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朗誦技巧

《再別康橋》朗誦技巧

 引導語:《再別康橋》美不勝收,是語文老師津津樂教的篇目。而在教課之前,避免不了老師肯定要帶學生讀一遍課文,那麼,應該怎麼讀這首意境優美的《再別康橋》呢?是力拔山兮的氣勢?還是江南女子的柔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朗誦技巧。

  詩歌是非常適合於誦讀的一種文體。現代詩歌不像古典詩歌那樣嚴格。它的句數、字數、平仄、句子的長短等,均可依表情達意的需要“自由”確定。

  但現代詩歌同樣要講究意境、韻律、語節等。誦讀時應該深入意境,因境抒情,把握節奏,讀出現代詩的“精神與形體的調和美”。

  在誦讀詩歌時,要注意兩點:深刻領會詩歌真摯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熟練掌握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平仄和押韻)。

      再別康橋

  節奏:輕柔,和諧

  語調:舒緩,低沉

  感情:惆悵,惜別

  重讀:【 】 輕讀:( )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做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隻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離別的笙蕭;)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在朗誦時,我們需要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徐志摩是在什麼心情和局勢下寫下的這首詩?那“夕陽下的新娘”寄託了徐志摩怎樣的感情?瞭解這些之後,想必,你應該知道用什麼語調讀這首詩了。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