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職業規劃模板

關於教師職業規劃模板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我們又將開啟新一輪的工作,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份職業規劃。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師職業規劃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師職業規劃模板1

  一、情況分析

  從1995年踏上工作崗位至今,本人任教已將近十五年,雖說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頭頂沒有什麼光環,但是捫心自問,教育教學工作一直勤勤懇懇。1998年和1999年有幸在杭州師範大學脫產培訓,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名師的指導、幫助,從而使我的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提高,科研意識也有所增強,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最近一年來,對比新教師的快速發展,我感到了很大的壓力,感到自己的發展進入了"高原期",就象處於長跑中的"極限",前進的步伐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

  二、發展目標

  成為一個會學習的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內需成,提升多種能力,如選取教育資源運用教育資源的能力,設計能力,科研能力等等。

  成為一個自信的教師:成為一個工作態度積極專業,充滿自信的教師;讓我的自信感染我的學生,讓他們也在學習中滿自信。

  成為一個有耐心教師:在工作中,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探求、感悟、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為研究型、開拓型的教師。

  三、主要措施

  在實施五年規劃的操作過程中,考慮到我自己特點,根據學校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發展的方向,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制定以下學習計劃:

  (一)在"學"中厚實文化底蘊

  我們只有自身有著豐富的知識底蘊,才能在教學時遊刃有餘、揮灑自如。因此,在今後的時間裡,我要學習一些教育專著,要常看一些教育雜誌。更重要的是,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日常教學中,要學習教材,以教材為例子,擴大學習範圍,蒐集資料,厚積薄發,在課堂上煥發生機和活力。我更要向其他教師學習,向新教師學習,努力使自己的課堂語言更精彩,教學更有效。

  有了學習的目標和決心,貴在能持之以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要做到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集中精神,將學習進行到底!

  (二)在"思"中探索感悟進取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有學者指出: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誌。由此不難看出反思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時,要根據所學,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優點,發揚;不足,改進;問題出在哪?找準突破點;方式不正確?換一種來嘗試;教學語言不精練?勤練基本功;教態不恰當?對鏡常演練;難點有偏差?教材不可輕;提問不科學?策略很重要……反思,這是一種對教育的執著和專注,是一種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相信,經過不斷的反思,我的教育智慧也會隨之不斷增長。這樣,才會有效的促進我的專業成長。

關於教師職業規劃模板2

  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課程為廣大美術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師生交往方式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知識技能的傳授,主觀上重視教學結果,忽視教學過程,師生交流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師生、生生間互動的交流過程。往往為了維持“好”課堂紀律,常常要求學生坐正坐直,不許隨便講話等。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對美術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如何使美術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使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興趣盎然?如何透過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語言表現他們的情感世界?為此我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實踐,最重要的是要轉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美術的指導者、合作者、欣賞者。

  一、指導者

  教師首先是學生美術學習的指導者。傳統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隨之提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模式,許多老師又根據自己的主觀理解陷入另一個誤區:美術課堂上老師不敢過多的指導,生怕破壞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髮表的意見一味地被肯定和讚揚,表面上教學中的民主氣氛顯得很濃厚,但教師缺少了主體參與,沒有適時的指導,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打了折扣。我認為只有教師在課堂上發揮好指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具體到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

  1、指導學生的課前準備

  充分的課前準備非常重要,是上好一節美術課的前提。首先課前要指導學生帶好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工具及材料。如果沒有學生課前工具材料的準備,學生的課堂活動就無法進行下去。有些課堂內容需要收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到書店、圖書館或網際網路上尋找。有些美術課課前需要進行觀察或採訪,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將採訪結果寫成作文或日記。如在蘇教版第11冊《我栽種的植物》一課教學中,課前指導學生準備小花盆及一棵植物或種子、親自栽種,並進行仔細觀察,把每天觀察的結果寫成日記。課上讓學生展示自己栽種的植物並向同學講述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間的小故事。由於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學生課上很投入,作業表現方法豐富,很好地展現了植物的形態特徵和色彩變化,並表現出熱愛綠色的情感和保護環境的意識。美術課課前準備工作相對與於其它學科比較繁雜,需要美術教師及時給予指導。

  2、指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

  學生課堂上的聯想與想象不是自發的,它是在教師適時地指導下,在創設良好情境的前提下,運用準確、生動、恰當的語言激發出來的。例如蘇教版第1冊《太陽月亮你們好》是一節關於太陽和月亮的想象畫創作課。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引導:如果把月亮和太陽想象成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你們之間有多少難忘的故事呢?兒童有了想象的渠道和方向,面對造型簡單的太陽和月亮,想象變得簡單容易多了,他們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以擬人的手法回答:太陽和月亮在一起過生日,太陽打電話邀請月亮去遊樂場玩,太陽和月亮一起唱歌跳舞,太陽和

  月亮是世界上最棒的魔術師……兒童的回答充滿了稚氣和無限的想象,兒童的創作表現出純真的童心和爛漫的童趣。教師透過對學生的啟發式教學,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為學生插上了聯想和想象的翅膀。

  3、指導學生繪畫工具材料的使用及技法的運用。

  新課程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多種工具材料表現教學內容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進行表現。傳統教學中過多地指導學生畫具體的物件或一味的去臨摹,導致學生的作業畫面千篇一律。新課程要求教師儘量不要過多演示、但要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運用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掌握最基本的造型規律。例如蘇教版第2冊《水墨遊戲》的教學中,學生在嘗試用毛筆墨汁在宣紙上表現時,要教會他們掌握一些用筆用墨的簡單規律。教師演示用毛筆先蘸水後蘸墨,水墨交融,毛筆自然產生尖濃根淡的墨色變化。作畫時留在宣紙上的墨色也自然地由濃到淡,由溼到幹,形成“墨分五色”的效果。如果學生用毛筆直接蘸墨畫畫,則其表現出來的是毫無生氣、沒有變化的“死墨”。只要學生學會正確地用筆用墨方法,學生的水墨作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思而遇的奇妙效果。

  4、指導學生學會欣賞評價。

  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價是學生自我思想的表現。指導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可以陶冶學生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作品得到昇華學生也隨之喜歡對自己和周圍同學的美術作業進行評價。以往他們普遍認為畫得

  “像”好,色彩均勻的作品即是“美”。這是一種片面的評價方法,教師應及時指導:藝術創造沒有統一的答案,每個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達的方式也就有差異,“像不像”是年齡問題,不能將“像”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一幅好的美術作品畫面要有個性,要有心靈感受,那樣才能讓觀者產生共鳴。

  二、合作者

  新課改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美術教學中,強調教師與學生合作,共同參與美術教學活動。其意味著關注全體學生,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更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欣賞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學習困難,是否感受和體會到了藝術美,是否真正從心理上釋放他們的全部想象和情感。而並非培養出幾個有美術特長的學生。

  1、教師可以是學生個體的合作者。

  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教師可以是學生個體的合作者。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有的學生思維活躍想像豐富,但畫面效果表現一般;有的學生畫得精細漂亮,但畫面程式化,沒有想象力。教師應及時來到學生身邊,適時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一起完成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2、教師可以是學生集體間的合作者。

  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集體間的合作者。例如蘇教版第5冊,《我設計的建築》一課學習時,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設計一個花園小區建築群、教師學生分工合作,取長補短。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學生興趣致盎

  然,課堂氣氛活躍,製作出了造型不同的樓房、小動物房、游泳池、電話亭、報亭等,還添加了周圍的環境,如道路、花草、樹林、車輛等。小區建築高低錯落、和諧自然。師生一起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由於教師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師生關係即朋友關係。學生在無拘無束、平等和諧的狀態下、快樂地進行創作、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靈感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欣賞者

  新課改下美術教師還應成為一個欣賞者。羅丹說過:“美在於發現”。教師應善於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美,並以欣賞的方式加以肯定、激勵。教師對學生的欣賞是學生情感和精神的需要,是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的原動力。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尤其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教師應用平等寬容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發現他們身上個性的閃光點,抓住感動自己的瞬間,投入會意的點頭和欣賞的微笑,讓學生得到快樂和喜悅,意識到教師在關注自己,賞識自己,從而喜歡老師,喜歡學習這門學科。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