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傳文言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張居正傳文言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張居正是明朝萬曆年間有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除此之外,張居正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張居正在政治方面,雄韜武略,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張居正著有《張太嶽集》、《書經直解》、《帝鑑圖說》等,至今仍然被後人所拜讀。下面是張居正傳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閱讀!

  張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穎敏絕倫。十五為諸生,巡撫顧璘奇其文曰:“國器也!”未幾,居正舉於鄉,璘解犀帶以贈,且曰:“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進士,改庶吉士。日討求國家典故,徐階輩皆器重之。

  居正為人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測也。嚴嵩為首輔,忌階,善階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遷右中允,領國子司業事。

  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國公沐朝弼數犯法,當逮,朝議難之。居正擢用其子,馳使縛之,不敢動。既至,請貸其死,錮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歲賦逾春發,水橫溢,非決則涸;乃採漕臣議,督艘卒以孟冬月兌運。及歲初畢發,少罹水患。行之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

  居正喜建豎,能以智數馭下,人多樂為之盡。俺答款塞,久不為害;獨小王子部眾十餘萬,東北直遼左以不獲通互市,數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鎮遼,戚繼光鎮薊門,成梁力戰卻敵功多,至封伯;而繼光守備甚設: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世稱居正知人,然持法嚴。核驛遞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傳與商旅無別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輒不得補大邑士子額隘艱於進取。亦多怨之者。

  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①為祈禱;南都、秦、晉、楚、豫諸大吏,亡不建醮。帝令四維等理閣中細務,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後憊甚,不能遍閱,及病革,乞歸。及卒,帝為輟朝,諭祭九壇,視國公兼師傅者。至是,贈上柱國,諡“文忠”,命四品京卿、錦衣堂上官、司禮太監護喪歸葬。

  (選自《明史.張居正傳》)

  注①醮jiào:原意是祭,為古代禮儀。

  【參考譯文】

  張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從小聰敏過人,十五歲成為諸生。湖廣巡撫顧璘認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說:“這是可以主持國家大事的人材。”不久,張居正參加鄉試中舉人,顧璘解自己的犀帶送給他,並且說:“你日後當腰佩玉帶,這犀帶不配玷辱你。”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成為進士,改選庶吉士。每天採求國家的典章制度和各種掌故。徐階等人都很器重他。

  張居正這個人,長臉形,眉目清秀,鬍鬚長至腹部。勇於任事,素以豪傑自許,然而性格深沉,胸有城府,人莫能測。嚴嵩為內閣首輔時,妒忌徐階,和徐階友好的人都躲開徐階不相往來。張居正卻行為自如,嚴嵩也器重他。升任右中允,掌管國子監司業的事務。

  張居正執掌朝政,以尊崇皇權、考核官吏、明信賞罰,統一號令為主。雖然在萬里之外,早晨下令,至了傍晚即得到施行。黔國公沐朝弼多次犯法,應當逮捕,朝臣商議以為難辦。張居正提拔重用沐朝弼的兒子,迅速遣使去抓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沐朝弼到京師以後,張居正請免其死,禁錮於南京。運漕糧的運河修通以後,張居正根據每年賦稅都是過了春天以後才起運,河流發水橫溢,不是決堤便是乾涸,於是採納漕臣的意見,督令漕船的運軍在冬十月運輸,到明年初全部發完,減少了水患的禍害。經過長期實行這種辦法,太倉庫的糧食儲備充足,可以使用十年。

  張居正喜歡建功立業,能夠運用智謀和權術駕馭他的下屬,人們多願意為他盡力效勞。俺答和明朝政府通好,很久沒有入犯擾害。唯獨小王子的部眾十餘萬人,從東北直至遼東,因沒有獲得通貢互市,數次入邊劫掠。張居正用李成梁鎮守遼東,戚繼光鎮守薊門。李成梁奮力作戰打退敵人的進攻,積了很多戰功以至被封為伯,而戚繼光的守備設施也甚為周到。張居正都很支援他們,邊境晏然無事。世人都說張居正知人善任。然而他執法非常嚴厲。查核驛遞,裁減冗官,清理學校,淘汰了很多人。公卿和眾吏不得乘坐驛站的車馬,與外出經商的商人沒有區別。因為衙門官員減少,需要依次提升的人總是得不到補缺。大縣的學生因名額太少,很難進取。也有很多人埋怨張居正。

  不久,張居正患病。神宗皇帝頻頻頒發敕文詢問病情,拿出大量的金錢布帛作為醫藥費。過了四個月病還沒有治癒,文武百官一起設齋建醮為張居正祈禱。南京、陝西、山西、湖廣、河南各地的大吏,無不建醮祈禱。神宗皇帝命令張四維等人處理內閣中的瑣細事務,大事令送到張居正家裡由他決斷處理。張居正起初親自辦理,後來因過於疲乏不能一一審閱。到病危時,乞求回鄉。到他死的時候,神宗皇帝為之停止視朝,令祭九壇,視他為國公兼師傅。至此時,贈上柱國,諡文忠,命令四品京卿、錦衣堂上官、司禮監太監護送棺柩回鄉安葬。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請貸其死,錮之南京        貸:推卸

  B.臺抗章論居正專恣不法      恣:放縱

  C.居正請廣內閣員            內:通“納”,收進,接納

  D.比門啟,餓死者十餘輩      比:及,等到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朝下而夕奉行              畢禮而歸之

  B.居正乃安意去              今君乃亡趙走燕

  C.世以此益惡之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D.及卒,帝為輟朝            為天下笑者,何也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張居正少年時已顯現過人的.才華,徐階等人極器重他。張居正為人城府極深,即使嚴嵩在任首輔時忌憚徐階,他也能得到嚴嵩的賞識。

  B.作為—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張居正為政雷厲風行,極其嚴苛。他整頓吏治,明確責任,賞罰分明,從而使朝廷釋出的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張居正晚年獨攬大權,隨個人喜好提拔、罷免官員,連馮保的門客徐爵都被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同知,署南鎮撫。

  D.張居正死後,在張居正父喪其間與他結怨的張四維,彈劾張居正。因此萬曆皇帝下詔抄了張家並奪去張居正的諡號。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黔國公沐朝弼數犯法,當逮,朝議難之。居正擢用其子,馳使縛之,不敢動。(5分)

  (2)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3分)

  16.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處斷句。(3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韓非子》)

  12.A。貸:饒恕,寬恕

  13.A。A、而:表順接 B、乃:於是;竟C、以:因為;憑藉D。為:因為;表被動

  14.D。“時行與張四維皆自暱於居正”,且是言官彈劾。

  15.(1)黔國公沐朝弼屢次犯法,應當逮捕,大臣們議論都覺得這事不好辦。張居正提升任用他的兒子,派使臣飛馬去捆縛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數”“難”“擢”各一分,句意2分)

  (2)可是由於他掌握的權柄太威猛,差不多要威脅到皇上,結果使災禍在他死後降臨(賓語前置句1分,致“使到達,招致”1分,句意1分)

  16.斷句: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譯: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孩子沒有知識,等著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