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樹嘆》閱讀答案

《漆樹嘆》閱讀答案

  斫取凝脂似淚珠,青柯才好葉先枯。

  一生膏血供人盡,涓滴還留自潤無?

  注:①斫(zhuo):砍,斬。②柯:樹枝。陶潛《讀山海經》:“洪柯百萬尋,森散覆暘谷”。

  ⑴首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⑵本詩塑造的漆樹形象是一個具有怎樣特點的形象?詩人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麼?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⑴首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詩人把漆樹被斫取的“凝脂”比作“淚珠”,表達詩人對日復一日、久遭砍斫、榨取而遍體鱗傷的漆樹悲慘命運的同情。

  ⑵本詩塑造的漆樹形象特點是:飽受悔辱、任人踐踏、痛苦掙扎。詩人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是以漆樹形象作為含辛茹苦、災難深重的黎民百姓的命運的寫照,表達了詩人對農民悲慘命運的憐憫、關注和哀嘆。

  作者

  施閏章(1618~1683) 字尚白,一字紀雲,號愚山,晚號矩齋,又號蠖齋。清初宣城(今屬安徽)人。父母早逝,養於祖母,事叔父如父,從同里名士沈壽民遊,博覽群籍,善詩賦及古文辭。

  [賞析]

  這首詩藉物興懷,表達了詩人對橫徵暴斂、搜刮無度的統治階級的譴責及對勞而不獲、生計斷絕的勞苦農民的同情。全詩明寫漆樹,實則句句寫人。

  首句寫漆樹的主人及其幫手用砍刀在樹身上砍出一道道裂口,從裂痕中流出白若凝脂的漆汁以作制漆原料,這本是正常的工序,但詩人為什麼又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淌出的漆汁比作“淚珠”呢?原來,漆樹剛長出青綠的樹枝,還未到成熟收穫的季節就橫遭砍斫,以致樹葉得不到營養液汁而提前枯萎,難怪它會落淚了。這漆樹不正是封建時代貧苦農民的'化身嗎?他們終年在大地上辛勤耕耘,為人們提供衣食之源,卻遭到封建國家、豪紳惡霸敲骨吸髓的剝削,竟至出現“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聶夷中《田家》)的怪現象,有多少橫遭殘害、生計斷絕的農民啼飢號寒,掙扎在死亡線上啊!

  末兩句詩中,詩人又代漆樹,實則是代廣大農民發出了不平之鳴:漆樹將它一生的膏血——即作為它生命的精華的漆汁全都貢獻給了人類,人們是否也應該讓它留一道涓涓細流滋潤自身,維持其生命呢?正像那些農民一樣,他們勞碌終身,流盡血汗養育了人們,那些大人先生們是否也應該讓他們獲得一份勞動果實以維持生計,而不應將民脂民膏搜刮盡淨呢?張炎認為,詠物詩“體稍認真,則格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這首詩取譬明切,語多雙關,將漆樹與農民的形象融合為一,融情於物,寄慨遙深,因而詠物而不粘,寄情而不滯,不即不離,不格不晦,是一首寓意顯豁、撼人心魄的佳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