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

  道德模範是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的精神程式碼。一個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會更有意義;一個社會尊崇道德的風尚,社會就會更有力量。道德模範身上彰顯出來的個人崇德修身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契合性,明確了崇德修身的重點內容和目標指向性。“支教奶奶”周秀芳,除了自己傾盡所有幫助孩子之外,還發動家長期資助了16名貧困生,同時積極為更多的孩子尋找愛心人士,進行結對幫扶;“平日裡一個月連兩三百塊錢都不捨的花”的94歲高齡老人王振美,卻對家鄉和鄉親慷慨了幾十年……他們如同一盞盞明燈,照耀著人們的心靈,也有力證明,道德正能量始終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許許多多道德模範,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平民英雄譜”。他們用人生點點滴滴積極進取心,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真情照亮社會,用平凡詮釋偉大,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注入正能量。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在全社會頌揚道德模範,就是要正確解讀道德模範品德高尚、善行義舉、明禮誠信、敬業奉獻的精神程式碼深刻,把道德模範的愛心善舉轉化為潛移默化的力量,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2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寧波人的朋友圈裡刷了屏。在重陽節,也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上,周秀芳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

  手握獎盃的她,面對鏡頭,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裡有點著急,因為天氣漸冷,一批物資還沒來得及送到支教山區孩子們的手中。

  按照慣例,周秀芳一般不愛去參加頒獎禮,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支教上。但考慮到這次獎項的規格以及能為支教山區對接到資源,周秀芳還是決定去了。如此便耽擱了物資發往支教地區的時間。“孩子們每天要走十來里路去上學,有的孩子還穿著破底的鞋。想到這些,我心裡難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說。

  從20xx年8月起,先後到貴州、湖南漵浦等地支教,心裡時時刻刻記掛著支教山區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師周秀芳近幾年的生活重心。面對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會發出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一句話,把周秀芳的記憶拉回到60多年前。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為人心善的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負擔更重了。更不要說在家中富裕時,父母的樂善好施。父母的善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裡,也在心裡埋下了善根。

  而影響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業的,是她人生中談起來就要情不自禁落淚的三位老師。

  小學

  周秀芳5歲開始上學,成績名列前茅。當上四年級時,由於家庭變故,家裡已無法再支撐她的學費。非常熱愛讀書的周秀芳此時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鮑老師。時任班主任的鮑老師說:“這麼小的孩子,成績又這麼好,如果輟學就太可惜了。”於是,鮑老師幫周秀芳墊付了三塊五毛錢的學費。周秀芳的求學生涯才柳暗花明。

  從講述第一位恩人老師時,周秀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覺間,十幾張沾滿淚水的紙巾在桌上散落開。

  初中

  周秀芳說,到了初中,家境依舊沒有好轉。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學生主動退學,有校長、老師去學生家中勸學生返校。

  周秀芳在幫一位校長指路帶路時,訴說了想要讀書的念頭。不料,這位校長知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周秀芳的名字,並撕下來告訴她,拿著這張紙到一所民辦學校去唸書。

  休學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學路。

  保姆生涯

  這位有恩於周秀芳的校長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後的保姆生涯中,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初中畢業後,就連“勉強”讀書,家中都再無力支援。周秀芳無奈再次輟學,找了東家去當保姆。剛好這個東家就是徐志慧校長。

  看到徐校長家有大量的藏書,周秀芳渴求讀書的意願再次噴湧,忍不住開口說:“這些書我可以看看嗎?”徐校長一口答應了。

  從此以後,周秀芳白天帶小孩,晚上看書,常常看書看到半夜一兩點。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黃靜宜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後,對周秀芳說:“你性格好,對孩子有愛心,又愛讀書,真的可以當一個好老師!”

  這句話,點燃了周秀芳的內心:“我一個小保姆也能當老師嗎?”從這之後,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讀書。在當保姆的兩年時間內,她自學完成高中和師範學院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感恩於三位老師,更堅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當一位老師,寧可減去十年陽壽;如果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3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取得佳績的重要精神動力保障,同時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種正能量,學習傳承女排精神意義重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女排精神始終需要繼承發揚。然而,女排精神該怎麼發展,怎麼打造,怎麼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去探索努力,而不能故步自封,甚至拋諸腦後。

  首先,女排精神是為國爭光。中國女排作為一個運動專案的國家隊,它的存在到底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數十年如一日,揹負著祖國和人民的期望,把為國爭光視為己任。只要入選中國女排,為國家爭光每一名運動員的重要使命。中國女排隊員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這種責任,這是女排精神最重要的一個點。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為國爭光的責任、志氣,就沒有中國女排精神。

  其次,女排精神是永不放棄。中國女排精神,不僅僅體現在站上最高領獎臺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是看似她們被打趴下了,傷痕累累,她們還能不能站起來,還能不能繼續往上衝。幾十年來,中國女排的隊員們始終都會站起來。站起來並不是一個常態,有的時候站起來又倒下了,倒下了還能再站起來,這才是女排精神之靈魂。我可以失敗,但我不能放棄,我可以達不到目標,但是我不能沒有追求。

  最後,中國女排精神就是團隊協作。對於中國女排這個集體來講,團結、奉獻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生活當中的團結、訓練當中的團結、參賽當中的團結、榮譽面前的團結、困難面前的團結等等。在球隊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有人敢於站出來勇挑重擔,敢於衝鋒陷陣挑大樑。在痛苦中去求得團結,追求和諧,手挽手,一條心,一股勁,用團隊的力量去戰勝一切。

  中國女排一路走來,數次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我們相信,“女排精神”必將繼續傳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中國女排的教練員、運動員奪取冠軍、為國爭光的前進腳步永不停歇。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4

  周秀芳老師在我們的期盼中來到了七善軒,她原本在別的地方定好了餐的,聽說我們這裡是對留守兒童及青少年兒童進行國學教育的,就欣然答應過來了。她說不是為了來吃這口飯,因為吃飯來回九溪江跑,沒有任何必要,關鍵是來看看這個國學教育,來看看這裡的學生的,而且她本次帶了一個也在進行國學推廣的愛心企業家。

  她來到七善軒大門口,被這裡的文化感染了,看到一個小女孩,叫我“園長媽媽”,她不顧疲勞,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抱了起來,跟我們一起合影留念。走進七善軒,聽我介紹屹立在門口的孔子銅像,表示無比地敬仰。

  隨著我的介紹,看望了430課堂的孩子,看了我們的課程表,還謙虛地問,可不可以照像,走進我們的閱覽室,問了我們書籍的來源,都是愛心捐贈和自己掏錢購買的,連聲說“不容易呀,不容易”,還說,在這裡的學生有我們在這裡教育很幸福,她支教的山區的孩子很苦,基本是事實孤兒,想讓他們去浙江讀書,很多老人捨不得,把孩子耽誤了,自己年紀大了,來這裡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她堅持給民政局張局長打電話,要他過來看看,我笑著說,張局前天還在這裡跟我們一起開展關愛孤兒活動呢。她聽說我們業務主管單位是文化局,連忙給金局打電話,讓金局過來,金局因為有事過不來,民政局張局急急忙忙趕過來了,張局一見面就說“您是我們漵浦的慈善大使,我哪怕再忙,必須過來見您”。

  他們倆個一見面,顧不上喝茶,甚至顧不上坐下來,一直聊縣慈善總會及民政局去寧波對接慈善活動的事情,由於張局馬上有一個會,急急忙忙離開,握手道別時,周奶奶說,“我不僅想幫助這裡的孩子,更想幫助這裡跟我們浙江進行產業扶貧結對子,我們寧波的宣傳部長已經給杜家毫書記打電話了,歡迎蒙書記去那裡開展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扶貧”。來了僅一個小時,她不顧疲憊地一直在打電話,在跟很多人交代,為她準備的素食美食早已經涼了,我催促她先吃飯,後談工作,她看著我為她準備的滿滿一桌純素食,非常高興,說“吃素好,吃素好,吃素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我媽媽堅持吃了七十多年的素”。在飯桌上,諮詢著我們七善軒的教育及經費運作,聽著沒有愛心企業,基本沒有政府扶持,她特別著急,不停地說,“你們做教育慈善很不容易,我自己是老師,知道孩子不僅僅只是缺衣物,如今條件好多了,他們更缺少的`就是關心和陪伴,更缺感恩教育,國學教育我們必須支援!”。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5

  10月1日晚上,我特意看了央視播放的感動中國,德耀中華的頒獎儀式。那些人和那些事,深深的感染著我,從他們的身上我懂得了什麼是大愛,什麼是誠信,他們是中華人民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從心裡說,我覺得那些人我十分佩服的,因為他們做到了在他們那種情況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的事情。他們的事蹟感動著我們,感動著中國,感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我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而是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愛。我想社會上正是有了他們這些人無私的愛,我們的生活才會這麼美好。他們的先進事蹟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一個個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轟轟烈烈、或是催人淚下的故事,無不折射出時代的主旋律,傳遞著時代的感動。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在平凡中昇華出不平凡,體現出捨己利他的崇高品格,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感人事蹟,贏得了社會的讚譽,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觀看了《圓夢中國,德耀中華》節目後,感動於孝老愛親吳林香的孝順懂事的先進事蹟,我深深地感到,她的事蹟應該讓我們看了汗顏。

  因為這讓我想起我前幾天上過的一節綜合實踐課,是關於洗菜、摘菜的勞動節技能。經過調查、展示,班上有幫助父母洗過菜的學生沒有幾個,連最簡單的洗蘿蔔都不會,基本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看了吳林香的事蹟,真正讓人感受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值得所有的獨生子女好好學習。

  全國道德模範廖月娥傾情照顧老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義。

  相對於我們這些整天忙碌於工作、事業中的人來說,能做到天天服侍家中的老人確實不易,甚至根本做不到,甚至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的都大有人在。不是有新法規出臺“常回家看看”嗎?兩相對比,我們每個人都要從道德模範身上得到啟示,不但要常回家看看,還要常關心、常照顧、多孝順、多行動。

  我就是這樣踐行著“孝道”。我無論多忙、身體多麼不舒服,我必定每個星期回老家一趟,看望我年邁的父母,幫老人洗頭、打掃衛生、陪他們聊天、回憶往事、說說自己的工作情況,當然肯定是“報喜不報憂”,以便讓老人放心,讓老人安度晚年生活。

  這場彰顯道德精神的晚會,讓我深深認識到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援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傳遞的,是他們的愛與付出讓奉獻與感動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這些道德模範就在我們身邊,是生活、工作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用愛心、誠心、責任心和浩然正氣,在平凡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感動,也為我們年輕人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的我要在普通中堅持道德,實踐道德,在平凡的工作中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6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群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他們的事蹟深深敲擊著廣大黨員幹部的心靈,他們是中國脊樑,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黨員幹部要汲取“感動中國”人物的追夢力量,匯聚成“行動元素”,澆築追夢之路,真正為人民服務。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六年堅守扶貧一線,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的基層幹部張渠偉;還是為孩子們劈柴生火、執鞭上課,用扁擔挑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師張玉滾;還是無畏戈壁寒暑,無懼野地黃沙的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夢力量,匯聚成忠誠擔當、矢志報國的“行動元素”。

  將追夢力量化作為民情懷。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新時代的追夢人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疾苦記掛在心上,以“民”的心態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張渠偉同志,始終懷揣“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之心,“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為民熱血,把群眾裝在心裡,把扶貧工作扛在肩上。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黨員幹部要真正為群眾謀心謀事,察民情、體民苦、排民憂、解民難。

  將追夢力量化作責任擔當。從一名放棄城市就業機會的大學生,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師。幾十年間,張玉滾用心中的追夢力量詮釋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張玉滾的一根扁擔,挑起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文具,更是將孩子們對知識對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渴望挑進了大山。張玉滾從平凡到非凡的蝶變,啟示著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強化責任擔當,敬業報國。廣大黨員幹部對待工作要始終保持火熱的“溫度”,將“溫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滿電”狀態,激情常線上。

  將追夢力量化作腳踏實地。每個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追夢人。正如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於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黨員幹部要將為民辦實事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眾的需求上,不追求“轟動效應”,多些“細水長流”。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真正把一件件關係民生的事辦出實效。更要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營養,充實追夢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7

  “還是這個季節,還是這個時間。還是對溫暖的渴望裡,還是您期待的目光。在這個極具變化的時代裡,總要有些不變的東西,讓我們在向前走的時候會更踏實。”雖然言辭不是那麼的華麗,但是卻讓人聽著很舒服。

  看完這個欄目,心裡有說不完的感動。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普通,可是他們的事蹟卻是那麼地不平凡、那麼地令人震撼。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但他們卻又有著同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用一兩句話是無法表達的。

  有時候常在想,是什麼力量致使他們有如此廣闊的胸懷?他們的壯舉,讓有著十幾億的人口的大國動容。

  在這次的評選人物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被評為雷鋒傳人的郭明義。他的故事從鋼鐵城傳到全國,作為新時期的道德模範,郭明義的愛心源自於平凡,雖然看起來只是一件件的小事,但是當量達到一定的時候,就成了質的改變。可能對我們來說,獻一次血,沒什麼的,可是他堅持了20年,累計達6萬升血,是自身血液的6倍之多。他的血液流動在無數需要人的血管裡。

  在被他幫助的人裡,有一個叫楊思雯的女孩。楊思雯上小學的時候郭明義就開始贊助她上學,並且資助她和奶奶的生活。在沒見到郭明義之前,她奶奶想這個人肯定是西裝革履,皮鞋鋥亮,至少從外表看起來是一個有錢人。可是當她看到這個默默資助她們的人,竟然是一個身上穿著勞動服、腳穿大頭鞋、褲子上還有補丁的平凡工人時,她的眼淚就忍不住留下來。

  郭明義以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雷鋒精神,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

  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讓別人感動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就像《愛的奉獻》裡面的歌詞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