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的成語故事

迫不得已的成語故事

  成語解釋: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成語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將為皇帝定立妃後,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

  成語簡拼:PBDY

  成語注音:ㄆㄛˋ ㄅㄨˋ ㄉㄜˊ 一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迫不得已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情願。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迫,不能讀作“pǎi”。

  成語辨形:已,不能寫作“己”。

  成語辨析:迫不得已和“無可奈何”;都含有“毫無辦法”的`意思。但迫不得已僅用於自己;強調“出於逼迫”;“無可奈何”可用自己;也可用於別人(表示對別人沒有辦法);並沒有“出於逼迫”的意思。

  近義詞:無可奈何

  反義詞:自覺自願、甘心情願

  成語例子:他這樣做,完全是迫不得已。

  英語翻譯:not other way

  日語翻譯:やむを得(え)ない,…ざるを得ない

  俄語翻譯:ыть вынуженным

  其他翻譯:<德>sich gezwungen sehen,etwas zu tun<法>être obligé,contraint

  成語謎語:為妻罵妾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宋江救了閻婆母女,閻婆把女兒嫁給宋江,宋江並不怎麼喜歡閻婆惜,而閻婆惜勾搭上宋江的同事張三,閻婆惜抓住宋江與梁山泊晁蓋交往的證據,向宋江索要黃金100兩,宋江見閻婆惜鐵定心要敲詐他,迫不得已殺了她就上梁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