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味道與美味

味覺、味道與美味

  誰都知道,我們吃東西,只要用嘴嚼一嚼,用舌頭舔一舔,就可以分辨食物的酸、甜,苦、成了。

  那麼,味道又是怎樣被嚐出來的呢?這就要找到神奇的味蕾了。原來,在人的舌頭表面,有許多突起的小疙瘩,生物學上叫做乳頭。這些乳頭遍佈舌尖,舌面及舌側緣上。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有些乳頭的四周,還埋藏著一些奇特的顆粒。這就是味蕾。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味蕾在朝向口腔的一面開著小小的窗戶,人們稱它為味孔。味孔下藏著許多味細胞。它們如同大蒜頭似的,一瓣一瓣地排列著。在這些味細胞的尖小的頭上,長著幾根細毛,從味孔裡伸向口腔。味細胞就是靠著這些細毛來探測味道的。入口的食物只要經過這裡,即可分辨出是什麼味道。

  味覺器官位於外界進入人體的入境處。如果把食物比作貨物的話,那麼,味覺器官就象一個小小的檢查站。入口的食物,先要透過“檢查站”的檢測,才能決定可不可放行。

  如果你留心體驗一下還會發現,在不同的舌頭部位上,味覺感受程度是大不相同的。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成味的敏感部位在舌尖及其兩側。酸味的敏感部位則在舌的兩側。不同的味道一旦送到嘴裡,不同部位的味蕾隨即開展工作,傳達著各種味道資訊。據測定,鹹味的行動最快。它一旦遇到味蕾,馬上就能引起反應。甜味和酸味則不急不慢。苦味佔據的時間最長,反應最強烈。平時,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旦把苦味誤入口中,幾經漱刷,也難以除盡。這正是有力的佐證。

  味覺器官不僅能使進食者領略食物的風味,而且還可鑑別食物的優劣,避免吃下對身體有害的東西。

  味覺器官功績卓著,可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有效地發揮威力。如果把一塊不溶解的食物放到嘴裡,根本就嘗不出味道。只有當食物和唾液充分拌和溶解以後,食物分子跟味蕾密切接觸,人們才會感到津津有味。若把食物加熱到一定程度食用,分子的運動加快,食物的味道就更加濃重。

  雖然,味覺器官效率很高。可它的敏感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患了重感冒時,總覺得食物淡而無味。這是因為重感冒引起口腔和舌粘膜的變化。從而,使味覺發生障礙。此外,象肺結核、腸胃病和一些神經病患者,有時也會出現味覺失常的現象。醫學工作者還發現,嘴裡常有苦味的,往往患有黃疸瘸。嘴裡老有甜味,又常常是糖尿病患者。祖國醫學認為,口苦表明肝膽有熱,口發甜是脾藏溼濁。口有酸味是胃腸有積滯。口淡無味表明內有虛寒和溼邪。由此看來,一旦發生口味異變的現象,是應當認真檢查治療的。

  還有的人在生病的時候,舌頭上往往長起一層厚厚的舌苔,把味蕾埋在裡面,吃起東西來自然無味。這時,有些人急於增加食慾,常常用竹籤把舌苔刮掉。其實,這是很不好的。因為在生病期間,身體多方面的功能都較差。飲食過量,只能增加身體的負擔。應當看到,在生病期間,舌苔的出現,味覺的減退,這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至於有的人平時刷牙,喜歡刮刮舌頭,也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它會損傷味蕾,影響食慾,以至於累及健康。

  事實表明,為了保證味覺器官的正常工作,·就要保護味蕾不遭破壞,而且注意全身的健康。

  美味的利與弊

  美好的味道為增進人體的健康,還能顯示出獨具一格的力量呢。

  平時,人們議論起吃飯的意義,一般都認為是為了攝取營養。不可否認,為了攝取營養,是要吃飯的。可是,吃飯單單為了攝取營養就很不夠。人們享用的飯食還應該具有美好的味道。這樣,飲食不僅能解決溫飽,維持生命;還能改善人們的情緒,使之精神愉快。

  首先,美好的味道能提高味覺,引起食慾,增進消化。我們知道,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液來完成的。沒有消化液,食物的消化就緩慢,甚至難以進行。可是,要產生較多的消化液,良好的食慾則是先決的條件。

  然而,良好的食慾必須求助於美味。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有一盤美味食品擺在面前時,很快就產生了“饞”的念頭。其實,這就是食慾。食慾出現的時候,消化液也隨著分泌出來了。這正如巴甫洛夫所說的那樣,“食慾即胃液”。看來,要增加食慾,促進消化,美好的味道還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科學工作者還發現,味覺器官在感受各種味道的刺激時,不僅能準確分辨出各種不同的味道,而且還能影響整個機體的活動。味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時,能夠影響四肢和腦的血液迴圈,並能改變心臟收縮的節律、血壓和皮膚的溫度。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味道還能產生不同的效應呢。就說人們所天天接觸的酸味吧。廚房裡調味,要經常用到酸醋;日常的食品,也少不了酸的東西。酸杏、酸梅湯,是令人生津的地道酸貨,就是那甜絲絲的桔子汁,果子露,也都帶有“酸頭”呢,人們經常食用這些酸味食品,能使血管收縮,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皮膚的`溫度降低。

  人們喜食的甜味食品則另有一功。它能使血管擴張,四肢血液增加,皮膚的溫度升高,同時還能降低顱內的壓力。

  芬芳的氣味是人類最古老的要求之一。人們力求享受到質量好、味道美的食物,並不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奢華,而是對健康有益的投資。

  然而,美味不可多貪。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剛剛吃到一種鮮味時,總覺得味美可口,特別愛吃。可是,一旦吃得過量,即使可口的食物也會漸漸生厭。說來有些奇怪,其實,這正是味蕾對平衡飲食起的調節作用。這是因為,飲食開始的時候,味蕾處在興奮狀態,接受刺激很敏感。過量貪食以後,味蕾就處於一種抑制的狀態,對美味刺激的敏感程度大大減低了。味蕾的抑制反應,實際上是對人們的過量飲食提出了警告。到了這種時刻,如不停止暴飲暴食,美味也會對健康帶來危害的。

  美好的味道,歷來被人們所追求。可是,在科學飛躍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美味賦予了科學的涵義。享用美味,不僅僅為了領略那特殊的風味,更重要的是讓它為健康做出有益的貢獻。雖然,在目前,美味與健康的關係還有許多未知數有待於進一步探索。但是,美味增進健康的事實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愛好,有計劃地創造多種美好的味道,有效地促進身體的健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