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重建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中國文化的重建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中國文化的重建

  余英時

  僅僅以學術思想的主要流派而論,中西文化的內部已經是如此複雜,則如何斟酌盡善以消納西方思想於中國文化系統之中自然是一種不可想像的巨大工程。

  從前佛教傳入中國,從漢末到宋代,經過近一千年的發展才有理學出來總結了思想重建的歷史事業。但佛教不過是一種宗教,其最初的影響大體上僅限於信仰方面。西方文化之侵入中國,其衝力及影響面都遠非佛教所能比擬於萬一。中國人在尚未正式觸及西方思想之前,早已在政治、經濟各種生活層面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這種總體性的文化挑戰是中國史上前所未有的遭遇。如果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足供參考,那麼中西學術思想的真正融合必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歷程。但是我們必須注意:西方思想絕不能簡單地和佛教相提並論,佛教的基本立場是出世的,因此與中國思想的主流格格不入。西方思想則千門萬戶,其中頗不乏精微的入世理論,足與中國的舊說互相印證。尤其重要的是:前已指出,西方文化一開始就撼動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百餘年來,不但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形態政治制度都發生了基本的改變,而且思想和語言也早已非復舊觀。換句話說,中國的思想傳統一直在迅速地轉化之中,遠不像六朝、唐、宋時代那樣容易保持“本來民族之地位”了。

  在步伐快速的現代世界中,中西思想的融合也許不必像佛教中國化那樣要八百至一千年的.長時期才能完成。但是回顧我們70年來在學術思想方面的工作,無論就“整理國故”或“吸收輸人外來之學說”而言,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都還是很有限的。因此這個巨大的工程恐怕決不是短時間內便能夠告一段落。獻身於學術思想的人永遠是甘於寂寞的工作者;他們必須從熱鬧場中“退”下來,走進圖書館或實驗室中去默默地努力。佛教之所以能震盪中國,正是由於有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許多大師不斷地在那裡埋頭從事譯經的工作。這種工作記載在歷史上好像非常熱鬧,其實他們當時的生活卻是隱退而寂寞的。如果我們承認輸入吸收西方各種學說是中國文化重建的重要一環,那麼這些佛教大師的範例依然是值得我們師法的。但是這種“退”並不是消極逃避;相反的,從整個文化史的觀點看,乃是最積極的進取。孔子晚年返魯編定六經,便可以說明“退”的涵義。湯因比(Arnold Toynbee)論文明的發展曾提出過“退卻與重回”(withdrawal and retum)的公式,則尤足與“退而結網”、“退而更化”之意互相發明。佛教雖主出世,但是中國的華嚴宗卻有“迴向”之說,可見得“退”就是為了“回”,而且也只有在“退”的階段中才能創造出“回”的條件。願以此意,與有志於文化重建的朋友們共勉之。

  ——節選自《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

  15.第二段中,多次提到佛教傳入,其意圖分別是什麼?(6分)

  16.結合第三段,請解釋“他們必須從熱鬧場中‘退’下來”中,“退”字的具體含義。(4分)

  17.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都屬於西方的入世理論,請用《論語》《孟子》中你熟知的相關語句,來證明“西方思想則千門萬戶,其中頗不乏精微的入世理論,足與中國的舊說互相印證”這句話。(8分)

  參考答案:

  15.佛教傳入中國,經過近一千年的發展才有理學誕生總結了思想重建的事例,證明“中西學術思想的真正融合必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歷程”3分; 將佛教和西方思想比較,用時代與佛教傳入時的時代差異,說明當今中西思想融合的複雜性。3分

  16.遠離熱鬧,甘於寂寞;獻身學術,為中西文化的融合而努力進取。每點2分

  17.①與“科學”相印證的有“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等(《論語?陽貨》)。

  ②與民主相互印證的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孟子的“誅一夫”非為“弒君”思想等。

  ③與平等相互印證的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等《論語?季氏》

  ④與博愛相互印證的有“仁者愛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孟子?梁惠王上》。每點答出一條得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