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要構築自己的話語》的閱讀題目和答案

《中國學術要構築自己的話語》的閱讀題目和答案

  中國學術史可以分為“古代”和“近代”兩個時期。“古代”學術延續了幾千年,形成一套中國話語體系和研究方法;“近代”學術起於西風東漸。明清以來,中國日趨封閉,其思想與學術也日益僵化,19世紀中葉,西方用武力開啟中國大門,為救亡圖存,當時的知識分子開始瞭解西方,隨後,中國人大規模引進西學,開始了中國學術的徹底轉型。這對打破中國學術封閉的狀態,對改變國人觀念、推動中國轉型作出了貢獻。

  中國學術引進西學的同時,也助長了一種新的思想定見的形成,即凡是西方的都是“進步”的,凡是中國的都是“落後”的。因襲照搬西方話語,也就成了中國學術“進步”的標誌,造成20世紀以來中國學術越來越“西化”。現在,中國學術已基本納入西方模板,就連“國學”也差不多放到西方的框架和方法中去研究了。這不是說,中國學者不在做中國學術,而是說,有更多的中國學術變成了西方學術的傳聲器:套用西方方法.論證西方結論,用西方語言說話,甚至直接重複西方話語。

  無疑,我們對西方學術仍需要關注,抱虛心學習的態度,但無論是學習借鑑還是交流對話,都不能迷信盲從。西方學術中最值得讚賞的是它的獨立思考與批評精神。西方人在不斷批判自己:康德批判、黑格爾批判、“工業資本主義批判”,等等;透過批判前人,後人成就出新的理論和新的體系。設想哪一天,中國學術界出現了例如“哈貝馬斯批判”、“新自由主義批判”這樣的作品,即便它顯得幼稚,也是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學術要求思考,思考是批評的`第一步。中國學術不能再人云亦云,不能再唯“外”是從了。現在缺少的正是思考,是在思考基礎上的分析與批判,這是當前中國學術最大的障礙。現在的中國學術不是無知,而是沒有自信,中國學術應當構築自己的話語了!

  我們有幾千年的文明積澱,也有一百多年學習西方的經驗,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在許多方面可以互補,其理論和方法各有所長。比如,西方的邏輯是非此即彼,中國的思路是相生相剋;西方主鬥、以力克人,中國主和、以柔克剛;西方重“法”,中國尚“德”;西方趨“利”,中國勸“義”……這些都是差異,但現代社會走到今天卻已說明:若將東西方文明聯絡起來,取長補短,則能更加賜福於人類。例如,先秦時期“合縱連橫”的理念和方法,對於當今社會中的外交活動不無啟發意義。

  中國的歷史資源和學術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產,近代以來,由於社會原因和政治原因,卻被忽視或丟棄了。儘管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從學術和社會的角度看,則不免片面,應該予以糾正。構築中國的學術話語需要利用多種資源,包括中國自己的資源,也包括從中國之外獲取的資源。正因為如此,封閉不可取,思考更重要,盲從要不得,獨創是目標。

  (摘編自錢乘旦《中國學術要構築自己的話語》)

  1.與中國“近代”學術有關的內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近代”學術起於明清,那時中國封閉,其思想與學術也日益僵化,後來中國大門被西方用武力開啟。

  B.“近代”學術的出現打破了中國學術以前封閉的狀態,並對改變國人觀念、推動中國轉型發揮了作用。

  C.“近代”學術越來越“西化”,源自西方的都是“進步”的,中國的都是“落後”的這種思想定見的形成。

  D.“近代”學術忽視或丟棄了中國的歷史和學術寶貴資源,是片面的,從歷史的角度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2.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古代”學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話語體系,“近代”學術卻基本納入西方模板,這是歷史的倒退。

  B.假如中國學術界出現了批判白己或批判前人的作品,即使是幼稚的,那也是中國學術成熟的一種標誌。

  C.中國文明的一些理論和方法長於西方,如“以柔克剛”“尚德勸義”,它們在現代社會中能夠造福人類。

  D.中國學術要發展,封閉固然不可取,盲從也是要不得,而是要利用多種資源,要獨立思考,要有獨創。

  3.結合文字,談談中國學術應如何構築自己的話語。(4分)

  答案:

  1.A(“近代”學術應起於19世紀中葉以後,而不是明清時期)

  2.D(A項“這是歷史的倒退”文中沒有依據;B項原文“是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不是已經成熟的標誌;C項“以柔克剛”“尚德勸義”只是與西方文明的差異,不能肯定地說成“長於西方”)

  3.要學會獨立思考和批評;要利用中國自身的歷史資源和學術資源;要善於獲取中國之外的資源,但不能盲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