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囊》閱讀答案

《王世囊》閱讀答案

  《王世囊》閱讀答案

 原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蘇州知府,有政聲。累遷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三十九年,轉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糧儲。南京督儲,自成化後皆以都御史領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戶部侍郎兼理。及振武營軍亂,言者請復舊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煥專領,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復改戶部右侍郎兼左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

  時倭亂未靖,廷建議以江南屬鎮守總兵官,專駐吳淞,江北屬分守副總兵,專駐狼山。遂為定製。淮安大飢,與巡按御史朱綱奏留商稅餉軍,被詔切讓。給事中李邦義因劾廷拘滯,吏部尚書嚴訥為廷辨,始解。轉左侍郎,還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級。遷南京禮部尚書,召為左都御史。奏行慎選授、重分巡、謹刑獄、端表率、嚴檢束、公舉劾六事。

  隆慶元年六月,京師雨潦壞廬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會朝覲天下官,廷請嚴禁饋遺,酌道里費,以儆官邪,蘇民力。

  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洩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廷因發齊奸利事,言:“齊前奉命賞軍宣大,納鹽商楊四和數千金,為言恤邊商、革餘鹽數事,為大學士階所格。四和抵齊取賄,蹤跡頗露。齊懼得罪,乃借攻階冀自掩。”遂下齊詔獄。給事中周芸、御史李純樸訟齊事,謂廷、愷阿階意,羅織不辜。詔奪愷職,廷斥為民。

  巡撫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蘇州時,人比之趙清獻。直節勁氣,始終無改。宜如毛愷例復官。”詔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給夫廩如制,仍以高年特賜存問。明年卒,諡恭節。

  (節選自《明史·王廷傳》,有刪改)

  注:①愷,即毛愷。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洩/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

  B、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洩/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

  C、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洩/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

  D、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洩/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漕運”是指利用水道調動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

  B、“隆慶”屬於年號,“隆慶元年”指該帝王即位第一年。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C、“致仕”是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D、“卒”是古代稱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廣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稱“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廷考取進士之後,先後擔任重要職務,其中在擔任蘇州知府的時候,取得良好的政績,贏得美好的聲譽,後被升任。

  B、當淮安鬧饑荒時,王廷和朱綱向皇帝寫奏章,請求留下商稅做軍餉,卻遭嚴厲批評,嚴訥為他們辯護,才使他們倖免於難。

  C、王廷揭發張齊的罪行,說他曾接受鹽商楊四和幾千兩銀子,還借攻擊徐階的機會來掩飾自己罪行,使得張齊鋃鐺入獄。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進行進諫,評價王廷這個人耿直有氣節,堅守節操,建議恢復他的官職。

  7、把文中畫橫線的兔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朝覲天下官,廷請嚴禁饋遺,酌道里費,以儆官邪,蘇民力。

  (2)給事中周芸、御史李純樸訟齊事,謂廷、愷阿階意,羅織不辜。

  答案:

  4.答案:A。注意:“受賈人金”不可拆,“璠謝不見”中“璠”為主語,“謝”意思是推辭、謝絕。

  此句的意思:給事中張齊,曾經巡視邊關,接受過商人的錢財。事情剛剛敗露,就暗中求助徐階的兒子徐璠從中斡旋,徐璠推辭不見他。張齊懷恨在心,於是摘取齊康奏疏中的話彈劾徐階,徐階稱病引退。

  5.答案:D。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6.答案:B。嚴訥只是為王廷申辯,而不是為他們兩個人。

  7.

  (1)正趕上(皇帝)讓天下百官來朝拜,王廷奏請皇帝嚴禁饋贈,斟酌道里的費用,以警戒官場的邪惡,恢復民力。

  解析:“朝覲”使動用法,“儆”指懲戒、警戒、警告,“蘇”指恢復,各1分,句意2分。

  (2)給事中周芸、御史李純樸為張齊的事申訴,稱王廷、毛愷阿諛徐階,給無辜者羅織罪名。

  解析:“訟”指為……申訴(申辯),“阿”指阿諛、討好,“羅織”指編織罪名,各1分,句意2分。

  全文翻譯: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進士。授任戶部主事,改任御史。歷任蘇州知府,頗有政績聲譽。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三十九年轉任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理糧食儲備。南京的糧儲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後均由都御史領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開始指令戶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營的軍隊叛亂,輿論要求恢復舊制度,於是讓副都御史章煥專門領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還沒上任,又被改任戶部右侍郎兼任左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

  當時倭寇騷亂還沒有肅清。王廷建議派遣江南地方鎮守總兵官,專門駐防吳淞,江北的屬地分派的副總兵,專門駐防狼山。於是成為定製。淮安發生大饑荒,他與巡按御史朱綱奏請留下商稅做軍隊的糧餉,被皇帝下詔嚴厲申斥。給事中李邦義於是彈劾王廷不知道變通,吏部尚書嚴訥替王廷辯護,才得解脫。轉任左侍郎,仍然負責戶部事務。因為在通州抗擊倭寇的功績,增加二級薪俸。調任南京禮部尚書,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選官授職、重視分割槽巡察、認真辦理刑獄、端正表率、嚴格檢查與約束、公開舉薦與彈劾等六件事。

  隆慶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災毀壞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別進行賑災、撫卹。正趕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請皇帝嚴禁饋贈,斟酌道里的費用,以戒備官場的邪惡,恢復民力。

  給事中張齊,曾經巡視邊關,接受過商人的錢財。事情剛剛敗露,就暗中求助徐階的兒子徐璠從中斡旋,徐璠推辭不見他。張齊懷恨在心,於是摘取齊康奏疏中的話彈劾徐階,徐階稱病引退。王廷便揭發張齊的奸詐好利的劣跡,進諫:“張齊先前奉命賜賞宣、大的軍隊,接受了鹽商楊四和的幾千兩銀子,替他宣揚撫卹邊地商人、革除以後的鹽課等事,被大學士徐階阻止。楊四和否認張齊收受賄賂,蹤跡顯露。張齊懼怕被治罪,於是借攻徐階謀求掩飾自己。”皇帝便將張齊打入詔獄。給事中周芸、御史李純樸為張齊的事申訴,稱王廷、毛愷阿諛徐階,給無辜者羅織罪名。詔令剝奪毛愷的官職,將王廷貶斥為民。

  巡撫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進諫“:王廷任蘇州太守的時候,人們將他與趙清獻相提並論。耿直有氣節,始終沒有更改。應該像毛愷一般恢復官職。”詔令他就原官職退休。萬曆十六年(1588),供給的糧食如定製,仍舊以其高壽特賜慰問之情。第二年去世。諡號恭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