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的文言文翻譯答案

夔的文言文翻譯答案

  文言文並不只是一個古時代的符號,它對於現代中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最古老的載體,所以其代表了最正統的中華。下面請看夔的文言文翻譯答案!

  夔的文言文翻譯答案

  曹紹夔捉“怪”

  原文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鍾③,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錯⑤,鑢(lǜ)⑥磬數處而去,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此罄與鐘律合④,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閱讀練習

  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3、本文中的和尚和曹紹夔分別是個什麼人?

  4、你從本文悟一個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出⑤豐盛的菜餚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

  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麼原因。

  3。和尚是個疑神疑鬼的人,而曹紹夔是個聰明的人。

  4。不要疑神疑鬼,只要明白了其中道理就沒有什麼解釋不了的了。

  譯文

  在洛陽有一個僧人,他的房間裡有一口磬,白天和晚上就自己響了起來。僧人感到非常奇怪,由於害怕而生病。找來有法術的人用許多方法禁止它鳴響,最終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紹夔與和尚是好朋友,來看望他。正好那個時候前殿的齋鐘響了,磬也跟著自鳴。曹紹夔笑著對和尚說:“明天你請我喝酒吃飯,我幫你捉妖。”和尚不相信他,仍希望它有效,準備了豐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氣,把好酒好菜吃光。 酒足飯飽之後,從袖中抽出一把銼刀, 銼了幾下,磬果然不再自鳴了。和尚一再追問其道理,曹紹夔說:“此磬和前殿齋鐘的音調相同,發生了共鳴。”和尚非常高興,他的病也好了。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裡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瞭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鬥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註釋】

  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做佛事。

  ②術士:有法術的人。

  ③齋鍾:寺廟裡開飯的鐘。

  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⑤錯:同挫,銼刀。

  ⑥鑢:挫磨。

  【擴充套件閱讀】

  歷史來源

  1、以人名命姓。相傳堯帝和舜帝時,有個叫夔的樂正。《呂氏春秋》上有“夔一足”的記載。魯國國君向孔子請教,問“夔一足”怎樣理解?孔子回答說,古時舜帝為用音樂作輔助,使天下安定,於是讓夔當樂官,讓他主持這方面的工作。夔充分發揮了積極性、創造性,制定了樂律,成績非常突出,舜帝很高興地說,有夔這樣的能人,一個也就足以辦成事了。後來人們誤傳這位樂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條腿。夔的`後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夔姓。夔,原指龍形動物,可能是黃帝族龍圖騰的分支。

  2、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公族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春秋時,楚國國君熊繹的六世孫叫熊摯,他的後代受封於夔城(今湖北省秭歸),建立夔國(秭歸東有夔子城,地名夔沱,便是古夔國的故址),後又為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夔為氏,稱夔姓。

  家族名人

  夔安:漢代著名的丞相。聰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賢明。

  夔信:明代有學者。官雩都令,考核政績時,被列為第一。

  遷徙分佈

  (缺)夔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遠古時候,堯帝和舜帝的樂官,名叫夔。而古時候就有傳說,這位樂官只有一條腿,叫夔一足。《呂氏春秋》這本古書中說,魯國國君向孔子求教,夔一足的事是否真實。孔子說,古時舜帝為了用音樂作為輔助,使天下平安,於是讓夔當官,主持這方面事,而夔就制定了樂律,做得非常出色,於是舜帝說,有夔這樣的能人,一個也就足以辦成事了。後來人就誤傳成這位樂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條腿。夔姓的起源,就在堯舜帝時代。夔原指龍形動物,推測是黃帝族龍圖騰的分支。春秋時,楚國還有以夔命名的城池,叫夔城,推測因為夔象徵強盛,所以作為地名。楚國君主的一位後代受封為夔城首領,他的後代也形成夔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