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吳昌裔傳》閱讀答案附譯文

《宋史吳昌裔傳》閱讀答案附譯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吳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與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時好,得程頤、張載、朱熹諸書,輒研繹不倦。嘉定七年舉進士,聞漢陽守黃幹得熹之學,往從之。

  調閩中尉。利路轉運使曹彥約聞其賢,俾司糴場。時歲飢,議糴上流,昌裔請發本倉所儲數萬而徐糴以償,從之。調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蘇軾學,昌裔取諸經為之講說,祠周敦頤及顥、頤、載、熹,揭《白鹿洞學規》,仿潭州釋奠儀,簿正祭器,士習丕變。制置使崔與之薦之,改知華陽縣。修學宮,來四方士,斥羨錢二十萬緡,買良田備旱。尋權漢州,故事比攝官,奉饋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興社倉,郡政畢舉。興元帥趙彥吶議東納武仙,西結秦、鞏,人莫敢言,昌裔獨奮筆力辨其非。未幾,武仙敗,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元年,入為軍器監簿,改將作監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綱,兄弟之倫,舉世以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陳之。至於邊臣玩令,陟罰無章,尤拳拳焉。拜監察御史,彈劾無所避。

  臺臣故事,季詣獄點檢。時有爭常州田萬四千畝,平江亦數百畝,株逮百餘人,視其牘,乃趙善湘之子汝櫄、汝榟也,州縣不敢決,昌裔連疏劾罷之。

  出為大理少卿,屢疏引去,不許。會杜範再入臺,擊參政李鳴復,謂昌裔與範善,必相為謀者,數讒之,以權工部侍郎出參贊四川宣撫司軍事。人曰:“此李綱救太原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綱主戰,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褸襆被出關,忽得疾,中道病甚,帝聞之,授秘閣修撰,改嘉興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歸救父母,上負聖恩,下負此心,若舍遠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謂我何?”辭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論矣。

  昌裔剛正莊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閒習。初,昌裔與徐清叟、杜範一日併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聞風采,人至和《三諫詩》以侈之。然才七閱月以遷,故莫不惋惜雲。後諡忠肅。(節選自《宋史·列傳一百六十七》)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議糴上流糴:賣

  B.州縣不敢決決:裁決

  C.士習丕變丕:大

  D.俾司糴場俾:使,讓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吳昌裔“剛正莊重”的一組是(3分)( )

  ①得程頤、張載、朱熹諸書,輒研繹不倦

  ②人莫敢言,昌裔獨奮筆力辨其非

  ③彈劾無所避

  ④斥羨錢二十萬緡,買良田備旱

  ⑤至於邊臣玩令,陟罰無章,尤拳拳焉

  ⑥慷慨褸襆被出關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昌裔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他和哥哥吳泳下決心自立,不肯追逐當時的學術風氣,得到程頤、張載、朱熹的書,就不知疲倦地研究。。

  B.按臺臣的慣例,臺諫官每年到監獄中去視察和處理案件。有一個爭訴案, 吳昌裔看案卷材料,知道是趙善湘的兒子趙汝櫄、趙汝榟是主犯,吳昌裔連續上書彈劾罷免趙善湘。

  C.不久吳昌裔代理漢州,按慣例相當於知州,領取俸祿按照知州的標準,吳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祿。

  D.當初,吳昌裔和徐清叟、杜範同一天擔任臺諫官,他們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們都想聽見他們為官的風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諫詩》來宣傳他們。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3分)

  (1)至於邊臣玩令,陟罰無章,尤拳拳焉。(3分)

  (2)若舍遠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謂我何?(3分)

  (3)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個歟? (4分)

  (4)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3分)

  答案:

  10.A (糴:買)

  11.C ①說明吳昌裔勤學;④為吳昌裔治理華陽縣的措施,體現他的能力。

  12.B(不是“每年”,而是“每季度”)。

  13.(1)譯文:至於邊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懲罰沒有章法,(吳昌裔)講的特別懇切。(陟、拳拳、句意通順各1分)

  (2)譯文:如果捨棄遠方到近處,捨棄危險到安全的地方,人們將怎樣看待我?(舍、就、句意通順各1分)

  (3)譯文:唉!在魏忠賢亂政的時候,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大臣,這麼大的天下,有幾個人呢?(“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是定語後置句,“縉紳”,是借代手法,指古代稱官僚或做過官的人。(各1分)

  (4)譯文:(現在晉國)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裡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兩個“封”第一“封”是使動用法,後一個“封”是名詞,“肆”,擴張的意思。(各1分))

  【參考譯文】

  吳昌裔,字季永,中江人。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他和哥哥吳泳下決心自立,不肯追逐當時的學術風氣,得到程頤、張載、朱熹的書,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吳昌裔被推舉參加進士考試,聽說漢陽守臣黃幹得到朱熹的傳授,就去跟他學習。

  吳昌裔調任為閩中尉。利路轉運使曹彥約聽說他賢德,就讓他管理買糧的事。當時發生饑荒,決定到長江上游去買糧,吳昌裔請求先用本倉所儲的數萬石糧食賑濟災民,然後再慢慢地買糧補上缺額,被採納。吳昌裔調任眉州教授。眉州計程車大夫原來崇尚蘇軾的學說,吳昌裔拿來各種經典給他們講解,祭祀周敦頤及程顥、程頤、張載、朱熹,公佈《白鹿洞學規》,效仿潭州對他們祭奠的禮儀,確定祭祀的器物,士風大大地改變了。制置使崔與之向朝廷推薦他,他改為華陽縣知縣。在華陽縣他修建學校,招徠各地的讀書人,廢除羨錢二十萬緡,買良田防備旱災。不久他代理漢州,按慣例相當於知州,領取俸祿按照知州的標準,吳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祿。吳昌裔核實兵籍,興辦社倉,漢州的政事頗有起色。興元統帥趙彥吶決定東面接納武仙投降,西面連結秦、鞏二州,人們不敢反對,吳昌裔獨自奮筆疾書,極力爭辯,認為趙彥吶的決定不對。不久,武仙失敗,秦、鞏二州的人也反叛。

  端平元年,吳昌裔入朝擔任軍器監簿,改為將作監簿,他又改任太常少卿。凡是君臣的關係,兄弟的次序,天下人認為最大忌諱而不敢說的,吳昌裔都全面地加以陳述。至於邊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懲罰沒有章法,吳昌裔講的特別懇切。吳昌裔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他彈劾時沒有什麼迴避。

  按臺臣的慣例,臺諫官每季度到監獄中去視察和處理案件。這時有一個爭奪常州一萬四千畝土地的案子,平江也有數百畝土地的爭訴案,株連了一百多人,看案卷材料,才知道是趙善湘的兒子趙汝櫄、趙汝榟是主犯,州、縣都不敢裁決,吳昌裔連續上書彈劾罷免趙善湘。

  擔任大理少卿,他多次上疏辭官,皇上不允許。正趕上杜範再次擔任臺諫官,攻擊參知政事李鳴復,有人認為吳昌裔與杜範友好,他們一定互相勾結,就多次誣陷吳昌裔,吳昌裔就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朝擔任參贊四川宣撫司軍事。有人說“:這是李綱救太原的事。太原不能救,只因為李綱主張與金人作戰,所以才讓他出朝而已。”吳昌裔說:“皇上的命令,不能不立即執行。”他就慷慨地用包袱包好被子出關,他突然得病,在中途病情更重,皇上聽說後,授予他秘閣修撰的官職,改到嘉興府去任職。吳昌裔說“:我因病不能回四川去救父母,在上辜負了皇上的恩德,在下辜負了我的這片心,如果捨棄遠方到近處,捨棄危險到安全的地方,人們將怎樣看待我?”他推辭了四、五次,而議論他的人說他逃避事情。

  吳昌裔剛正莊重,遇事敢於講話,十分熟悉典章制度。當初,吳昌裔和徐清叟、杜範同一天擔任臺諫官,他們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們都想聽見他們為官的風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諫詩》來宣傳他們。但才擔任七個月的臺諫,吳昌裔就被調走,所以沒有不替他惋惜的。後來吳昌裔的諡號是“忠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