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文言文閱讀練習

禰衡文言文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的練習:

  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融亦深愛其才,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吏,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諸鼓吏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①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②,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衡進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諾。於是先解衵衣③,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數之曰:正平大雅,固當爾邪?因宣操區區之意。衡許往。孔融復見操,說衡狂疾,今求得自謝。操喜,敕門者有客便通,待之極晏。衡乃著布單衣、疏巾,手持三尺梲杖④,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於是遣人騎送之。

  劉表及荊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賓禮之,文章言議,非衡不定。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並極其才思。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表憮然為駭。衡乃從求筆札,須臾立成,辭義可觀。表大悅,益重之。

  後復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衡為作書記,輕重疏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後黃祖在蒙衝船上,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呵之。衡更熟視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衡方大罵,祖恚,遂令殺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時殺焉。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斂。衡時年二十六。

  (《後漢書·文苑列傳·禰衡傳》,有刪節)

  [注]①岑牟、單絞:鼓吏等著的服裝。②《漁陽》:鼓曲名;參撾:一種擊鼓之法。③衵(nì)衣:內衣。④梲(tuō)杖:木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閱:視察,考核

  B.敕門者有客便通,待之極宴宴:安寧,安逸

  C.須臾立成,辭義可觀可:堪,值得

  D.攬筆而作,文無加點點:刪改文字

  2、下列的句子中,全都表現禰衡尚氣剛傲,矯時慢物的一組是()

  ①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②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

  ③衡狂疾,今求得自謝④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

  ⑤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⑥死公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禰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時很有才辯,但他恃才傲物,只與魯國的孔融和弘農楊修交情很好。孔融非常愛惜他的才華,曾經多次在曹操面前稱頌他。

  B.由於孔融的一再頌揚,曹操很想見禰衡,但禰衡一向輕視、恨他,就聲稱自己有狂病,不肯去見曹操。

  C.禰衡善長擊鼓,被曹操召為鼓吏。在一次擊鼓表演時,禰衡先沒有按規定換上鼓吏衣服。在受到下吏呵斥後,禰衡當場脫下衣服,赤身裸體的`站在堂上,然後才慢慢穿上鼓吏的服飾,一點慚愧的表情都沒有。

  D.劉表曾經和幾個文人草擬了一份奏章來極力稱讚禰衡的才思。禰衡回來看到後,覺得寫得不夠周全,就生氣地將奏章撕毀扔在地上,自己重新寫了一份言辭可觀的奏章。劉表看後非常高興,更加器重禰衡了。

  4.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衡方為《漁陽》參撾,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2)劉表及荊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賓禮之,文章言議,非衡不定。

  (3)後復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