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時刻”贏得“中國時間”》閱讀理解及答案分析

《用“中國時刻”贏得“中國時間”》閱讀理解及答案分析

  用“中國時刻”贏得“中國時間”

  爾令奇

  ①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讓我們再一次對“中國時刻”有了一種深切的感受,亦如4年前的上海世博會、6年前的北京奧運會、13年前的上海APEC會議……如果拉長時間的距離來看,過去的30多年,每一個“中國時刻”都為我們贏得了一次世界性的關注,每一個“中國時刻”都見證了我們的巨大變化,每一個“中國時刻”都為我們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而正是一個個可以載入史冊的“中國時刻”,為這個古老而充滿希望的國家贏得了“中國時間”。

  ②“中國時刻”是用實力贏得的尊重。改革開放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像APEC會議這樣的“中國時刻”越來越多。正如一個進入“而立之年”的成熟個體,他自身的自信和擔當,是與對外界的貢獻和作用同步提升、密不可分的。2001年的“中國時刻”,我們還是即將加入世貿組織的融入者,只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和第六大貿易國;今天的“中國時刻”,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與APEC成員的貿易額,就已經從13年前的1200多億美元,增至今天的2.5萬億美元,中國的十大貿易伙伴中8個是APEC成員。

  ③“中國時刻”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有人質疑說,在自身仍然面臨諸多改革發展艱鉅任務時,我們有必要“興師動眾”來追求這樣的“中國時刻”嗎?就以大家議論比較多的車輛“單雙號限行”來說,1991年11月中國正式成為APEC成員國時,整個國家的汽車保有量剛剛突破600萬輛,而今天北京一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就已經達到530多萬輛。發展的問題還得靠發展來解決,今天的中國要解決自身的發展問題,其政策的制定不能僅僅立足於國內,而要將自己的戰略主張融入世界的遊戲規則中。

  ④“中國時刻”不是裝扮自己的花環,而是一個新的戰略契機和歷史起點。中國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作出了很多基於中國國家戰略的規劃,包括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東北亞經濟整合戰略等。站在中國的角度來說,這些戰略在經濟層面,都是立足於中國國內的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從客觀效果講,也充分體現了亞太大多數國家的戰略意願,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⑤我們需要用今天的“中國時刻”贏得未來的“中國時間”。包括2014年APEC會議在內的每一個“中國時刻”,都可以看作歷史程序中的新座標和新挑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則是中國民眾心裡的“中國時間”。沿著“中國時刻”的臺階穩步上升,“中國時間”才能如期而至。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每一個“中國時刻”的實現,都使我們向實現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目標前進一步,其影響十分深遠。

  B.中國作為成熟的現代國家,面臨的“中國時刻”將更多,我們要充滿自信地去迎接它,在立足自身的同時為世界多做貢獻。

  C.我國許多規劃的制定,既基於國家戰略,也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目的.,客觀上體現了區域內大多數國家的戰略意願。

  D.怎樣用“中國時刻”贏得“中國時間”?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一要增強榮譽感,二要有責任意識,三要迎接新挑戰。

  【知識點】本題考查對概念間內在邏輯關係的理解及對論述思路的把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文章論述的是為什麼需要用“中國時刻”贏得“中國時間”,而不是“怎樣用”。其中第②段“用實力贏得尊重”,關鍵語在“實力”而不在“尊重”或“榮耀”,該段側重從過去的角度談成就。第③段側重從當下的角度談責任。第④段圍繞“新的戰略契機和歷史起點”,側重從未來的角度談發展,並沒提到面臨挑戰。

  【思路點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絡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係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2.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中國時刻”的具體內涵。(3分)

  答:“中國時刻”是指

  的重大事件。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是指中國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和追逐“中國夢”)的歷史程序中(1分),展現國家巨大變化和新的發展活力(1分)、贏得世界關注(1分)的重大事件。(意思對即可。)

  【思路點撥】解答本題要樹立全文意識,加強資訊篩選和整合能力,尤其是概念的主要特徵、本質屬性等資訊;審清題意,符合下定義的要求;區別主次資訊。

  3.請簡述文章第③段的行文思路。(3分)

  答: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首先承上啟下提出觀點,(1分)接著擺出“有人”的質疑,(1分)然後透過舉事例和講道理(舉車輛限行的例子,講中國發展要融入世界的道理)得出結論(表明解決問題要靠發展,這正是追求新的“中國時刻”的責任所在)。(1分)

  解析:具體來說,第1句先提出“中國時刻是一種責任”;第2、3兩句藉助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發展批駁對“中國時刻”發展必要性的質疑;第4句,則是正面闡述“中國時刻的責任”內涵,或者說是闡述如何實現“中國時刻的責任”,4句話呈現的是逐層深入的關係。

  【思路點撥】把握文章基本思路,養成切分語段層次的意識。具體來說,能夠把握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係,利用關聯詞、副詞、代詞、序數詞等表示層次邏輯關係的詞語,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強化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的閱讀意識,提高資訊篩選的完整性。加強審題、讀題能力的訓練,提升應對試題的綜合性和靈活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