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作文1000字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作文1000字

  一、本書簡述

  這本書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中國哲學的研究物件,背景、方法論進行了分析;第二部門按照時間順序對先秦諸家開始到新道家、新儒家、佛教思想等主要觀點和相互之間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對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並對本書進行了總結,

  二、收穫和感悟

  一是以人為本.作者介紹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這和以往接觸的哲學不同,以往學習的哲學中,強調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等問題,過於抽象,很難和個人生活聯絡起來,並和自己的人生意義聯絡起來.而從對人生的系統反思這個角度出發,讓我們對哲學的功用和意義有了深刻的瞭解.特別是對人的四種境界的劃分,讓我們對哲學的妙用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二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做過人生的反思和總結.如年末,對自己一年的生活、經歷的事情、閱讀的書籍等等進行總結.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但很多這種反思總結中,多數流於流水賬,對為啥這樣做?這樣做是受何種觀念影響?這種觀念從何而來?都知之甚少.

  三是發現每個人受固有環境和社會流行觀念的影響巨大.例如中國農業社會的特點,讓中國人喜愛直覺思維,比如我們的繪畫、我們的音樂、書法,都是世界直接形式的模仿.思想中的中庸,否極泰來等觀念,都和中國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有緊密聯絡.

  這不僅讓我們反思,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受什麼觀念的影響.或者說,是什麼觀念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生活方式,其在歷史上,已經有千萬次人都經歷過了,但如何才能發現自己觀念的侷限性?如何知道是那些觀念在影響或決定我們的生活呢?

  四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觀念,這裡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格物致知,就是每天學習新的知識,一種是領悟,真誠地去做事,達到心和宇宙統一起來,所謂致良知的方法,一種是敬,抱持者對世界的敬愛的態度,來生活.

  例如前一階段看一本書上,一個志願者到利比亞去工作,透過其工作經歷,他人生的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已經不侷限於單純的原來,醫院、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他在瞭解這個世界的過程中,觀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五是哲學為啥重要.哲學就是透過思維找基本規律.哲學是最高層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下面還有n層的東西,如基本方法、普遍方法、邏輯、技能等.學習哲學就要以興趣和實用為導向,定下你的目標,要讓哲學成為你的思考方式,想要讓自己具備觸類旁通、解決問題、正確決策、創新等重要能力,非讀哲學不可.

  例如,我們學習數學就知道,數字是一種抽象,函式是對數學規律的抽象,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建立數學模型,這是另一層次的抽象,在此基礎上,還有數學哲學和系統動力論,是對數學的更高層次的抽象.

  七是學習哲學的方法

  認識哲學,瞭解哲學,懂得哲學的體系和邏輯原理,並將這一原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之中.學習哲學需要技能+意識+學習材料.如批判性思維是意識的儲備,可以幫助你迸發學習熱情,形式邏輯是技能的儲備.

  如在管理理論學習中,透過管理理論的發展,可以在理論中找到共同之處,看到人的思維的軌跡;如我們可以發現杜邦分析和麥肯錫方法對應的形上學;羅傑斯的心理諮詢方法對應的存在主義‘達爾文的系統動力論對應的馬克思等等.在設計研究中,有設計方法論,仿生設計學等等.再如笛卡爾建立了普遍數學,只以順序和量化關係為考察物件

  八是新學到的一些哲學知識.一是哲學的方法論,負的方法,和正的方法,其中正的方法,是數學的方法、邏輯分析的方法;負的方法是採用不是什麼的方法.由於哲學的反思的性質,它最終必須思想從邏輯上說不可能成為思想的物件的“某物”.這種思想物件用負的方法可能更加清楚.二是中國哲學中的修養方法,無外乎誠和敬.透過誠對待思想,敬對待世界的終極理念,來不斷完善自己,實現天人合一的.三是哲學的根本之爭,是觀念論和實在論的爭論;

  三、精華摘錄

  p2哲學家必須對於人生反思的思想,然後有系統地表達他的思想,人生論、宇宙論、知識論都是從這個型別的思想產生的;

  p4哲學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指關於實際的資訊),而在於提高精神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的價值;

  p6中國哲學的價值在於,成為聖人,聖人的最高成就是個人與宇宙的同一;

  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24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概念的型別有兩種,一種用直覺得到;一種用假設得到的;直覺得到的概念有三種可能的型別,已區分的審美連續體概念,不定的或未區分的連續體概念,區分的概念

  p43孔子強調仁和義.義是指事之宜,即應該;仁強調,不光是指魔一種特殊德性,而是指一切德性的總和;

  忠,肯定方面是指己之所欲亦施於人;否定方面是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知命,是指承認世界本來存在的必然性,對於外在的成敗也就無所縈懷;

  p47孔子三十而立,是指他這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四十而不惑,是指他這時候已成為知者,50,60而知天命,是指認識到超道德的價值.

  p82惠施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發現了超乎形象的世界;

  p103獲得幸福的方法莊子,自由發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們得到一種相對幸福;

  聖人由於對萬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不受世界變化的影響.用這種方法,他就不依賴外在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可以說已經得到絕對幸福.

  p153法家韓非子.勢:是指權利,權威;法:是指法律法制;術是指辦事用人的`方法和藝術,也就是政治手腕;

  p222新道家.聖人高度理解萬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萬物變化的影響.他以理化情

  p232佛學的一般概念,宇宙的心的概念,和形上學的負的方法;

  覺悟的確切意義.是指個人與宇宙的心的統一,或者說與所謂的佛性的同一;

  中道宗的方法,所謂二諦義.第一層次,普通人以萬物為實有,而不知無.第二層次,說萬物是有,但是說萬物是無也是片面的;事實上,有就是無;應當說不片面的中道,在於理解萬物非有非無;第四層次,中道在於不片面,意味著進行區別,而一切區別的本身就是片面的.

  這個否定一切,就可以達到莊子哲學中的坐忘,佛家稱之為涅槃;

  p267新儒家.自然界的規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創造的;這歷來是柏拉圖的實在論和康德的觀念論爭論的主題

  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廊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時豪雄;

  哲學的推理,形上學的推理,其出發點是中有某事物存在.

  哲學史對於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由於他的反思的性質,它最終必須思想從邏輯上說不可能成為思想的物件的“某物”

  人生的境界.可以概括為四個,自然境界.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他社會的風俗習慣.、功利境界.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

  道德境界.還有的人,可能瞭解到社會的存在,踏實社會的一員.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情;天地境界.可能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

  四、哲學入門書籍推薦

  1.反哲學入門

  2.思想的力量

  3.西方哲學簡史

  4.大問題

  5.你的第一本哲學書

  6.哲學的慰藉

  7.哲學淺說

  8.我的半生傳奇蔡志忠

  9.牛津大學哲學入門

  10.康德哲學講演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