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通用13篇)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通用13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通用1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1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閱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說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說:“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2

  說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3

  首先,給孩子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對孩子的感染也是無限的,孩子從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跟父母有直接的關係。

  其次,給孩子鼓勵讚賞。好話誰都喜歡聽,孩子也一樣,多表揚多鼓勵樹立孩子讀書的熱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別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績,給點小獎品小獎勵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當孩子犯了錯,要循循誘導,說明利害,闡明後果,最好不要打罵,更不能讓孩子享受棍棒,否則會把孩子閉上歧途。

  第三、給孩子當好觀眾。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臺,他在舞臺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樂的、有憂愁的、有煩惱的、有痛苦的、有宣洩的,要給孩子足夠空間,讓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最需要觀眾,給他鼓掌,給他解憂。

  第四、和孩子共同做遊戲。讓孩子感覺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陪孩子,說說話,散散步,做做遊戲,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東西,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第五、給孩子溫馨環境。家庭是否和睦,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性格,影響到孩子的心裡,溫馨的家庭環境會帶給孩子健康的童年,形成對學習、生活、對社會健康的認知,讓孩子具備健康的心裡和健康的性格。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4

  小時候的我們,渴望長高再長高,長到可以跟周圍的大人站在一樣的高度,總覺得這樣可以不被忽視,那時候我們還小,卻那樣害怕被忽略,雖然什麼都不懂,但知道那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當我站在孩子們面前時,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十多年前,我也在無憂無慮的奔跑,在歡笑,在撒嬌,在享受世間一切的美好。很難形容現在站的這樣高看著這群孩子純真的笑臉是怎樣的感受,那麼天真無邪,那樣美好。我的小世界好像幸福的開滿了鮮花,還有什麼花朵能美得勝過孩子真誠的笑容。

  但我知道,孩子們一定更樂意跟我一起奔跑,跟我一起開心。喜歡跟孩子奔跑,站在一樣的高度傾聽他們的一切,參與他們的成長和快樂。風掠過耳際暖暖的,它也在跟我們一起歡舞,那個溫馨的下午,我成了孩子中的一員,我是他們的大孩子,沒有距離感,跟他們靠的很近很近。在我看來,師友互動可以在任何時候,只要孩子需要你,那就是最好的時機。為了教育而教育,為了要求而要求,為了任務而任務,似乎只能建立與孩子間的橋樑,孩子害怕走近。

  欣賞我們班的陳老師,總是帶著溫暖的笑容,樂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低下頭,彎下腰跟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對於那些浮誇、表面公式化的課堂畫面,我想這樣的畫面更能發人深省,那是老師和孩子,也是夥伴和夥伴。幾天的觀察和小細節,讓我對這個老師很有好感,至少對於尊重孩子她做的很好。樂於和孩子站在一樣的高度!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5

  在平時生活活動中,我發現班裡有不少的孩子不會撕包裝紙,不會剝雞蛋殼等等。許多幼兒都上中班了還不會穿衣服、拉拉鎖等等。我跟幼兒的父母瞭解了一下,卻發現許多家長都認為這些事情英愛他們做的一樣。

  由此我聯想到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說道:有一位父親在自己屋後栽種了幾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大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來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了進來。孩子問父親:“為什麼要挖坑呢?”“小樹正在長身體,不補充營養不行”。“那為什麼不離近一點呢?”孩子問。父親卻說“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麼多的養料,會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於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於根鬚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鑽,這樣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實種樹和教育孩子一樣。只有經歷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內涵,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的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災難和痛苦,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給予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他們能做和應該做的事,讓他們在勞動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6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對家長和老師來說,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一願望。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我門國家又有著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這樣對子女偏愛一些就成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這時即使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也是千方百計滿足,天長日久會養成孩子任性、自私的不良習慣,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缺乏團結精神。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經歷過風吹雨打、嚴寒酷暑,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父母不要老是把孩子看成被保護的物件,將他陰蔽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要給他提供鍛鍊的機會。

  父母還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天真無邪,是非辨別能力差。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從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如:教孩子揀到東西交還失主、果皮扔進果皮箱、與人團結友愛、做事情要將道理等。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別不顧孩子的天性過分干涉孩子。人們望子成龍的願望迫切,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實際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有自己瞭解世界的方式。多給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做喜歡做的事情,鼓勵孩子同小夥伴交往,在交往中他會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樂趣。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妨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巧妙引導、教育孩子,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家。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7

  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裡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範,一邊省思孩子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長。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說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兒子看電視的時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覺地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就糾正他,他馬上就指斥說:“你也老是天天上網,一玩就老長時間,眼睛也要看壞的。”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我告訴孩子:“你看媽媽改正了,只上一會兒網了,你也應該改正吧!”這時,孩子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課餘時間,給他報名參加了書法班。到現在學了幾年了,他很有興趣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孩子喜歡手工製作,我就給他提供材料,給他儘可能多的幫助。有時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個雖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給我們看,神情中充滿了自豪。看到孩子敢於動手去做並從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我從心底裡感到欣慰。

  此外,我們還喜歡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孩子本來就愛跑愛跳,讓他多鍛鍊,既強身健體,又愉悅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樂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8

  或許家長們對教育孩子的大概知識都瞭解的,但對具體的做法卻一頭霧水。到底生活中應該怎麼樣教育孩子呢?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沒有什麼共通的經驗呢?我想說的是,經驗是自己總結的,只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提升,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經驗一: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

  處在成長時期的孩子,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不及時指出來,讓她一而再,再而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小問題,到最後也會養成壞習慣,那時候要改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只有及時將孩子的錯誤指出來,並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後果,及時幫助其改掉,一針及時勝九針,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驗二: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家長們都應該知道,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影響和危害有多大,因此,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希望所有的家長都和睦相處,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經驗三:和孩子共同學習

  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自己也應該學點什麼,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例如,可以每次考試後和孩子一起翻閱試卷,分析錯題,總結經驗,讓孩子下次考試不犯同樣錯誤,同時教給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就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成為真正朋友式的家長。

  經驗四: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宜過高

  不要強迫孩子每天必須取得多少成績,拿到什麼獎勵,只要自己的孩子盡力了,自我進步就行了,哪怕進步一點點,都是好事,就要應該去表揚孩子,激發他的興趣和潛能。切記一點,千萬不能拿孩子的`不足和其他孩子的長處去比較,那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的。

  這位老師談的以上幾點經驗,都是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具體做法。每個家庭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讓我們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心得,同心協力,共同提高教育水平,培養好我們的孩子。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9

  1、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1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終身無法改變的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

  一、學會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啟發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二、學會做孩子的學生。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除了要照顧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外,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觀察孩子,時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到孩子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來加以“曝光”,這樣,不但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是疏遠了彼此之間的親情,讓孩子學會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自己能夠學著做每件事情。

  三、學會做孩子的朋友。

  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美,適當的時候要和孩子一起去書店分享書中樂趣,要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不能沒有時間的話來敷衍孩子。

  總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11

  時光飛逝,孩子已經小學六年級了,在十年多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路走來,共同成長,共同分享,時間年輪上刻著種種記憶與感受:甜蜜、苦澀、歡笑、淚水…我認為,積極引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並不是唯一目的,在加上沒有升初中的考試壓力。我們要做的就是能否把孩子從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能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既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孩子上學以來,在學習成績上我們做家長的並沒有給他太多的壓力,而是著重培養他的自主意識:如在學習生字時,首先利用復讀機,自己先念一遍生字錄音,然後再放錄音聽寫,最後自己檢查對錯,如此反覆,可加深記憶。

  其次是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如把時間具體量化,寫作業前,讓他自己先設定每項內容所需時間,完成後再記錄實際所用時間,每當比預計時間提前完成的時侯,孩子都會有一種自毫感,做事會有時間概念。培養計劃性:如週末完成作業之餘,按照計劃有步驟的進行語、數、外的複習。以上種種我們並不強迫他接受而是透過關注孩子,與之協商,同時及時調整不妥的地方,儘量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不僅學習好,更需要家長有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首先我們高度重視的是培養孩子的誠信觀,其次教育孩子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懂得感激他人的辛勤勞動,同時鼓勵孩子熱心幫助他人,多為他人著想。我們認為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就是培養孩子抗擊打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強健身體、放飛心靈:每週末如時間允許,我們都會帶他去郊外玩耍,爬山,涉水,捕魚蝦,逮螞蚱,摘野果,或是隻在田間漫步,呼吸新鮮的空氣,遠離都市的喧囂,在綠野山林間自由的跳躍、奔跑,接近自然,愉悅身心,放飛心靈。當週一到來時,讓孩子愉快的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12

  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理想境界就是學要學得好,玩要玩得好,這樣的父母教育才是成功的。保證孩子有一定的合適的時間和空間去玩,並且引導孩子不同的玩的方法,同時教會孩子如何在玩中有所收益獲得知識和經驗,這同樣是一個很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父母要正確看待玩與學習的關係,不要誤認為玩和學習是截然不同的事情,玩就沒有一點價值所在。孩子學習要讓他全神貫注,儘可能提高效率,但也一定要保證孩子玩的時間,也同樣讓他玩得盡興,玩得開心。特別是孩子童年時期,玩更是其最主要的實踐活動之一。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充分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以及興趣所在,透過不同的玩的方式培養孩子應有的好的性格特徵和心理素質。發現了玩的價值和意義,才能讓孩子的玩有所收穫。

  例如男孩子喜歡踢球,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鍛鍊身體素質的途徑,也能宣洩心理的壓抑和不悅的情緒,同時還能培養男孩子的拼搏和勇敢地精神。父母不要萬分介意孩子踢球會受傷然後心疼,一點小傷只會增強孩子的毅力和耐力,而不會有任何壞處的。在比如孩子喜歡唱歌聽音樂,這同樣是一種非常好的玩的方式,可以陶冶情操,舒緩緊張的情緒等等,讓孩子學習自我解壓和愉悅的方式。還有孩子可能喜歡拿個筆到處寫寫畫畫,父母同樣不要覺得無聊和在搞破壞,這也是孩子的玩法,他會從其中獲取很多的樂趣,也可能就為以後的特長打下了基礎。要記住每一種玩的背後都有美好的情愫在發揮作用。

  教會孩子在玩中學著思考,學著爭取和提升。比如有孩子喜歡玩玩具,更喜歡玩著玩著就把玩具大卸八塊了,對於這種玩法父母不要一味地區否定,覺得孩子不愛惜東西,在搞破壞。聰明的父母應當是去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甚至加入孩子一起把玩具拆了,然後一起研究這個東西的構造,探索它的原理,或者再動手一起親自有玩具重新組裝好。這樣的一次拆卸就成一場破壞變成了一次生動的實踐課程了,孩子的收益一定是很多的。

  家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心得13

  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各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還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地發揮出來。下面我就在教育孩子方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溝通、尊重,做孩子知心朋友

  在恰當的時機,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與之交流,讓她知道,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上提出的建議和要求都要欣然接受,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是為了她自己好,即使老師和家長採用的方式或方法有問題,也不能用牴觸的方式對待,要提出來,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更好的方法。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告訴孩子,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或犯多大的錯誤,父母永遠是你的朋友,隨時都可以給爸媽傾訴,父母一定是你堅實的肩膀。

  二、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

  告訴他,學習是為自己學的,要掌握知識和技能,為將來能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礎。只有掌握了知識,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才不會成為社會的累贅;才不會讓父母的辛勞白費。在暑假或寒假,可以帶她去鄉下體驗生活,瞭解農村孩子生活的艱苦和他們頑強。也可以讓她去買報或工作環境差的地方去看看,讓她知道掙錢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環境和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