以省矣。餘悲自新之死,為之敘列其事。

  (選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刪節)

  【注】①屹屹:聳立的樣子。這裡指呆呆地站立著。

  ②青紫:代指大官。

  ③儔人:同輩之人。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

  了:明瞭。

  B.自新以燈檠投之,油汙滿幾

  幾:茶几

  C.縣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

  怪:責怪。

  D.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

  怒:奮發。

  【答案】C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於體現張自新“性方簡,無文飾”的一項是

  ①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投之

  ②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

  ③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

  ④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

  ⑤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

  ⑥自新為文,博雅而有奇氣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正確理解“性方簡,無文飾”的意思是“性情方正簡樸,直來直去,對自己的言行毫不矯飾”。答題時應緊扣題幹中“全部屬於體現張自新‘性方簡,無文飾’的一項”這一要求,仔細審視題中六句話。其中,②是講張自新耕田勞作,⑤是講張自新家庭經濟困難,⑥是講張自新的文才:都不合題幹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之一的選項都不是正確答案。

  考點: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C。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年喪父的張自新沒有因母親的看法而放棄學習,堅持耕讀,嘯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張自新對吳中子弟的褻語戲笑不以為意,也不理解,所以無法與他們交流。

  C.作者對張自新的坎坷經歷和懷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寫了這篇傳。

  D.文中選取張自新讀書敏慧,耕讀奉母等幾件事來塑造人物,選材典型,形象飽滿。

  【答案】B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3分)吾見人家讀書,如捕風影,期望青紫,萬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為書?

  (2)(3分)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見者。淪沒至此,天可問邪?

  【答案】(1)我看見人家讀書,宛如捕風捉影一樣困難,期望能在將來做大官的,萬人中不過一個。況且我們家命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為什麼還要讀書呢?(關鍵詞:捕風影、萬不得一、何以為書,全句大意)(2)憑藉自新的才華,如果讓他有所舉用,他一定有讓自己有所表現的才幹。他沉淪埋沒到這種地步,此種天意難道可探問嗎?(關鍵詞:使、有以、自見,全句大意)

  【解析】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第(1)句中的“捕風影”即“捕風捉影”,用來比喻困難程度;“萬不得一”即“萬人中不過一個”,比喻很少;“何以為書”的意思是“為什麼要讀書呢”。第(2)句中的“使”是“讓”之意;“有以自見”即“有用來表現自己才幹(的'東西)”之意。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張自新,原名鴻,字子賓,蘇州崑山人。自新年少讀書,聰明絕倫,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經》中有疑惑難解之處,學友們茫然呆立而無所獲,而自新卻能隨口就答,彷彿很平常很知曉一樣。他性格方正誠實,沒有絲毫的矯飾。看見他的人沒有不譏諷他的,把他看作是鄉下人。同舍的書生晚間讀書,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燈架扔向那人(以提醒他),油汙沾滿桌子,他嚴肅懇切地向那人提出批評,彷彿老師一樣。張自新幼年喪父,家計不能支撐,母親說:“我看見人家讀書,宛如捕風捉影一樣困難;期望做大官的,萬人中不過一個。況且我們家命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為什麼還要讀書呢?”自新哭泣、長跪,說:“死去的父親用讀書來囑咐我,他將離人世時,除此再沒有說別的話,我怎麼敢忘卻讀書呢?況且我難道能因為衣食的緣故而使母親憂勞嗎?”他和他的兄長耕田度日,戴著斗笠扛著鋤頭,臉色黧黑。晚間歸來,就正襟危坐,吟詠古人的詩文,飄飄然彷彿在塵世之外,不知道貧賤是一種悲慼。

  他的兄長是里長,鄉里多有逃亡之人,因此租稅沒地方收。每到年終,官府催交租稅,把他的兄長拷打得體無完膚。張自新就到縣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別的地方去。縣吏為其意氣而感到奇怪,剛要施與杖刑,就阻止了行刑,問:“你是什麼人?”自新說:“我是里長,本是一名書生。”縣官讓他試寫一篇文章,他馬上就寫成了,縣官安慰他,並免去了對他的刑罰。他年僅二十歲,就在別的地方教授學生。每年回鄉探親三四次,穿著破衣草鞋,徒步往返,為他的母親準備酒菜飯食,兄弟倆酣笑,認為這是最高興的事。

  自新看那些權豪勢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吳中子弟大多輕薄浮滑,穿著光鮮華麗的衣服,聚集到一處,用猥褻的語言玩笑,自新一點都不理會他們。人們和他談話,他也不回答。他談論古今之事,意氣慷慨。酒喝到酣暢時,他大聲說:“主宰天下到底會怎麼樣呢?”此時他眼睛往上看,神氣勃勃好像精神十分奮發,(以致)那些年輕人想要毆打他。他被補授為秀才,學官向他索要禮金很是急迫。自新確實拿不出禮金,屢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裡怏怏不樂,想棄官而去,不久便得病而死。

  自新寫文章,淵博高雅而有奇偉氣概,可是人們都不瞭解他。我曾把他寫的這些文章拿給吳純甫看,純甫喜歡獎掖士人,然而其中能得到他讚許的人,不過一兩個而已,但是他只稱許自新。自新死了,純甫買來棺材為之安葬。

  歸子說:我和自新交遊最久,看見他當面斥責別人過錯,使人無容身之處。大庭廣眾之下,他講一句話,不曾看人家的臉色。即便笑罵紛紛揚揚,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這樣的自信。憑藉自新的才華,如果讓他有所舉用,一定會有他自己的主見。他沉淪埋沒到這種地步,難道天意可探問嗎?世間那些乘時得勢者,意氣揚揚,自認為自己有才能的人,該可以醒悟了。古語說:“叢蘭欲茂,秋風敗之。”我悲悼自新的死,為此寫這篇文章敘述他的事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