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

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1

  小學生的教育明顯區別於其他年齡段學生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體現尤為突出,相對來說,小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並不深刻,只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被動的接受一些知識,但是即使這些較為基本的知識也要不斷的重複和強化。在不斷的重複中要想讓孩子們能永遠保持興趣有動力學習成為老師們不斷追求的方向。在不斷地摸索嘗試後,遊戲化教學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遊戲的變化性彌補了重複知識的枯燥,遊戲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始終保持興趣。

  對於小學英語來說,遊戲在英語中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在英語課堂中穿插遊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遊戲中大膽地用英語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學習英語。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經常會利用遊戲,因為遊戲受到小學生的喜愛。課堂上唱唱跳跳,說說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但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最初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漸漸地不復存在,他們會因為有些遊戲的重複而顯得無精打采。在小學英語課堂採用遊戲教學是無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度”,不可過多過濫。因此每次上課我會根據這個課的型別,選擇一到倆個環節插入遊戲,讓孩子們不至於產生疲勞或厭煩。對於新授課,我會選擇在匯入中加入遊戲,因為新授課需要學生快速進入狀態以飽滿的精神接受新知,而遊戲可以提起孩子們興趣,讓孩子們進入英語的氛圍。比如在講動物這課時,我就事先準備了一個百寶箱裡面放入今天要講的動物的毛絨玩具或者是其他玩具,讓孩子們伸手進去猜出名字引出新授動物單詞。這樣孩子們既感到新奇又能快速進入狀態效果很好。而對於複習課,我一般會在練習中穿插一到兩個遊戲,因為複習課一般情況下要把整個單元甚至好幾個單元知識整合,知識量大,點多,這樣孩子們很快會產生疲勞感,甚至有的知識根本無法記住重組,這時遊戲就成為調節課程的有效手段。三年在學完所有字母后,我就對所有字母進行復習,其中我穿插了利用身體部位寫字母其他學生來猜,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加深了對每個字母的印象。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遊戲比如Bingo遊戲,搶凳子等也是我在複習中經常用到的遊戲。

  總之透過遊戲,教師可以把枯燥無味的語言知識變成活靈活現的學習內容,寓教於樂,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遊戲中牢固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但教師在使用遊戲時也要注意:遊戲雖然有趣,但也不要在一節課堂上過多地使用,而且作為語言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遊戲的理由只有一個—幫助學生學習語言。

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2

  遊戲化教學

  什麼叫遊戲化教學?其實在字面上不難理解,遊戲化教學就是在遊戲中學習,遊戲與遊戲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遊戲教學與遊戲化教學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教學中應該是不同的層面,一個是點,一個是面。遊戲教學是針對某一個遊戲進行方法、規則的講解、示範或引導創編的過程,同時對參與者進行實際輔導的教學行為。

  遊戲化教學專訪李添財:

  隨著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遊戲作為一種益智的娛樂方式,給玩家帶去樂趣的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遊戲的沉迷,已經嚴重影響當代青年尤其是90後的健康成長,導致眾多年輕玩家荒廢學業、精神萎靡、三觀扭曲。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專家李添財先生卻提出“聽課不如玩遊戲”的言論,引起一片譁然。那麼,此言論到底有什麼含義呢?為此,我們對李添財先生進行了一次簡短的個人專訪。

  記者:李老師,在當今遊戲氾濫成災,嚴重影響當代青年健康成長的時代背景下,您為何大膽提出“聽課不如玩遊戲”的說法?

  李: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學生面臨各種學業壓力,多數又正處青春叛逆期,網路遊戲正好給這些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宣洩的渠道。而網路遊戲充滿刺激、誘惑、挑恤,容易勾起年輕人的征服心態。一旦接觸之後,遊戲的各種通關設定、虛擬情景就會誘導玩家一步步地沉陷於遊戲世界。其實從另一角度看待沉迷遊戲的青年,我們會發現,他們身上擁有不輕言放棄、追求成就感的鉚勁。如果我們能從他們這種心理特點出發,研究出一種類似遊戲一樣充滿樂趣與挑戰的教學模式,摒棄傳統的“聽課”方式,在玩遊戲中學習成長,也許能夠引導更多的年輕人步入正途。而“聽課不如玩遊戲”就是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標誌語。

  記者:說到年輕人愛玩遊戲。那麼,咱八卦一下,李老師您學生時代是否也喜歡玩遊戲呢?

  李:與眾多年輕人一樣,尤其作為理工宅男,我在中山大學攻讀軟體工程那些年,經常躲在宿舍打遊戲。不過我並不沉迷,而是作為一種放鬆的娛樂方式。因為那個時候我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正在進行軟體工廠的研究工作。因為軟體工廠的研發過程需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於是遊戲成了我釋放壓力的出口。可以說,遊戲也是陪伴我走過那段艱苦歲月的小夥伴。

  記者:原來是遊戲的發燒友,難怪李老師您“叛逆”地說出“聽課不如玩遊戲”的心聲。開個小玩笑,咱們言歸正傳。剛剛您說到,新型教學模式就像玩遊戲般刺激魅惑,那麼這種教學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呢?您給我們簡介介紹下。

  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模擬rpg遊戲模式,我們稱之為浸入式培訓體系。在這種培訓模式下,每一位學生對應一個“遊戲”角色,透過做任務、刷副本、打BOSS來獲取經驗值、財富值、技能點,玩遊戲過程就是學習成長過程。當然,這些都是遊戲術語,我想年輕人都聽得懂的。

  記者:這樣把遊戲和培訓結合起來,會不會讓學生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呢?

  李:我們引用遊戲的模式,是為了引起年輕人的學習興趣。當他們被我們的“遊戲”所吸引時,他們就會按照遊戲規則,一步步去做我們的學習任務。在做學習任務的過程,既是玩遊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也就是說,這兩者雖然看起來似乎目的不同,玩遊戲可能是為了通關,而培訓是為了學習,但在浸入式培訓體系裡面,二者卻是殊途同歸。將遊戲跟培訓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樂趣,同時,用遊戲的魅力引導學生一路通關學習,更能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正是在“遊戲”的驅動下,使得教學模式自然而然地從傳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而教育的第一主體也從老師變成為學生。

  記者:既然是從遊戲發展而來的教學模式,為什麼不叫做諸如“rpg學習模式”之類的,而叫做“浸入式培訓體系”呢?

  李:至於為什麼要將它命名為浸入式培訓體系而非其他的,關鍵在於“浸入式”三個字。這裡有三層意思。第一層,讓學生猶如玩遊戲般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第二層,給學生提供全真的環境,讓學生浸入到一個真實環境下學習。例如,給英語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英語環境,在此環境下學習英語,將“學以致用”發揮極致,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第三層,學生所做的通關學習任務,都是按照當前社會所需的技能和知識特地設計的,甚至是直接引用當前社會中的真實需求任務,讓學生浸入到現實社會中,避免所學知識與技能與社會脫節。

  記者:既然浸入式模式有諸多優勢,那麼它適合於哪些型別的學習或培訓呢?

  李:浸入式培訓模式如果運用得當,其實適用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其中英語的教學和培訓最適合採用浸入式的培訓模式,其執行的難度和成本較低。而在IT領域中的運用,是最能將此模式的優勢發揮極致的,但是執行的難度和成本較高,必須要有長期的試驗經驗和資料累積,才能較好地將浸入式教學模式應用到IT教學中。在這裡,我給出三點建議,想要構建一個滿足浸入式IT培訓的“軟體工廠”必須具備如下人才條件:

  1、運作過真實“軟體工廠”的技術專家;

  2、擁有多年IT培訓經驗的資深培訓師;

  3、熟悉國際軟體外包業務及現代軟體過程規範(如CMMI)的過程改進專家。

  記者:好的,那非常感謝李老師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為我們揭開“聽課不如玩遊戲”的真相。

  隨著科技發展,眾多高新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到教學領域之中,教學方式從原始的傳統教學到多媒體教學,再到如今多種教學模式的誕生,發生了多次的改革。雖然傳統教學有著明顯的弊端,但卻依舊被廣泛應用,而多次的改革也始終沒有動搖傳統教學在我國的主流地位。然而,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教學模式逐漸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新的教學模式必將更廣泛地被試驗並應用。那麼,浸入式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中能否使得教學更有效有質,到底能否能否被人們所接受,甚至成為未來一種主流的教學模式,還有待時間和實踐的考驗。那麼,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3

  有一調查:走訪多所幼兒園,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現象:幾乎所有口碑良好的幼兒園,也就是國家認可的一級一等園都不將識字、算術當做教學重點,而將孩子情緒、情感、習慣、行為的培養看得更為重要。而一些規模小、起點低的幼兒園則恰恰相反,他們招生時往往承諾,在幼兒園教會孩子識多少多少字、學會多少多少以內加減法。

  有一幼兒園園長在談到這個現象時說:在幼兒階段,情緒、情感、習慣、行為的培養比知識、技能的培養重要;孝的教育比幼兒的行為培養更重要。而有些家長,讓孩子死記硬背,甚至孩子兩三歲時就開始讀拼音、認漢字,顯然是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

  那麼,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學什麼?

  1、學會生活生存

  學會生存就是讓孩子掌握獨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識,以及各種動作要領。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學會的生活能力有:會穿脫、摺疊衣服,摺疊被褥,會繫鞋帶,會用筷子,會分發整理餐具,收拾桌子,會刷牙,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2、學會學習能力

  幼兒能自己探索、發現周圍的事物進行學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那麼對他今後的學習十分有益。而幼兒園各個領域開展的教學活動,都注重兒童能力的開發。比如科學領域的能力有感覺、觀察能力,概括分類、數量、形狀、時空等數學概念。幼兒園重視幼兒親自參與活動,透過不斷體驗、經歷,學習知識技能。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及創造力的開發。

  3、學會良好習慣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而行為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包括衛生習慣、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社會規則。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裡都包含了怎樣培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品德行為方式和對情感、情緒的把握、與朋友友好相處等的內容。

  4、學會“孝”

  現在的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幸福家庭中,有優越的生活環境,長輩們過多的照顧、寵愛、放任和袒護,致使獨生子女從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加上長期以來對青少年的教育中幾乎沒有觸及“孝敬道德”,致使他們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本該如此的錯誤認識。推廣幼兒在家中幫父母做家務,給父母洗腳等等一系列的孝親教育,使孩子的品行在幼兒時期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因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命題確定了遊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把遊戲融匯於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充分體現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幼兒提供平等表現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積極探索、主動活動、思維活躍,因此在幼兒園適時、合理地開展遊戲活動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用通俗的話來說:遊戲就是幼兒園現在使用的適合幼兒的教材。

  如今幼兒園教育課程和其他教育課程一樣備受關注,過去,我們單純的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作為幼兒園課程內容,存在著只重視室內教學,忽視幼兒的獨立性活動,只重視傳授知識,忽視幼兒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用集體教學形式和注入式教學方法,重視以老師為指導,忽視了以幼兒為主體作用等傾向。接下來,結合大家看了的上午的半日活動,我詳細介紹一下我們們是怎樣在一日活動中進行遊戲化教學的。

  幼兒一日活動是幼兒一日在園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內容。

  1、區域活動遊戲化

  區角遊戲是幼兒在遊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區角遊戲的區域包括角色遊戲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語言圖書閱讀區、音樂表演遊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等。角色遊戲區的教育作用在於:幫助幼兒瞭解人際關係。透過不同角色身份學習扮演適當的行為方式,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幫助幼兒學習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輪流、分享、協商、互助、合作等;培養幼兒大膽表達個人意願、情感、見解,能相互溝通,發展語言交流能力,實踐和嘗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表徵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發想像力及能創造性地反映現實;學習適度表達個人情緒,瞭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調整與夥伴間的相互行為關係。

  同樣在積木區可以發展幼兒的建構能力,學習建構技法;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認識基本形狀、數量關係;學習嘗試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方法、設計,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幼兒之間能分工合作,共同設計、建構,共同遊戲;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與人交流、表達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玩沙玩水遊戲區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物的性質;滿足幼兒擺弄物體和好活動的願望,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在沙水遊戲中,區別乾溼、冷熱、粗細、多少、深淺等不同的概念;活動後的收拾整理,培養幼兒清理、打掃的技能與習慣。

  在語言圖書閱讀區培養幼兒練習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養成聽、說、讀、寫的良好態度和習慣;培養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看、聽、讀的過程中,透過對圖書中的故事情節的感受、進行的模仿、學習和欣賞,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學習運用語言表達個人情感、需求、意願和觀點;促進幼兒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瞭解。

  透過這些這些區角活動活動的組織,充分發揮自選活動作用,使幼兒得到全身心的發展。

  (可根據自己班的區域設定詳細介紹幼兒在每個區域的所學所獲)

  2、教育活動“遊戲化”(結合自己的教育活動內容介紹自己是如何利用遊戲手段進行教育活動的)

  比如:在春暖花開的時刻,是幼兒接觸大自然的大好時機。讓幼兒認識春天,打破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方式,而是採取了“重生成”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自主、探索、合作的過程中,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春天。

  特別是像數學這樣比較枯燥乏味的活動,我們注重一種遊戲化的模式裡進行,這樣才能使幼兒對活動更感興趣,接受的更快。而不能讓幼兒進行一些機械的記憶,毫無趣味的教學模式會讓幼兒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及熱愛。所以,我們會採取科學的方法,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裡成長!

  3、戶外活動遊戲化

  豐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內容,為了進一步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精心設計、組織幼兒開展各種型別的遊戲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遊戲中,不僅鍛鍊了幼兒的身體,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智慧,而且能從中學習分辨事物、協調關係,甚至體驗社會。在開展遊戲活動時,首先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遊戲時間,恰當地安排室內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遊戲活動,並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遊戲材料,激發幼兒對現實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於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比如:我園老師帶領幼兒在戶外玩一些民間遊戲,將這些遊戲變換形式,使得這些老遊戲有了新的玩法。因此,我們對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間體育遊戲資料,進行進一步精心篩選和整理。在篩選時,充分注意遊戲的科學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選擇一些積極健康的、寓教於樂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體育遊戲。對精心篩選後的民間體育遊戲納入我園的園本課程之中,發放到各班。在班級開展民間體育遊戲活動時,民間體育遊戲小組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兒遊戲中,進行適宜的交流、示範和具體指導。這樣,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活動中,各種能力及意志品質都得到發展。

  5、課間過渡環節遊戲化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對各種教育活動既注意活動形式上的豐富多彩,又注意活動性質上的動靜搭配,讓不同類別的活動交替進行。如:在午餐過後、離園前的時間。我們會帶領幼兒做做小小的遊戲,可以是比較安靜的手指遊戲,也可以是趣味性較強的遊戲。

  總之,最佳化一日活動,不但可有效地管理好幼兒園的各項工作,更重要地是從各方面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幼兒的一日活動生動、活潑,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

  有人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其實強調的就是幼兒的玩樂天性和幼兒是在遊戲中獲得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我們幼兒園就是根據教育目標選擇遊戲主題,廣泛開展遊戲區角活動。充分發揮遊戲的教育功能。無論是遊戲環境的創設,還是遊戲內容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以全面發展為目的,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

  杜威指出:“並不是幼兒園課程都以遊戲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是強調遊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如果把遊戲理解為一種精神,我認為最直接的體現是:

  1、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2、關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強調兒童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

  3、關注活動的過程,將目標隱含在過程之中。

  希望透過觀摩今天的活動和我為大家詳細的介紹,能夠了解遊戲課程對孩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擯棄傳統的知識灌輸的認知,給予孩子真正適合他們的一些東西。

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4

  幼兒園教學遊戲化的探索,不僅改革了教學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觀的變革問題,我們要充分挖掘遊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遊戲中,讓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娛樂和學習的有機統一,使幼兒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

  在一些地區,越來越難的小學入學測試打亂了幼兒園應有的教學方式。圍繞升學指揮棒,幼兒園教育開始出現小學化傾向,大量講授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內容,如要求學齡前兒童會背多少唐詩,記住多少英語單詞,會算多少位的加減法等。有的幼兒園用教會孩子多少學科知識來擴大知名度,而家長也多以孩子識了多少字或會多少算術題來評判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其實,這些家長和幼兒園都走入了誤區。

  那麼,幼兒園應該教給孩子什麼?也就是讓兒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

  培養孩子良好品質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嬌生慣養,容易造成一些孩子對事冷漠無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要求別人關心他,為他服務。而另一方面,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體健康極為重視,卻很少考慮如何使孩子學會同情、關心和幫助別人。這給幼兒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對幼兒園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樹人先樹己”。幼兒年齡小,模仿能力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處處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良好習慣。

  把品德教育貫穿於各科教學與一日活動之中。如在語言教學中,透過故事、詩歌等培養孩子團結友愛、互相謙讓、懂禮貌、講衛生、愛勞動、守紀律等良好品德;在常識教學中,透過讓孩子瞭解祖國的名勝古蹟,認識國旗、國徽、少數民族等,培養孩子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情感;在體育遊戲中培養孩子不怕困難、遵守規則、堅強等良好品德。

  注重為幼兒找生活中的榜樣,用真實感人的`榜樣形象激勵他們。當一個人在心目中樹立了崇拜的偶像,他就可以找到自己與偶像之間的差距,給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增加對生活的熱情、激情和活力。

  注意家園聯絡,取得家長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品德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絡,使家園教育保持一致,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鼓勵孩子大膽創新

  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幼兒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黃金時期。同成人相比,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強,沒有過多的思想束縛,敢想、敢做。那麼,怎樣對幼兒實施創新教育呢?

  首先,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幼兒創新精神和創新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是科學,教育是藝術,教育的本質在於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教育的發展和突破;教學的生命在於創新,沒有創新,教學就僵化就停滯了。試想,倘若施教者觀念陳舊、方法保守、手段落後,又怎能培養出創新人才?

  其次,應鼓勵幼兒大膽創新,併為其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如一位教師在講《司馬光砸缸》一課時,有學生提出:司馬光是透過砸缸把小朋友救出來,用其它方法也可以把小朋友救出來,比如“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把缸推倒”等都可以。老師首先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接著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能在最短時間把小朋友救出來,孩子們透過討論明白了:“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時間來不及,“把缸推倒”力量達不到。討論結果是用砸缸的方法能用最快的速度救出落水的小朋友。由此看出,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引導學生多向思維。

  在全球化浪潮推動下,如何培養孩子成為國際人,擴充套件他們的胸襟與視野,發展孩子的創造能力、合作能力和適應能力等,這些都給幼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但國際化絕不是放棄自己,近日在三之三雙語幼兒園教學成果發表會上,孩子們的精彩表現讓我們看到了東西文化的巧妙融合。

  新增評論——幼兒園到底該教孩子什麼?或許,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故事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有人問這位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一生當中最主要的東西?”

  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答道:“幼兒園。”

  “在幼兒園您學到了什麼?”

  學者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專家觀點

  多關注孩子情感和習慣培養

  “過早教給幼兒知識,如同一把剪刀,將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們由天鵝變成了家鴨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慶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家曲虹打了這麼一個形象的比喻。她說,幼兒教育是孩子良好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如果這個時期沒有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孩子將來要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幼教專家孫毅表示,童真童趣和玩耍遊戲是幼兒的權利,兒童最初的學習方式就是玩,幼兒園教育應當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致力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紮實的身體基礎和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等,使其能一生持續地學習,有質量地生活。

遊戲化教學工作總結5

  月29日,我們在園領導的帶領下來到南京師範大學貽芳報告廳,聽了幼教專家許卓婭教授關於“幼兒園遊戲化音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精彩報告。報告分兩大塊——現場教學活動和各大幼兒園精彩講座,為期共三天,聽完這三天的活動和講座以後,使我深受啟發,受益頗深。

  本次講座許卓婭教授給我們明確的講授了什麼是音樂、音樂的型別、如何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等等,透過她的講授,以及12節現場音樂活動,再結合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會發現諸多的問題所在,使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在幼兒遊戲化音樂教學中,我們最注重的是什麼。

  孩子在學習音樂活動時我們一般只注重他們的結果,只要孩子最終學會了這首歌、這個舞蹈就行了。而忽略了過程,那什麼是過程,就是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會做人,做學問,做事情,追求並獲取的成長快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應與幼兒的遊戲結合起來。平時,我們只注重了傳授,而且傳授的是沒有創新的老遊戲,例如《貓和老鼠》,我們一直都在用傳統方法學習唱歌,孩子們對它們已失去了濃厚的興趣,而許老師給我們現場互動的貓抓老鼠音樂遊戲,使老師們個個都積極參與,我想,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不斷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獲取知識。

  二、幼兒遊戲化音樂中的遊戲如何來創編

  如何來創編幼兒音樂遊戲,這一直是我們工作中的困惑,我們以前在遊戲創編上存在諸多問題。在選音樂遊戲時,侷限性太強。總想孩子應該運用兒歌音樂較好,其實,節奏感較強,幽默風趣的流行音樂仍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創編遊戲動作易忽略孩子的年齡特點,動作較難,只注重了動作的優美,而缺少來源於孩子生活中的動作,例如孩子的拍臉、撓頭、說話交流等都可以成為遊戲中的動作,這些動作幽默風趣,孩子易做,他們就會特別感興趣,特別對年齡較小的幼兒,我們可以運用適當的重複動作來降低難度,使他們很快掌握,提高對遊戲的興趣。創編遊戲時,孩子參與創編的機會太少,使孩子的自主表現能力及豐富的想象力發揮不夠,例如在玩音樂遊戲《老鷹捉小雞》時,老師對幼兒示範好老鷹、小雞動作,講解遊戲方法,幼兒照做就行了,如果我們讓孩子來模仿老鷹和小雞的動作,進行創編,我想孩子會更有興趣。

  三、教師人格的魅力對孩子進行遊戲化音樂教學的影響。

  許教授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她對工作的熱情,對音樂的感受,在遊戲中那種自我陶醉、自我大膽表現,那種忘我的精神感染著在場的每位教師,使大家積極參與遊戲,享受遊戲的快樂。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那位放音響的師傅,每一節活動,當孩子們跟著老師在遊戲、做動作時,他在音響室裡模仿的可開心啦!我想大人如此,那孩子一定會更感興趣。這就是老師的魅力,一種超越自我的魅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