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初中語文複習資料

醉翁亭記初中語文複習資料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同時也是初中生必學課文!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醉翁亭記初中語文複習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文學常識。本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環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飲少輒醉(zhé)

  巖穴暝(míng) 傴僂(yǔ lǚ) 酒洌(liè) 山餚野蔌(sù)

  觥籌(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勝(yì) 頹然(tuí) 陰翳(yì)

  3、重點解詞

  環滁:環繞著滁洲城。環,環繞。 林霏開:樹林裡的霧氣散了。霏,霧氣。

  負者:揹著東西的人。負,背。 臨於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兒清。洌,清。 山餚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雜然而前陳者: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 雜然,錯落的樣子。陳,陳列、擺開。

  觥籌交錯:觥,酒杯。籌,酒籌。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麗。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酣,盡興地喝酒。絲,絃樂器。竹,管樂器

  野芳發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開放。

  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攙著走。這裡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傴僂,腰背彎曲,這裡指老人。

  雲歸而巖穴暝:煙雲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點語句翻譯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譯: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座山峰中間飛淌下來,這就是釀泉。

  (2)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山勢迴環,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象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釀泉上面,這就是醉翁亭。(臨,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間啊。

  (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6)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譯: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7)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蒼老的容顏,雪白的頭髮,醉醺醺地坐在人們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8)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譯: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呀!

  (9)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譯:遊人們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呀。

  (10)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寫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呀!

  (11)翻譯描寫四時之景的句子:

  5、複習文章知識。

  (1)歸納段意

  第一段:寫醉翁亭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賓客、太守遊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寫景的順序是什麼? 答:由遠到近。

  (3)“太守自謂也”在文中作用是什麼? 答:製造懸念,引出下文。

  (4)請寫出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 答: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了幾幅圖畫?分別是什麼?核心又是什麼?

  答:四幅。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誦。(1)“醉翁”的由來是什麼?請用文中原話回答。

  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四時景物的`特徵。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麼?

  答: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請寫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5)請寫出歸後情景的句子。 答: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與民同樂(文中原句“醉能同其樂”)(醉樂統一的句子)

  (7)領起全文的句子是:環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體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0)為後人傳誦最多的一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繪琅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12)表達作者複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3) 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7、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並說說現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麼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水落石出”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一、詞語解釋:

  環滁皆山也;環而攻之:環繞;:包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樣子;秀麗。

  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飛瀉。 翼然臨於泉上者 :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靠近。

  名之者誰:給……命名。 飲少輒醉 :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託。

  雲歸而巖穴暝:聚集。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回家;跟從。

  吾誰與歸:歸依。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香花;滋長。

  至於負者歌於途:揹著東西的人。 休於樹:在。

  山餚野蔌:野味;菜蔬。 宴酣之樂:宴會喝酒的樂趣。

  非絲非竹:絃樂器;:管樂器。 弈者勝:下棋。

  觥籌交錯:酒杯;酒籌。 頹然乎其間者:醉醺醺的樣子;於。

  樹林陰翳:遮蓋。 鳴聲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太守謂誰:是。

  二、句子翻譯: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順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這就是釀泉。

  2)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繞過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翹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邊上,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

  4)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太守跟賓客到這裡來喝酒,他喝得很少卻總是喝醉,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6)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內心領會了,而後把它寄託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像那太陽出來了,林間的霧氣逐漸消盡,暮雲四合,巖谷洞穴變得昏暗起來國。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9)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

  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射的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籌碼雜亂交錯,人們時起時坐,大聲喧譁——這是賓客們歡樂的圖景。

  10)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髮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不久,太陽落在西山,人影散亂,這是賓客們跟著太守回去了。

  12)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這時樹林裡變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鳥啼聲,遊人離去後,鳥兒歡樂起來。

  13)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人們只懂得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懂得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14)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後又能用文章來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內容理解:

  《醉翁亭記》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前人說本文“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

  全文的主旨是:與民同樂。“樂”字貫穿全文。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②、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

  ④、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是:雲歸而巖穴暝;

  ⑤、寫春景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

  ⑥、寫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陰;

  ⑦、寫秋景的句子是: 風霜高潔;

  ⑧、寫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寫遊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1、滁人遊,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

  ⑩、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⑾、表現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⑿、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⒀、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什麼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⒂、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麼?“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

  ⒃、對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