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的意思及造句

呆若木雞的意思及造句

  導語:呆若木雞”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然而它最初的含義正好相反,是一個最高階的褒義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拼音】:dai ruo mu ji

  【解釋】:呆:發傻;宛如木頭做的雞一樣。不是驕氣,不是盛氣,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斂。形容人因恐懼或驚嚇而愣住的樣子,就像木頭做的雞,一動不動。

  【出自】:莊周《莊子·達生》與列禦寇《列子·黃帝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莊子·外篇·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紀渻[〔渻〕音shěng。]子為王〔王〕指齊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 [〔雞已乎〕意思是鬥雞養好了嗎?]曰:“未也,方虛而恃氣。”[〔虛而恃氣〕虛浮驕傲,而且自恃意氣。,通“驕”。]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猶應向景〕還是聽到聲音或者見到影像就有所反應,意思是心還是為外物所牽制。向,通“響”。景,通“影”。]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性,可以理解為作為鬥雞的基本素質。]全矣,異雞(別的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呆若木雞。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陳世旭《小鎮上的將軍》:“人們第一眼看見將軍的時候,都吃驚得呆若木雞。

  【古反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今反義詞】: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潑可愛、大智若愚

  【今近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古近義詞】大智若愚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本意為褒義,現多用於貶義

  【正音】:呆,不能讀作“呆板”的'“dài”[1]

  【英譯】:stand like a log

  【出處】:

  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為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

  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提了。

  造句:

  你怎麼呆若木雞?在想什麼心事?我都叫你老半天了。

  大清早就吵架,撂下一句狠話就走了,只剩下呆若木雞的我。

  杜勒斯歡迎我時,滿臉是呆若木雞的表情。

  這件事讓小林摸不著頭腦,她站在那裡呆若木雞。

  玉生聽罷,猶如當頭一盆冷水澆灑下來,呆若木雞,心中紛亂如麻:“當真是天不佑我,難道我與絳珠此生仍是有緣無分不成?”。

  這個罪犯剛才還氣焰囂張,現在一見到我們出示的證據,頓時呆若木雞,半天說不出話來。

  他聽了電話之後,就呆若木雞地站在那兒,好像受了什麼驚嚇。

  站在高處的觀景臺上,我拍下了下面那個被這壯觀景象驚得呆若木雞的學校觀光團,正好可以襯托出瀑布的規模。

  大學的輔導員的工作是把讀了多年書的呆若木雞的學生改變過來。

  看到警察拿出多樣證物後,原本神色自如的嫌犯嚇得呆若木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