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閱讀答案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的閱讀答案

  1902年冬,上海愛國女子學校開辦,蔡元培為三位發起人之一,並一度接任經理一職,這可以說是他直接從事女子教育的實踐之始。男女同校一直是晚清以來許多新知識分子努力爭取的一項運動以,也是社會上爭論較多、分歧較大的問題。不僅有反對派、造成派,還有緩進派。小學男女同校的制度化,就是在蔡元培手中實現的。民國初年,蔡元掊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長,主持通達了《教育暫行辦法十四條》,其中就有規定:“初等小學校,可以男女同校。”八年後,蔡元培又把男女同校的改革推進到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又使北大開放女禁具有全國範圍的示範意義。

  1919年3月,蔡元培在北京青年會以《貧兒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為題發表演說,根據“外國的小學與大學,沒有不是男女同校的”之慣例,主張透過試驗,再加以推廣。這一演說刊載於《北京大學日刊》,甘肅女生鄧春蘭因為其弟鄧春膏為北大預科學生,得以讀到此文。5月19日,她給蔡元培寫信,代女界上書,希望按照“男女平等之義”,能夠有機會“負笈來京”。

  9月12日,蔡元培回到北京,重理校務,再次表現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1920年2月,王蘭、奚淡、查曉園作為第一批女生,以旁聽生身份進入北大哲學系和英文系學習。鄧春蘭、楊壽璧、程勤若等六名女生也隨後入學。當年暑假,北大正式透過招考,錄取本科女生。國立大學的校門第一次向女生開啟。

  在這樣一件中國教育史上的大事中,蔡元培顯然使用了先斬後奏,甚至斬而不奏,以造成即成事實的有效策略,以至於引起社會上的非難,還有許多像“男女混雜,傷風敗俗”一類的謾罵。所以,當時還是北大在讀學生的顧頡剛,就用“蔡先生當校長期間做的`最駭人聽聞的事是開放女禁”來描述王蘭等人的入學“風波”。

  蔡元培一生中,有過三次影響較大的辭職,這就是戊戌變法之後的掛冠出都、五四運動中間的辭職、1923年因為羅文幹案而引發的辭職。

  羅文幹當時是政府的財政總長,1922年冬,因為金佛郎案被捕。在11月25日答記者問時,蔡元培就為羅辯護,認為他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目的在藉此倒王(寵惠)閣;而蔡元培對批捕不依法律程式處理,表示憤慨。地檢廳宣告不予起訴後,羅被釋放。但到1923年1月,教育總長彭允彝為了取悅獻媚于軍閥,又提議重新收捕羅。羅不僅和蔡是北大同事,而且,二人曾於1920年歐美考察時同行,其人品和操守為蔡所深信不疑。所以當《京報》的邵飄萍向蔡元培和胡適、蔣夢麟披露羅案內幕以後,蔡大抱不平,毅然辭職。

  吳稚暉曾品評過蔡元培,曰“律已不苟而對人則絕對放任”,蔡頗認同此說。胡元的八字點評“有所不為,無所不容”,著眼點也正相似。黃炎培評價:“有所不為,其正也;無所不容,其大也。”

  (節選自《傳記文學》)

  相關連結:

  ①蔡元培1920年在北大招生女生,有人問他:“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摘自《蔡元培在北大改革的日子》)

  ②蔡元培當北大校長期間,聘請的教授既有主張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胡適、陳獨秀、魯迅,也有主張恢復帝制的辜鴻銘、劉師培;還有提倡“情人制止”、“外婚制”的性博士張競生(摘自《蔡元培在北大改革的日子》)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蔡元培在北大招收女生被質疑,他巧妙地用“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答覆,表現了蔡元培的機智與非凡魄力。

  B.甘肅女生鄧春蘭女界上書事件表明了當時要求男女同校學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因而蔡元培的教育改革也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C.顧頡剛說,蔡先生當蔡先生當校長期間做的最駭人聽聞的事是開放女禁。這足見男女同校改革的非難之多,非難之嚴重,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D.本文的傳記特色明顯,以記敘為主,兼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了對教育改革家蔡元培先生的無限讚美與崇敬之情。

  5.結合文意,請概括蔡元培為實現國立大學的校門第一次向女生開啟,作了哪些方面的準備工作?(4分)

  6.蔡元培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結合全文章,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4. B(錯在 “男女同校學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從文中“爭論較多、分歧較大”及顧頡剛驚駭的反應可知,“男女同校學習的觀念還未深入人心”)(3分)

  5. (1)實踐準備。發起並開辦上海愛國女子學校,為女子教育實踐之始。

  (2)制度準備。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持通過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十四條》。

  (3)輿論準備。蔡元培在北京青年會以《貧兒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為題發表演講。(4分,每點2點,概括1分。簽到兩點即給滿分。)

  6.(1)勇於實幹,為中國教育發展創辦學校。

  (2)魄力非凡,勇於改革創新,在北大進行男女同校等一系列改革。

  (3)正直仗義,不畏強權,為營救羅文幹而辭職。

  (4)胸襟開闊,教育思想先進,在北大聘請教育不拘一格。(5分。答到二點4分,三點5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