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講座演講稿

關於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講座演講稿

  體育教學是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與一體的開放性的教學形式,以傳遞、加工動態資訊為主要特徵的認知操作過程。體育課程要求開放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健康、充分發展為核心,以開放性的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線來達到教學目標。這相對給教師的施教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從心理上服從於教學,服從於教師,達到教與學的一致性,對於提高體育教學效果,顯得格外重要。

  一、體育教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關係的形成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意向、動機、興趣等是在一定情況中產生的,認知的進行、技能的形成、創造性的開發,都是在體育教學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進行的。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A班尼認為:“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決定著教學總量,而且是集體的情緒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主要決定因素。”這種微觀的社會環境在學生身心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定位,只是外在的制約,主要是透過情緒去起作用。

  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學生為主體建立的一種民主和諧與親密的師生關係。體育運動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藝性、對抗性、競爭性以及競爭結果的即時性和不確定性很容易誘發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它是誘導學生投入體育運動的最佳“嚮導”。所謂教師的“導”主要體現在針對不同的教學物件,科學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透過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把體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健身有道、強體有術,並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願望,教會學生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養成經常鍛鍊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在教學實踐中,主導與主體又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二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層面,合理地把握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之一。新時代賦予體育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授體育基礎知識,衛生保健理論,基本的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養成終身鍛鍊習慣,提高肌體機能,開發智力,增強體質。

  不言而喻,教師的主導途徑,是透過自身影響和情緒影響的眾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合理聯網施教,釋放出強大的感召力,為學生提供最大的外界刺激,使學生不僅積極主動的服從於教師,而且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主導的多種施教因素,也是評估體育教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關係優劣的主要指標。

  二、影響因素

  1、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它能訓練學生運動技術、增強體質、鍛鍊體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學生認為體育課不重要,存在著重主科、輕視副科的偏見心理。

  2、教師組織教學不夠嚴謹,對學生缺乏嚴格管理,造成學生組織紀律渙散。

  3、教師採用命令式的教學方式,造成學生的心理壓抑感,對違反紀律的學生有過激的語言和行為,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4、教師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不夠,缺乏尊師愛生、民主和諧的氣氛,學生容易產生牴觸情緒。

  5、教師的教法死板單一,缺乏活躍的氣氛和愉快的情趣,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6、教師能力和素質較差,不能受到學生的尊敬和信賴。

  三、只有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係進行協調,組織體育教學才有效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關係的協調,具有使學生接受並喚起意向的能力,並轉化為行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關係的協調,目的在於充分調動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因素,利用師生心理相融在意向發生的作用上建立健康、充滿活力、團結向上的氛圍的集體意識,使師生情感融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動處於最和諧的狀態。活動協調於認知——操作的教學之上,推動教學的整體發展,從而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使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感、歸屬感和樹立主人翁的態度,產生求知的樂趣,喚起並發展其體力、智力,強化道德修養,奠定良好的體能,促使其完善健康的人格。

  四、協調的基本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質

  體育教學,“在內容方面是以運動技術為主,在形式方面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在方法方面以示範操練為主”,體育教師的運動特長是首要因素。矯健的身手、完美的動作、漂亮的示範能很快博取學生敬佩,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熱忱,有利於教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文化修養。只有掌握教育、體育理論,理解教育教學規律,根據教學內容、任務和學生情況來決定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居高臨下,深入淺出,更好地服務教學實踐,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

  (二)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應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課本的要求,明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力求教材內容和形式達到和諧統一。教師要熱愛體育教學,多與學生接觸,培養師生間的情誼,密切彼此的關係。注意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合理佈置好場地、器材,使學生一進入場地,就能感到良好的體育課的氛圍,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學習動機。注意處理好這些問題,就能為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三)掌握心理學知識

  體育鍛煉的動力是有學生的動機引起的。它的心理成分一般包括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即形成學生間接動機的主要因素)和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即形成學生直接動機的主要因素)。

  學生學習的直接動機的形成主要依賴於興趣。比如,當學生看到一些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正在高高興興地進行遊戲獲比賽時,會使他們情不自禁地產生與之一起學習或一起活動的要求,即直接的學習動機。這種動機是暫時的,一旦滿足了學生的暫時的需要後,就會消失。教師要利用這種暫時的學習動機,在學生進行感興趣的活動同時,對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目的性教育。當學生了解了體育鍛煉的好處,就會更加主動地進行體育的學習與鍛鍊,那種暫時的直接的學習動機也會轉變成間接的學習動機。

  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採用各種方法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增強學習信心,掌握一些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根據心理特徵的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徵,克服不良的個性特徵。

  總之,教師掌握心理學知識,摸清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上的心理特徵和變化規律,會使自己掌握教學的主動權,有效地控制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體育與健康課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而定。一般說來,讓學生用固定的方式練習傳接球就不如用活動的方式傳接球的興趣濃厚,學習單一動作就不如學習聯合動作積極,讓學生在彎道上進行彎道跑技術的練習就不如以十字圓周接力的遊戲方式練習彎道跑技術的積極性高。

  總之,當教材固定後,教師要努力研究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體育與健康課的氣氛生動活潑,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

  (五)開展遊戲競賽

  遊戲內容豐富,簡單易行,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深受中學生所喜愛,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根據教學需要,正確選用遊戲,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快樂、活躍的氣氛中進行各種練習,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責任心和榮譽感。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同參加遊戲和各類競賽活動,師生同練、師生同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

  (六)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是每一位教師都應有的品德。師生人格平等,容易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共振”,心理“共鳴”,達到最佳心境交流和資訊傳遞,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要激勵學生質疑問難,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要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既是教學過程的導演,同時又是練習中的一員,而不是隻釋出指令、結果的監督員。對待自己的教學過失應勇於承認,立即糾正。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或其他不良表現要耐心指導,注意言語要把握分寸,嚴禁粗暴的教學手段,避免傷害學生。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長處,經常表揚、鼓勵,使學生保持積極進取的狀態。

  總之,協調好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真正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係是組織好體育課的重要條件,需要教師做到端正教學態度,選擇好教學方法、手段,工作認真嚴謹,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係的最佳化效果,並利用其最佳化效能組織好體育課的教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