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摘抄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摘抄

  ●在我看來,“神靈存於細節”這種“陳詞濫調”的意思正好在這幅小小的繪畫作品(《年輕女子的肖像》彼得魯斯·克里斯蒂 約1470年)中得以體現。而所謂的“對細節的執著”,在我自己身上,也已經到了幾近病態的程度。這也是我之所以選擇落伍的大型幹版照相機的原因。銀鹽攝影就是將銀粒子集合起來形成影象,利用小小的膠片拍攝的影象,就像點彩派的繪畫作品一樣,每一顆粒子都可以看見。這讓我恍然大悟,世界就像印刷一樣,僅僅用點便可得到還原。 ----杉本博司《現象》

  ●如果我們在民族國家的層面上思考歷史,我們只會看到衝突的可能;但如果我們理解整個人類的歷史,我們就會看到協同合作的前景。 ----大衛·克里斯蒂安

  ●在人類歷史以外,還存在一個更大的範疇,即地球史甚至整個宇宙的歷史。本章“ 前傳”正是希望在這個更大的範疇之內,講述人類過去的歷史—這也正是“ 大歷史”研究的範疇。正如我們需要用世界歷史,來幫助我們理解特定區域的歷史一樣,我們也需要一個更大的背景,來幫助我們看清人類歷史在地球史乃至宇宙史中的位置。如果我們要進行超越人類自身歷史的思考,我們就需要“ 大歷史”。 ----大衛·克里斯蒂安《極簡人類史》

  ●品質銘刻在時間之中,從而讓物品能以一種超越我們自身的完美比其主人存在得更久。……品質與美攜手同行,乃是上天恩賜的旅途夥伴;而美,則是生命的死黨,感受與愉悅的供給源泉。……質量是一道屏障,沒人敢於去逾越它而不擔著被拋棄的風險。 ----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奢侈》

  ●採集狩獵者採集自然資源,用於飲食、居住、衣物、儀式活動和其他一些目的。他們的大部分活動並不是為了試圖改變居住環境。採集狩獵者獨特的文化和技術創新,將他們的生活方式(人類與自然以及人類成員之間的諸多聯絡方式)與其他非人類物種(如猿猴)區分開來。只有人類能使用語言符號進行交流,語言使得人類成員之間可以精細地分享和積累知識。隨著知識分享的不斷深入,遠古採集狩獵都的技能和生活方式逐漸適應了多種多樣的自然環境,創造出其他大型物種無法趕超的多彩文化和多樣技術。這種適應新環境的超凡應變能力,是人類歷史得以形成的關鍵。 ----大衛·克里斯蒂安《極簡人類史》

  ●獲得一件名牌奢侈品成了無數人的一股慾望,一樣不應拒絕的美食,為了傳達一種成功,一種人生的境界,宣告一種勝利,或者乾脆就是為了得到承認。……柔美的皮革與絲綢、店家的精心款待、厚實的地毯、豔麗的禮服……而在這一切背後,藏著的是飢腸轆轆的食人妖怪。 ----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奢侈》

  ●人的第二天性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阿加莎·克里斯蒂《長夜》

  ●20 世紀中葉,大部分天文學家積累了足夠的證據,證實上述猜測正是以前發生過的事實。我們發現,人類並非唯一擁有歷史的創造物。地球有自己的歷史,整個宇宙也有自己的歷史。自20 世紀中葉以來,我們開始能夠講述這段歷史,並將人類歷史視為一部更宏大、更科學的“ 創世史”的一部分。本章人類史“ 前傳”希望以21 世紀的知識視野,向大家提供這部大歷史的概覽。( 幾乎人類的每個社會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釋宇宙起源的故事,這些創世故事—對那些相信它的人來說並非“ 神話”—試圖為所有生命賦予意義,這些意義通常反映了他們各自的文化來源。)宇宙出現在大約138 億年前,源於宇宙學家所說的“ 大爆炸”。 ----大衛·克里斯蒂安《極簡人類史》

  ●但你是個中年男子,是個醫生,你應該知道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不是愚蠢的'就是為了虛榮。 ----阿加莎·克里斯蒂《羅傑疑案》

  ●今天人類主宰著整個生物圈。我們利用自己的能力改造了人類社會,使越來越多的人類成員過上了健康、富裕的生活。但是有了能力,責任也隨之而來。整個生物圈未來千百年的命運,將取決於我們人類的抉擇,因為我們今天已經掌握了足以改變全球的強大能力。我們正在改變全球地下水資源,我們佔用了地球絕大多數的土地和資源,使其他物種的生存變得舉步維艱。如今,地球物種的滅絕速度,超過了過去6500萬年的任何時期。 ----大衛·克里斯蒂安《極簡人類史》

  ●一切真的都很簡單,健康的愛和快樂就是一切 ----阿加莎·克里斯蒂《沉默的證人》

  ●只有伯爾斯提奇和基格從頭到尾瞭解整個事件,他們覺得如果不把這段經歷記錄下來,那麼它終將為人遺忘。三十年來基格一直在做當時事件的筆記,但對於完整記錄卻心存牴觸。和多數經歷大屠殺的猶太人一樣,他也面臨著心靈交戰的矛盾考驗:一方面,他想盡己所能去描述當時發生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並不想再驚擾那些早已被安放起來的記憶。據他的女兒克里斯蒂娜所言,這樣的內心衝突對基格來說是緩慢而又痛苦的,其他負擔也使之更為困難。

  在這樣嚴酷的考驗中,基格成為倖存者的領袖,由此他認為自己的陳述足以代表所有人。在那最為惡劣的條件下,他們共同生活,迫於環境不得不分享他們生活中最私密的方方面面,在那幾個月中共同見證了彼此最壞和最好的時刻。詳盡的描述可以更好地記錄歷史嗎? ----羅伯特·馬歇爾《黑暗瀰漫》

  ●“農業”一詞在這裡用來描述能夠增加人類優選的動植物產量並且一直在演化、發展的各種技術。從生態學上講,農業能比採集狩獵更有效率地獲取自然界透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與資源。因為耕種者能比採集狩獵者更自覺地介入自環境,農業放大了人類對自然環境、自身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農業生產者如此密集深刻地調控動植物物種,以到於他們的選擇開始改變作物的基因構成,我們將這一過程稱為“馴化”。透過砍伐森林、使河流改道、開墾山坡和耕種土地,農業生產者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使其越來越受人類活動控制。 ----大衛·克里斯蒂安《極簡人類史》

  ●我們試圖理解這段影片為何會觸動數百萬人深切的情感之弦。是由於克里斯蒂安表現出的無條件的愛?是由於它關乎成長和分離的主題?是由於它觸及了失落和孤獨感,以及重聚的快樂?是否人們在以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度量他們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動物所給予的安慰和陪伴?在技術支配一切,電腦遊戲取代戶外活動的狀況下,我們是否都已過於疏離自然世界?這是不是對於一個時代的鄉愁,在那個時代,童年更無憂無慮、更安全,年輕人有更多的自由和時間去冒險? ----安東尼·布林克《我在倫敦買了一頭獅子》

  ●我們常以為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可是有時候不但不對,而且還錯得很離譜 ----阿加莎·克里斯蒂《逆我者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