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閱讀理解附答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閱讀理解附答案

  ①我是研究科學的人,所以先讓我談談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②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透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而求得。

  ③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的過程。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別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④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具體細緻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為整個探索過程的嚮導。至於這一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⑤由此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瞭解,為什麼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人關鍵性的發現。

  ⑥在今天,網易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是我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麼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了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⑧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和精神,( )是在研究學術中是不可缺少的,( )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裡,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管研究科學,研究人文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進去認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能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到幾千年前經書裡說的格物致和真正的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致和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1、聯絡全文和選文回答,作者認為格物致和真正意義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段中括號內最恰當的關聯詞語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不是;都是

  D、不但;而且

  3、作者說“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歷史上學術進展只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這些話會讓未來的科學工作者喪氣嗎?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細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加粗詞語的作用。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作者認為中國學生“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認為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怎樣改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客觀事物的探索;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需要有相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也就是說要有真正的實驗精神。

  2、D

  3、不會。作者是從講道理角度,說明為什麼歷史上是這樣;作者強調實驗精神,強調眼光、勇氣和毅力,這是對後學的教育和鼓勵。

  4、作者強調科學實驗的過程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索的全過程。“不是……而是”是並列關係的複句,一般強調“而是”後面的內容。

  5、作者認為中國學生“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大家受網易明思想的支配,偏向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抽象思維而願動手。要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就必須培養實驗的精神,培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意對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