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通用6篇)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通用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1

  對於富人來說,勤儉節約是難得的美德;對於窮人來說,勤儉節約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職責。

  左丘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一個明智和懂得勤儉節約的人,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我處於好運氣的時候,就會為將來可能降臨到自我的家庭和自我身上的不幸遭遇做些提前準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不會思考到明日艱難的需要,他會瘋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揮金如土……

  勤儉節約行為不僅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人們自我剋制的習慣;它使精明謹慎成為人的習慣於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縱;它使人擁有安逸閒適的平和心態。

  勤儉節約絕不是與貪婪、吝嗇和自私同流合汙的行為。實際上,它恰恰是這些性情的對立面。勤儉節約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人格的獨立。勤儉節約要求金錢被妙用而不是被濫用_—它務必透過正當手段獲取並精打細算地花費它。

  勤儉節約不僅僅適用於金錢問題,而且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明智地使用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到養成留意翼翼的生活習慣。勤儉節約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我和自我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勤于思考,也善於制定計劃。他有自我的人生規劃,也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著你證明了自我具有控制自我慾望的潛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我,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謹慎留意、深謀遠慮,以及聰明機智和獨創潛力。換言之,就證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標,你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

  其實,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類的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某些常識和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勤儉節約只但是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識而已。它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只需要有一點點自我剋制。減少任何一次感官享樂和快樂逍遙,如少吃一根棒冰或少買一點零食以及鞋子、衣服,就能使一個人在歲月的長河中為其他人節省下來一些東西,而不是浪費在自我身上。

  我們每個人,能夠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這將是自我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2

  我們從牙牙學語起,第一個會發的音是“媽媽”,第一個會寫的詞是“中華”,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從那時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著我們的祖國“媽媽”。人生道路上十七個春、夏、秋、冬,我們很慶幸,時時充滿歡樂,處處鋪滿鮮花,老師曾教導我們,只有祖國的富裕和強大,才能使幸福之花永放光華。

  因此,為了使我們的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使這個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從此刻起,務必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只有節約,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華;只有節約,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說法。有的同學會問:“此刻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之後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戒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並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我國西部地區和一些偏遠的山區,經濟比較落後,生活在同學勤儉節約,為改變自我和家鄉的命運而奮鬥。

  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繼承這種精神要從此刻做起,古人的話這天仍值得我們借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約是美德中的最大美德,奢侈是邪惡中的最大邪惡。

  如果我們從此刻起,節約沒一滴水,那麼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沒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小型發電站!那麼,既然節約這麼重要,就讓我們從此刻起,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幸福之花用放光華而努力奮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3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現在生活在現代化的大城市裡,也廣泛的運用著大量的現代化的機器。因此,人就會變得十分懶惰,活得十分輕鬆,也就淡忘了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其實,勤儉節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傳統美德,也是大家最應該重視的一個習慣。

  我們都應該知道,在許多的新聞報道中,都提到過這樣的事情:非洲的某某地區,由於降水量少,蒸發的速度又極其的快,有成千上萬的人口沒有水喝,成人、兒童、老人,他們的生命都因為沒有水喝而奄奄一息。無數的家庭都變得支離破碎,無數的家庭沉寂在親人去世的悲痛和恐懼中,他們,正是因為缺少了那個必不可少的資源‐‐水。

  是啊!水,就是生命的源泉。在非洲,人們因缺水而死亡,然而,在繁華的現代化城市的我們,擁有了足夠的水源卻不知道珍惜,理所應當的糟蹋水,浪費水,這些人這麼做早晚有一天會後悔的,。面對全球各地嚴重缺水這一緊張狀況,我們應當從生活做起,從身邊的每一點、每一滴做起。我們可以把用了一次的水重複利用,例如,把淘米水用來澆花,把洗衣服的水用來拖地,把洗完臉的水用來洗腳……用這樣的方法來節約水,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來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不要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人類的眼淚。勤儉節約不僅僅是你和我的事情,它是全人類的事情,負起我們肩上的一份責任吧!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4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天的社會里,更顯得好處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此刻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著的電燈;衛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

  其實稍加註意,我們能夠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裡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構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所以這天,我們就應大聲倡議:讓我們用心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5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那麼你想不想知道我的家風呢?

  我的家風是大海上的燈塔,照亮著我這個漂泊的人找到停靠的海岸;也是那回家路上的一盞盞路燈,指引著我前進。我的家風就是勤儉節約。

  奶奶從我記事開始就教導我,一定要勤儉節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忘記。一開始我只是陪著奶奶點頭,並不知道什麼是勤儉節約。有一次,奶奶罰了我,我才知道勤儉節約的意思。剛開始吃飯的時候,我總是隻吃一點點,碗中還留著一半的米飯放在那裡。奶奶看見了,用責備的眼神看著我,罰我抄了十遍的《憫農》,並教導我,以後不能有剩飯,要學會勤儉節約。這時,我才明白奶奶口中所說的勤儉節約是什麼意思。以後,我就再也沒剩過飯了。我開始學著奶奶一樣,用洗菜的水拿來拖地板,用洗衣服的水拿來沖廁所,出門隨手關燈、拔插頭,儘量少用空調,多開窗戶。直到現在,我已經養成了好多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了!這都要感謝奶奶,我也是一名環保小衛士了。

  請各位朋友們跟我一樣,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人民素質全面提高!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對不對?

  勤儉節約一年級徵文6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時尚;節約更是一種責任。無論家庭如何富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可丟!

  節約是一種美德。毛澤東為新中國付出大半青春,他打過仗,參加過紅軍,可以說是完美的領袖人物。但他也有節儉的方面:他雖為領導者,卻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甚至一件睡衣就補了73次,穿了20年,這絕不是誇張。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歷史上最誇張的事實。周總理一直都很節儉,每一次,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如果在吃飯時不小心一粒米掉在桌上,不用說,他便會立刻撿起吃掉。朱德的扁擔、徐特立的簡樸,鄧小平開豆腐店……這樣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

  節約如今也是一種新潮時尚。我看過電視,看過電腦,看過報紙,上面都有“光碟行動”的報道。人們都在用行動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便是光碟行動。吃光碟中餐,將盤中餐一網打盡!節約變成一種時尚追求,

  這時尚不是一般的,而是特殊的時尚。人們在“光碟行動”中增強自己的節約意識,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股踐行節約的時尚熱潮!

  節約是一種責任。節約無小事,常常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而一點一滴聚集起來,往往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國家還不富裕,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時刻把節約當做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吃三餐時,注意一下,節約行為便會顯現;洗手時,水龍頭擰緊一些,節約行為就會開始;社會中,工廠裡,只要關注地球資源問題,節約行為就遍地開花了……

  同學們,節約是美德,更是一種責任,讓我們牢固樹立節約的思想,時刻謹記:勤儉節約,傳統美德不可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