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安摶父迭裡幼多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耶律安摶父迭裡幼多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耶律安摶,父迭裡,幼多疾。神冊六年,為惕隱,從太祖將龍軍討阻卜、党項有功。天贊三年,為南院夷離堇①,徵渤海,攻忽汗城,俘斬甚眾。太祖崩,淳欽皇后稱制,欲以大元帥嗣位。迭裡建言,帝位宣先嫡長;今東丹王赴朝,當立。由是忤旨。詔下獄,加以炮烙。不伏,殺之,籍其家。

  安摶自幼若成人,居父喪,哀毀過禮,見者傷之。既長寡言笑重然諾動遵繩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預宴樂世宗在藩邸尤加憐恤安摶密自結納。

  太宗伐晉還,至欒城崩,諸將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壽安王在朝,猶豫未決。時安摶直宿衛,世宗密召問計。安摶曰:“大王聰安寬恕,人皇王之嫡長;先帝雖有壽安,天下屬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斷,後悔無及。”會有自京師來者,安摶詐以李胡死傳報軍中,皆 以為信。於是安摶詣北、南二大王計之。北院大王窪聞而遽起曰:“吾二人方議此事。先帝嘗欲以永康王(指世宗)為儲貳,今日之事,有我輩在,孰敢不從!但恐不白太后而立,為國家啟釁。”安摶對曰:“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為儲副,況永康王賢明,人心樂附。今天下甫定,稍緩則大事去矣。若白太后,必立李胡。且李胡殘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南院大王吼曰:“此言是也。吾計決矣!”乃整軍,召諸將奉世宗即位於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摶為腹心,總知宿衛。及置北院樞密使,上命安摶為之,寵任無比,事皆取決焉。然性太寬,事循苟簡,豪猾縱恣不能制。天祿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討,由是中外短之。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復委用。

  【注】①夷離堇:官名,遼政權建立前為契丹各部軍事首領。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既長/寡言笑重/然諾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預宴樂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傳/密自結納

  B.既長寡/言笑重/然諾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 /不預/宴樂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傳密自結納

  C.既長/寡言笑/重然諾/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預宴樂/世宗在藩邸/尤加憐恤/安傳密自結納

  D.既長/寡言笑/重然諾/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預宴樂/世宗在/藩邸尤加憐恤/安傳密自結納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崩,本義是山倒塌,古時認為帝王或太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樣,因此,常用此來指稱古代帝王或太后逝世。

  B.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也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刑具。

  C.宿衛是指古時候在宮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擔任警衛,有時也可專指皇帝的警衛人員,現在一般指保衛、守護。

  D.社 稷是太陽神和穀神的總稱,古時君主為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而每年都要進行祭祀,後便用“社稷”來代稱國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耶律安摶能征善戰,戰功赫赫跟隨太祖率領龍軍討伐阻卜、党項和征討渤海國,進攻忽汗城時,俘虜和斬首的敵人都特別多,立下大功。

  B.耶律安摶恪守禮法,孝順父毋。他少談笑,重信譽。在為父親守孝期間,他悲慟哀絕,以致毀傷了身體,超過了常禮,見到的人都哀憐他。

  C.耶律安摶思維縝密,行事果斷。在扶立世宗時,當他人顧慮重重、猶豫不決時,他細密分析,果斷處置,最終使世宗能即帝位於太宗靈樞前。

  D.耶律安摶生性寬厚,為政偏弱。對於強橫狡猾之輩不守法紀、恣意妄為的舉動不能轄制禁止,甚至連進犯皇帝住的大帳的人也不能征討。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我輩在,孰敢不從!但恐不白太后而立,為國家啟釁。(5分)

  (2) 且李胡殘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 (5分)

  參考答案

  10.C

  11.D (社稷是土地神和穀神的總稱)

  12.A(不是耶律安摶,是其父迭裡)

  13.(1) 有我們在,誰敢不聽從!只是擔心不報告太后而立新皇,可能為國家挑起爭端。(5分,“我輩”“但”“白”“啟釁”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 ) 何況李胡殘酷暴虐,路人盡知,如果真的繼承帝位,將置社稷於何地?(5分,“行路”“果”“嗣”,“如……何”各1分,句意通順1分)

  參考譯文

  耶律安摶,父親迭裡,幼年時多病。神冊六年,迭裡隨從太祖率領龍軍討 伐阻卜、党項立有戰功。天贊三年,任南院夷離堇,征討渤海,進攻忽汗城,俘虜和斬首的'敵人特別多。太祖崩逝,淳欽皇后稱制攝政,想讓大元帥繼立。迭裡上言說:“帝位應該優先由嫡長子繼承;現在東丹王到朝裡了,應當立他。”因此許逆了皇后旨意,詔令將他下獄,並且加以炮烙之刑。他拒不伏罪,被殺,查抄了他的家。

  安摶從幼年起就顯得像個成人,為父親守喪的時候,悲慟哀絕,傷殷身體,超過了常禮,見到的人都哀憐他。成年之後,很少言笑,看重對他人的承諾,侍奉母親極其孝順。因為父親死於強加之罪,一直不能下葬,所以對於宴飲逐歡之事一概不參與。世宗在藩國時,給他特別的憐憫存恤,安摶暗地裡也與世宗相交好。

  太宗討伐晉國歸來,到欒城而崩逝,諸將想要扶立世宗,因李胡及壽安王在朝中,猶豫不決.當時安摶值掌宿衛,世宗暗地裡召見他請問計策。安摶說:“大王您聰智本分,寬大仁恕,又是人皇王的嫡長子。先帝儘管有壽安王為嗣,然而天下人心多歸於大王。現下如不能當機立斷,將後悔莫及。”適逢有人從京師前來,安摶便詐稱李胡已死並傳報于軍中,大家都信以為真。於是安摶到北、南院二大王處計議。北院大王耶律窪聽說,馬上站起來說道:“先帝曾想將永康王立為太子,今日之事,有我們在,誰敢不聽從!只是擔心不報告太后而立新皇,可能為國家挑起爭端。”安摶回答說:“大王既然知道先帝想以永康王為太子,況且永康王賢明,人心樂於歸附.現在天下剛剛平定,稍稍滯緩一下,事情就無法挽回了。如果告知太后,必定是立李胡.何況李胡殘酷暴虐,路人盡知,如果真的繼承帝位,將置社稷於何 地?”南院大王耶律吼說:“這話太對了。我計議定了!"於是整頓隊伍,召集諸將擁立世宗即帝位於太宗靈柩前。

  世宗即位,以安摶為心腹,總管宿衛。及至設定北院樞密使,皇上下令由安摶擔任,寵信任用無以復加,大事都由他參與決斷.然而性情過於寬和,處理事務按照疏簡的原則,對於強橫狡猾之輩不守法紀,恣意妄為的舉動不能轄制禁止。天祿末年,察割的兵進犯皇帝住的大帳,又不能討伐,因此宮廷內外的人不滿意他。

  穆宗即位,因為倡立世宗之故,安摶不再得到任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