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爾克斯對話的作文1000字

與馬爾克斯對話的作文1000字

  “馬爾克斯的去世給哥倫比亞留下了一千年的孤獨和悲傷!”當得知馬爾克斯逝世的訊息,哥倫比亞總統這樣說。2014年4月17日,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逝世,百年孤獨,就此掩卷。世界文壇從此開始又要經歷多少年的孤獨呢?這也許又是百年孤獨的開始。

  馬爾克斯死了,他的思想與靈魂卻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當我再回憶起他經歷的人生和留下的作品時,就如同與他進行著穿越生死的'對話。

  沒有與生具來的天才,馬爾克斯的文學道路也充滿曲折坎坷。輟學,被退稿,流亡歐洲,他依然沒有放棄寫作的原因就是童年時就有的那一顆熱愛文學的心。《百年孤獨》面世前的四十年,他既經歷過名家的無情打擊,也經歷過生活的流亡落魄,但若是沒有前面四十年歲月的積累,又怎會有他登上頂級文學殿堂的輝煌。

  說到《百年孤獨》,這應是馬爾克斯最偉大的成就了。讀他的書,就好像和他聊天,是思想的交流。他一開始就拋給我們一個問題:他的“孤獨”是怎樣的一種孤獨?是他自己在坎坷人生中的孤獨嗎?是他年輕時作為一個憤青的孤獨嗎?還是一種人類的、人性的孤獨?

  我覺得都不是。我記得他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的題目是“拉丁美洲的孤獨”。他在演講中沒有說到自己的孤獨,也沒有泛泛而談文學或人性的孤獨,他只談了第三世界的孤立和歐洲對它的不理解。在《百年孤獨》中,冰塊和鏡子是經常出現的兩個意象。冰是冷的,隔絕、冷酷,鏡子可以把隔絕無限地複製。鏡子城市中濃縮著千萬個拉美的城市,它們被強鄰壓榨,被世界遺忘,陷入孤獨,成為“命中註定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這孤獨,就如同書中人物身上長出的尾巴,是拉美人異化的產物,“孤獨”就應該被理解成“孤寂、死滅”。我讀了好幾遍《百年孤獨》,讀出了他的呼籲深沉得現實,讀出了他的思想高遠得孤傲。

  他還告訴我,他對這個世界是有濃濃的愛的。是啊,一個對世界沒有愛的人,怎能寫出如此關注社會現實的作品?他曾為讀者寫過一封告別信,信中充滿了對人們的愛和對生活的渴望:“我會使每個人都瞭解他們皆我所愛,我要懷著愛而生活。”“保護周圍你愛的人吧,告訴他們你多需要他們。”七十二歲的他患了淋巴癌,寫下了這封告別信,之後,他與癌症抗爭了十五年。

  與馬爾克斯的對話,我能聽到的聲音不多,但理解與收穫卻很多很多。堅毅的品性、孤傲的思想,還有那一份關注人類與現實的大愛,深深觸動了我,也必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就如同莫言所說:他發明了讓自己永生的方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