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

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1

  6月9日,杭州灣建材裝飾城一公司發生火災,在組織力量深入搜救被困群眾時,現場突發意外,消防員毛景榮、小劉受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毛景榮年僅29歲,小劉年僅20歲,他們把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挽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火場。

  日前,應急管理部政治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分別批准毛景榮同志、小劉同志為烈士,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分別給毛景榮、小劉同志追記個人一等功。

  山河嗚咽、神州同悲,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英雄們的功績將永遠銘記在黨和人民心中。撥開歲月迷霧,學習英雄事蹟,我們更加為烈火英雄的人生所感動、所激勵,我們也更加懂得了關鍵時刻他們選擇向火場進發的精神金鑰。

  身世比黃連苦,精神比金子貴,“少年壯志不言愁”,英雄小劉,你是好樣的。

  追悼會上,有群眾說,“小劉年紀比我兒子還小——他們是英雄,是我們的,也是所有人的”。群眾的話,代表了線上線下無數老百姓的心聲。2002年出生的小劉,前不久剛剛度過20週歲生日,他的成長經歷頗為坎坷,令人唏噓不已。1歲多時父親因為意外去世,3歲時母親也因病去世,由繼父一家撫養長大,比黃連還苦的身世,很容易令一個人敏感、懦弱、消極、頹廢,但小劉沒有,他一生缺愛,卻把大愛長留人間!懂得感恩的他,從小就告訴自己,將來有了能力,一定要報答辛苦養育自己的家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自古英雄多磨難”、少年壯志不言愁,在老師、同學心中,小劉懂事、善良,從小崇拜英雄。在戰友心中,他吃苦耐勞、性格堅韌,曾為保障前線救援供水奮不顧身跳入寒冷的河水中清汙幾個小時。犧牲那天出警前,“那天清晨,他哼著歌從我身邊經過”,戰友們未曾開口,卻已是滿面淚流。“兄弟,別哭”,小劉是你們的戰友,是人民的消防員,是我們共同的親人,我們和你們永遠在一起!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幹一行精一行,“無奮鬥,不青春”,英雄小劉,向你學習。

  三年前加入消防隊伍的小劉,最初因為年紀小,身體素質略有落後,被安排負責站裡的伙食和後勤。但那份成為英雄,做滅火戰鬥員的信念和志氣從未磨滅。為此,他不停加練,5000米負重、10層負重登樓、單槓卷腹——“苦心人,天不負,百二秦關終屬楚”,在瘦身30多斤後,2021年,小劉終於成為了滅火戰鬥員。出事前,小劉已在火場處置了近一個半小時,出來更換空呼時,指揮員建議他休息,他說,“這裡情況我熟,現在用人緊張,我還能堅持!”斬釘截鐵的話語,將一名消防員對使命的堅守、對職責的履行、對戰友的愛護、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關切,用最平實的話語呈現出來。烈火見真金、危難顯擔當,小劉,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我們要學習您這種對理想的追尋,對事業的摯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更高質量推進下去,成為如您一般,讓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賴,可以永遠相信的人!

  組組數字,讓我們看到了承載著汗水、奉獻和犧牲的你的樣子,英雄毛景榮,向你致敬。

  參加工作11年,先後參加各類滅火救援2300餘次,社會救助和為民服務200餘次,救助群眾300餘人,在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中,曾15小時徒步往返36公里,成功完成了失聯村落的救援任務。這就是29歲的毛景榮,短暫的人生交出的永恆的答卷。他用年輕的生命,兌現了作為消防員的職責職守,出事那天,他依舊如往日一般衝鋒在前。在完成攻堅組本身任務後,正準備撤離輪換之際,毛景榮卻突然停下腳步,“你們先撤,等會兒來換我。我看這兩個兄弟是專職隊的,這麼大的煙我不太放心”,就這樣,堅守在最危險地方的毛景榮,再也沒有從火場走出來。危險關口,不顧個人安危,心繫隊友安全,在毛景榮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消防“老兵”的韌勁、使命、責任、擔當,而當妻子微信中連發6個“人呢”,字句如錘,頓時令人泣不成聲!“我是一名合格的消防員,卻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您的這份愧疚,讓我們看到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可貴,正如妻子所講,“你永遠是我的驕傲,我以你為榮”,毛景榮同志,我們永遠以你為榮!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毛景榮同志、小劉同志,你們就是我們的英雄,就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先鋒。再次向你們致敬,向你們學習:二位英雄,一路走好!

  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2

  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現有員工約3萬人,線路數413條,車臺數8084輛,線路總長度達到6878.7公里,出租汽車1488輛,輪渡25艘、汽車輪渡3艘,公交車日均運送乘客400餘萬人次。該企業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人人參與、標本兼治”的原則,在湖北省消防總隊、武漢市消防支隊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消防法》,構鞏起“時間全天候、生產全過程、地域全方位”的消防工作長堤,不斷夯實消防基礎工作,打造“平安公交”,確保了公交一方平安。

  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公益宣傳。一是充分利用公交點多、線長、面廣,流動性強的特點,開發媒體廣告資源,在2100臺車載電視、6000臺車載LED屏以及語音報站系統播放消防安全片和消防安全提示語,受眾人數達到每天400萬人次。二是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公交集團公司還錄製《防患未然,沉穩應對》消防安全光碟,在公交場站、樞紐站、首末站滾動播放,廣泛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三是公交消防培訓進社群。為應對公交突發事件,公交集團公司定期對社群居民進行消防知識宣傳, 2016年5月11日,公交集團公司聯合轄區消防大隊與漢陽區江堤鄉潮江社群居民成功的舉行了滅火器、安全錘的使用等消防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了社群居民應對消防等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投入,夯實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實施公交車安全防範“九個一”措施,(即一套安全錘、一套滅火器、一套GPS系統、一套影片監控系統、一條警示標語、一套語音提示系統、一塊滾動提示屏、一幅卡通宣傳畫、一部車載影片宣傳片),這“九個一”措施是我們加強公交安全管理的重要舉措,並受到廣泛的肯定。二是建立消防設施器材定期維護保養制度,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檢測,確保消防設施裝置的'齊全有效。三是明確消防重點部位,配齊防護、滅火、防煙面罩等應急逃生器材;在顯著區域標明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線以及應急逃生器材、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四是落實公交場站安全防範,對所有公交車夜間停靠場站實行專人24小時值守,安裝電子巡更系統,設定夜間馬路停車點簡易隔離設施,值守人員定點值守、定時巡查。

  三、大力開展培訓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一是採取集中學習和發放宣傳卡片、在站點播放宣傳影片等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員工採取“看、聞、問、查、勸”的方式制止易燃易爆危險物品進站上車。二是結合季節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安全宣傳。並以專欄、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消防安全常識和逃生自救知識,尤其是安全用火、用電、用氣、用油、燃放煙花爆竹等防火常識和逃生自救知識。三是每季度開展一次消防實戰演練,讓每一位員工熟練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提高應急疏散的處置能力和水平。

  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透過落實消防主體責任,加強基礎管理,實現了消防安全工作目標,促進了“公交進步、城市文明”。

  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3

  6月9日,20歲的山西人小劉在杭州臨平區火災中犧牲。小學老師哽咽接受採訪:他1歲喪父、3歲喪母,被大家資助長大。70歲的繼爺爺無收入,他省下小學發的雞蛋帶回家。

  小劉的小學老師高永宏回憶,小劉1歲時父親因意外去世,3歲時母親因病去世,由70歲的繼祖父養大,但是由於繼祖父沒有經濟來源,小劉從小被大家資助長大。“小軍是個善良內斂的好孩子,也很孝順,從小就知道省下來吃的拿回家給爺爺”,高老師說道。

  高老師還發來小劉小時候的各種榮譽:“優秀幼兒”、“優秀少先隊員”、“期中考試第一名”、“三好學生”、“知識競賽優勝獎”、“跳繩第一”等等。

  高老師沒想到,幾年前勸說小劉去當兵,竟成了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

  6月13日,小雨淅淅,杭州市臨平區殯儀館。

  上午10點,杭州兩名消防員毛景榮、小劉的追悼會在這裡舉行。一大早,來自杭州消防、公安,以及許多自發趕來的群眾,安靜地在場館外等候,見兩位烈士最後一面,送兩位英雄最後一程。

  許多群眾都是臨平建材裝飾城的商戶。在那場火災中,他們見證了消防員奮不顧身地衝進火場,疏散群眾,撲救火勢的英勇行為。在聽說有消防員意外去世,他們也決定來送消防員最後一程,表達自己的感謝和敬意。

  羅大姐是商貿城18幢的商戶。她遠遠望著,忍不住哭了。“小劉年紀比我兒子還小,真的太可憐了……他們是英雄,是我們的,也是所有人的。”

  退隊的消防員聽說兄弟出事之後,從外省外市趕來悼念。

  早上9點50分,追悼會開始。所有人摘帽致哀。

  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4

  “守護綠水青山”網路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10月20日到達雲南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與一線消防戰士座談,瞭解該特勤大隊在轉制後積極投身新使命、適應新轉變、履行新職能的相關情況。

  雲南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駐地為安寧市。安寧是全國56個重點森林防火縣(市)之一,是雲南省唯一的危化品安全重點監管縣和重要冶金、鹽磷化工及石油煉化基地,附近地區因極易發生災情被稱為“火窩子”。該大隊曾先後參加安寧溫泉“3·29”火災、大興安嶺“5·30”火災等320起森林火災撲救任務,11次搶險救援任務,曾連續四年被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大隊”,6次獲集體三等功。

  在該大隊設施齊整的營區,記者見到了這些歷經火海考驗的戰士們。他們之中既有入行十多年、經驗豐富的消防“老戰士”,也有剛剛加入消防隊伍的年輕人,他們的經歷不盡相同,但都有豐富曲折的故事。副大隊長蘇孟濤帶領隊員衝鋒陷陣,曾經歷鏖戰“七天六夜”的艱辛;一中隊消防員李釗作為火場“老司機”,安全駕駛四年,確保隊伍每次執行任務都能安全順利抵達火場。二中隊的“95後”消防員倪倫表示,自己從小就崇拜軍人,立志長大成為“英雄”為國效力,因此大學畢業後即投身消防事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近年來的訓練中,該大隊湧現出“長跑飛人”王金山、“全能戰士”楊偉峰等一大批訓練尖子。在遂行任務期間,“團員突擊隊”“青年先鋒隊”發揮帶頭作用,先後參與300餘起森林火災撲救和一批搶險救援任務,相繼有2人榮立二等功、68人榮立三等功、80餘人被評為“防火先進個人”和“最佳指戰員”。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該大隊先後有12人考上警校,87人取得大專以上文憑,退伍戰士中的14人當上“村官”、8人獲安置工作,為火場“逆行者”解決了後顧之憂。

  今年的“11·9”全國消防日即將到來。特勤大隊二中隊消防員倪倫向記者介紹,隨著冬季來臨,天氣逐漸乾燥,火災隱患加大,特勤大隊不僅加強應急預案和準備工作,也向周邊居民宣傳防火防災知識,以實現“有備無患”。

  特勤大隊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大隊今後將按照特種救援大隊建設規劃,不斷提高隊伍的綜合救援能力,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昂揚的精神、更強烈的擔當,將隊伍鍛造為全面過硬的森林消防“鐵拳尖刀”。

  鄉鎮消防先進集體事蹟材料5

  在跨省滅火救援集結地,總有一個高大、帥氣、樂觀、俊朗的身影在穿梭忙碌。他叫小張,是邵陽市消防支隊法制宣傳科的一名四級士官。

  這位在宣傳戰線上奮鬥了11年的老班長,是全省有名的“高產”宣傳報道員,卻在妻子兩次生產時,因為執行任務都沒有辦法守護在妻子身邊。第二個寶寶自今年4月份出生以來,他都沒有抱過幾回,妻子乾脆帶著兩個小孩住到了長沙父母家中。對於一個當父親的張班長來說,是多麼的不稱職,這是一種多強烈的愧疚感。

  張班長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第二個小寶寶出生才幾個月,但我一直不知道,直到昨晚宣傳報道組的顏雨彬老師悄悄告訴我。也許是感同身受,我心裡酸酸的,立即冒出要寫寫這位“不稱職父親”的想法。

  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回老家後,便一直盼著張班長早點休假回去陪陪家人。張班長也做好了調休的準備,打的休假報告也批了。但得知要跨省滅火救援任務後,張班長把休假報告收了起來,因為他知道,作為宣傳戰線的“老杆杆”,他隨時可能被派往一線。於是,張班長主動領命出征。個頭一米八的他,笑起來一副憨憨的東北漢子模樣,但他卻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外在是東北漢子的瀟灑爽朗,內裡卻全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的精氣神。

  張班長說,“每天忙完手上的工作,便會想方設法透過電話和妻子聊聊天,透過影片看看寶寶的模樣,雖然相距只有幾百公里,但見面的難度和相隔千山萬水、天遙地遠沒什麼區別。有時想想,心都要飛出去了!”“但是理智告訴我,這裡跟家裡一樣需要我啊。”8日和9日是集結增援任務最關鍵的時刻,也是向部消防局展示湖南消防部隊威武之師形象的絕好契機,“我們一定要把我們湖南消防部隊的優良作風拍出來,把我們381名增援官兵的精神風貌寫出來”,張班長在宣傳報道組第一次碰頭會議上如是說。

  從9月7日到達集結地開始,張班長就筆耕不輟,每天至少兩篇報道。而且速度之快讓整個宣傳組的寫手們都讚歎不已。東盟專題網頁剛製作完成時,最先上稿的就是他的兩篇文章,不僅出稿快,而且質量高。由於集結地條件有限,宣傳組只有兩三臺手提電腦,每個支隊都要出新聞稿件,還要在最快的時間內編輯圖文、上傳素材,所以他有時只能手寫新聞報道,等有空出的電腦了,再一字一句輸入電腦。除了寫稿,他還要擔負攝像的任務。不僅要根據總隊整體安排部署分鏡頭拍攝整個集結行動,還要為邵陽支隊的增援官兵記錄集結期間的工作訓練生活圖景。他想妻子,他想寶寶,有時恨不得立馬飛到妻子身邊,但是這份想家的情緒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完成工作。他依舊以每天至少兩篇高質量圖文報道的速度完成總隊宣傳處交辦的任務。

  這幾天,張班長總是完成交稿任務後就立馬跟妻子通電話,有時想透過影片看看剛出生不久卻無法抱在懷裡的孩子,但是身在郊區訊號常常中斷。妻子帶著兩個寶寶很累很辛苦,很想丈夫陪伴身邊,經常聊著聊著就泣不成聲,還咬著牙勸他安心,別擔心家裡。妻子越是懂事,越是支援理解自己,張班長越是內疚越是揪心。他給妻子發信息說:“老婆,對不起,在你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在身邊,以後的歲月我一定好好補償。增援行動結束後我會盡快趕回去陪你。等我回去過中秋,我們一家團聚!”

  看著他那寬厚的背影,卻沒能為家中的妻兒遮風擋雨,我的內心隱隱作痛。我和張班長一樣,作為一名消防警官,沒法守候在自己的孩子身邊,無法見證孩子每一次的成長變化,愧疚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翻江倒海。看著別人的孩子歡笑繞膝,母愛總是蓬勃而出,卻無處傾瀉,對孩子本是深深的愛戀全都化作了愧疚和自責。所以看著這位巴不得把手伸出幾百裡之外去擁抱自己妻兒的父親,我真的感同身受。

  真心地祝福張班長,在孩子未來成長的關鍵時刻裡,他不要再缺席。中秋月圓,人圓,心圓。

  向消防部隊所有不稱職的父親、母親們,致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