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少學長安,明《尚書》、《穀梁春秋》,為郡文學,補南昌尉。後去官歸壽春,數□縣道上言變事,求假軺傳,詣行在所條對急政,輒報罷。

  是時,成帝委任大將軍王鳳,鳳專勢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譏刺鳳,為鳳所誅。王氏浸盛,災異數見,群下莫敢正言。福覆上書曰:

  臣聞箕子佯狂於殷,而為周陳《洪範》;叔孫通遁秦歸漢,製作儀品。夫叔孫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親也,不可為言也。昔高祖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圜,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陳平起於亡命而為謀主,韓信拔於行陳而建上將。故天下之士雲合歸漢,爭進奇異,知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士極其節,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下也。孝文皇帝起於代谷,非有周、召之師,伊、呂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儉。當此之時,天下幾平。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則治,不循則亂。何者?秦為亡道,削仲尼之跡,滅周公之軌,壞井田,除五等,禮廢樂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諫,說至言,出爵不待廉茂,慶賜不須顯功,是□天下布衣各厲志竭精以赴闕廷自炫鬻者不可勝數。漢家得賢,於此為盛。使孝武皇帝聽用其計,昇平可致。於是積屍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緣間而起。所以計慮不成而謀議洩者,以眾賢聚於本朝,故其大臣不敢和從也。方今布衣乃窺國家之隙,見間而起□,蜀郡是也。及山陽亡徒蘇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黨與,索隨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輕量大臣,亡所畏忌,國家之權輕,故匹夫欲與上爭衡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箕子非疏其家而畔親也 畔:通“叛”,背叛

  B.韓信拔於行陳(陣)而建上將 拔:拔擢

  C.故天下之士雲合歸漢 雲:雲彩

  D.自炫鬻者不可勝數 炫鬻:炫耀、賣弄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判別文言實詞的常用方法,可以分析出各選項中實詞的含義。A項中的“畔”在課本中學習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親戚畔之”一句,這當中的“畔”就是通假字“叛”,譯為“背叛”,考生可用遷移法解答。B項,根據上下文文意,可知,該句意為“韓信從小軍官被破格提拔為大將軍”。C項根據語法結構分析法,可知名詞“雲”在此處不做“合”的主語,“合”的主語是“天下之士”,因此“雲”放在動詞前面做狀語,翻譯為“像雲一樣”,也可以根據高中課本中“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影從”一句中的“雲”這一知識點遷移出來。D項根據成語“賣官鬻爵”一詞可知,“鬻”是“賣出”的意思,此處賣出的並非東西,而是個人的才能,因此翻譯為“賣弄”。

  考點: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①數□縣道上言變事

  ②是□天下布衣各厲志竭精

  ③見間而起□

  A.①因 ②則 ③之 B.①於 ②以 ③之

  C.①因 ②以 ③者 D.①於 ②則 ③者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這一道題的命制原則與形式,已連續7年保持一致,採用從選文中摘取四組8個例句、每組兩兩比較,考查其異同的方法,考查學生對常見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辨析能力。2014年對它的考查形式做了些許的變動。判斷虛詞,可以從上下文文意,可以從固定搭配,特殊句式等角度來思考分析。①透過,介詞;②是以,因此,固定搭配; ③……者,……也,判斷句。

  考點: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B。

  3.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

  B.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

  C.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

  D.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

  【答案】B

  【解析】該題傳承了2013年的考查形式,考查學生斷句的能力。此題根據句子結構對稱“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 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斷句,還可以根據判斷句“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來進行斷句,難度較小。

  標點如下: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

  考點:文言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B。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梅福後來辭官回了壽春,多次上書,還曾求借驛站的輥車,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將皇上詢問的緊急政事一一條錄下來,然後逐條對答,卻總是不被採納。

  B.成帝把政事託付給大將軍王鳳,王鳳勢力逐漸強盛,生出禍端,群臣中沒有人敢說直話,梅福直言上諫。

  C.梅福用高祖皇帝從諫如流來勸諫成帝,要善於納諫,吸引人才。

  D.漢武帝以攻打匈奴、南越為快,致使積屍暴骨,淮南王劉安乘機謀反成功。

  【答案】D

  【解析】

  此題繼續延續近幾年高考的編題方式——將傳主主要事蹟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切分為四部分進行概括,並對應擬設了四個選項,考生應將四個選項分別到原文中找到原句,再進行比較,分析關鍵點是否設定了陷阱。同時,要比較熟悉這類題目設錯的方法,如無中生有、張冠李戴、顛倒因果、翻譯錯關鍵詞等等。D項,後面一句“所以計慮不成而謀議洩者”的主語應為劉安,計慮不成,說明劉安的謀反並沒有成功,此處歪曲文意。

  考點:對內容要點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C。

  5.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鳳專勢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譏刺鳳,為鳳所誅。(3分)

  ②所以計慮不成而謀議洩者,以眾賢聚於本朝,故其大臣不敢和從也。(4分)

  【答案】①王鳳專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剛直,譏刺王鳳,被王鳳誅殺。(得分點:素,一向、向來,1分;為……所,被動,1分,大意,1分)

  ②劉安之所以謀反不成而謀議洩露,是因為眾賢士在朝廷聚集,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隨劉安反叛。(得分點:所以,表原因,1分;判斷句,1分;狀語後置,1分;大意,1分)

  【解析】

  試題分析:要求考生直接翻譯文言句子,既符合文言文學習的特點,又能區分出考生的文言閱讀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對促進中學文言文教學水平提高有很好的導向作用。文言翻譯雖然是主觀題,但客觀成分較強,答題時一定要根據原文內容,儘量採用直譯的辦法,對文句進行準確翻譯,不能任意擴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實,兼顧詞法、句法要求。這兩道翻譯題目的考查,涵蓋了文言實詞(素),文言虛詞(所以)和文言句式(被動、判斷句、狀語後置句)。考生要想翻譯拿到分,一方面要牢記翻譯的'原則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對中學課本中學過的文言基礎知識瞭如指掌。

  考點: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B。

  (2)從文章中找出兩個梅福認為漢王朝能夠強盛的原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3分)

  【答案】①漢高祖從諫如流,網羅提撥人才;②孝文帝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謙恭節儉的作風;③孝武皇帝愛納忠諫,喜歡至理之言,諫靜合乎武帝之意即可獲得官爵,招攬了眾多賢才。(1點1分,2點3分)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要求考生篩選歸納文字資訊。梅福為勸諫成帝,列舉了漢朝皇帝善於進諫,網羅人才,使國家強大的事例。考生需要認真閱讀分析梅福上疏這一段,對三個皇帝的正確做法加以歸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即可。此處若用原文,顯得不夠簡潔,故此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考點:篩選文中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C。

  【參考翻譯】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壽春縣人。年輕時在長安求學,通曉《尚書》、《穀梁春秋》,為郡裹的文學,補任南昌縣縣尉。後來辭官回了壽春,多次透過縣道的使者上書談論非常之事,還曾求借驛站的輥車,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將皇上詢問的緊急政事一一條錄下來,然後逐條對答,總是不被採納。

  這時成帝把政事託付給大將軍王鳳,王鳳專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剛直,譏刺王鳳,被王鳳誅殺。王氏的勢力逐漸強盛,災異多次出現,群臣中沒有人敢說直話。

  梅福又上書說:臣聽說箕子在殷佯狂保身,卻給周武王陳述《洪範》之書;叔孫通在秦朝時逃遁隱身,後來歸附漢朝,為劉邦制定了禮儀制度。叔孫通先生不是不忠於秦朝,箕子也不是疏遠家族背叛親人,是因為他們無法進獻忠言。以前高祖皇帝採納善言惟恐有失,從諫如流,聽從善言而不管提意見者的才能如何,論功行賞而不問立功者過去的行為和來自何處。陳平由亡命之徒而躍身為眾謀士之主,韓信從小軍官被破格提拔為大將軍。所以天下的賢才異士雲集歸漢,爭先恐後地進獻奇謀異策,智者竭其計,愚者盡其慮,勇士更加勇敢,懦夫變得不怕死。彙集天下的智慧,合併天下的威武,所以推翻秦朝就像舉根鴻毛那樣輕鬆,打敗項羽如同彎腰拾東西那樣容易,造就是高祖皇帝無敵於天下的原因啊。孝文帝從代國來即皇帝位,沒有周公、召公那樣的師傅,也沒有伊尹、呂尚那樣的輔臣,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謙恭節儉的作風。在這個時候,天下將近太平。由此說來,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就安定,不遵循就會出現混亂。這是為什麼呢?秦朝無道,禁止孔子的學說,毀滅周公的制度,破壞井田制度,取消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禮義廢弛,音樂崩壞,聖王的仁政之道中斷,所以想推行王道的沒有誰能收到功效。孝武皇帝愛納忠諫,喜歡至理之言,諫靜合乎武帝之意即可獲得官爵,不必經由薦舉和軍功,所以天下的平民磨礪意志竭思盡慮,到朝廷來炫耀自己才能的人數不勝數。漢朝招攬賢才,在逭時最為眾多。假使漢武帝聽取這些人的建議,天下是可以昇平的。可是,這時候漢武帝卻以攻打匈奴、南越為快,致使積屍暴骨,所以淮南王劉安乘機謀反。劉安之所以謀反不成而謀議洩露,是因為眾賢士聚於朝廷,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隨劉安反叛。如今平民百姓竟然窺測國家形勢,一旦認為有機可乘就舉行反叛,像蜀郡廣漠縣男子鄭躬等謀反就是這樣。等到山陽郡亡命之徒蘇令團伙造反時,踐踏名都大郡,尋求黨羽,網羅追隨他們的人,而沒有逃竄隱匿的意圖。這些人都輕視朝廷大臣,無所畏忌,這是因為國家權輕勢弱,所以平民百姓才敢於要和皇上爭權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