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感恩之花綻放的演講稿範文

讓感恩之花綻放的演講稿範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讓感恩之花綻放的演講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讓感恩之花在校園傲然綻放》。

  先講一個故事《子路負米》:子路年輕時,家境貧寒,常去富人家幹活。因為他飯量特別大,常以粗糠、雜糧充飢,但他從不讓父母吃一頓粗糠。有一天子路聽說城裡有大米出售,他正想讓父母吃米飯,不過大米價格要比雜糧貴得多。為了讓父母吃上大米,他就跑到寺廟修路,每天背石塊上山。拿到工錢,他立即趕到50裡外的城裡買米,而後揹回給父母做白米飯。父母邊吃邊誇道:“大米飯真好吃!”子路聽了心中非常高興,但自己堅持吃粗糠。後來子路拜孔子為師,由於他勤奮好學,進步很快,經常受到孔子的表揚。可孔子看到他每隔一個月就要請假回家,認為他家庭觀念太重影響學業,於是問子路:“你經常請假,是不是父母有病?”子路回答說:“老師,實不相瞞,我父母愛吃大米飯,所以學生常要到城裡買米。”孔子聽了,對周圍的學生說:“子路真是一名大孝子呀!”有同學不甚理解,就問子路:“你從家到城裡來回100裡,難道不辛苦嗎?”子路說:“雙親年邁,能給他們一點滿足,表達兒子的一片孝心,這是老師平日裡對我們的教導。回家背米,雖然很辛苦,但只要想到老人得到安慰,我就會精神百倍。”

  《論語》中,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弟子們,無論在家裡還是出門在外都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長。”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這是我們做人的本份。悌敬兄弟,善待姊妹,友好相處,互相幫助;擴而充之,對待同學、朋友也應有兄弟姊妹之情,和諧相處,互相謙讓,這是我們待人的行為準則。

  那麼,如何做到“孝悌”?抑或是怎樣做才能算“孝悌”?首先“能養”。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能養,就是贍養父母,這是晚輩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何謂“贍養”?贍養就是子女在現有經濟和條件下,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經濟費用。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家都是受助者,離開父母身無分文,連最起碼的生活起居、日常開支都難以維持,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努力完成應有學業,從而在不遠的中考中升入一所理想的高中,或者在幾年後的高考金榜題名榮歸故里,而非今天不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明天東奔西走削尖腦袋謀求新的學校,切實加重父母的負擔,這無疑是未盡贍養之舉。

  其次“敬”。對此,孔子有過精闢的論述:“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是說,如果僅把贍養父母當作孝,那充其量是飼養犬馬,因為沒有對父母的尊敬之心,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麼區別。顯然,孔子在此強調,對父母盡孝要敬重他們,要和顏悅色,要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倘使我們總給父母臉色看,尤其是考試不佳心情鬱悶時,抑或學習不暢心情煩躁時,即便我們在母親節、父親節,乃至他們的生日宴會上,送上再精美的禮品,再溫馨的祝福,他們心裡也不會痛快,當然也難稱得上孝。

  再者“幾諫”。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思是:“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要尊敬他們,不違逆對抗,繼續操勞也不怨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並不主張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他認為,子女事奉父母,假若父母有過錯,要委婉地規勸,而非怒目圓睜直言以對,更不能自以為事強詞奪理,甚至心生怨恨置之不理。

  如今,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人們的物質條件生活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我們別忘了中華民族應有的傳統和美德。

  “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也許有點過了,然而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作為一中明發的莘莘學子,就應該讓孝悌的種子埋藏心底,而後和著風,伴著雨,在一中明發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發芽,長葉開花,最終芳香四溢,香飄萬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