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四講》讀書筆記範文

《品味四講》讀書筆記範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味四講》讀書筆記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味四講》讀書筆記1

  《品味四講》是蔣勳先生在工作、生活時所寫,所謂“四講”,則是從“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來闡述生活中的美學,時刻提醒我們要細細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衣

  老公單位的一個領導被作為媒體方邀請參加某明星的婚禮,為了參加這個婚禮,這位領導特意到奧特萊斯買了一件時裝,花費近萬。而這件衣服的用途,只為這一次赴宴。

  記得有一次看BTV的每日文娛播報,一位記者採訪女星們平日裡是否喜歡穿著高跟鞋,得到的回答是,“高跟鞋只是我工作時候的穿著,我平日裡愛穿運動鞋或平底鞋。”所有回答,無一例外。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我們總會在換季的時候,開啟盛滿衣物的衣櫃自言自語,“我都沒有衣服穿了”,言外之意是,我缺少那麼幾件漂亮時髦的衣服。但是當我們真正買了那些時髦的衣物後,可能僅僅只是穿過一兩次,然後丟入衣櫃,成為其中的一個擺設。而那些隨手拿來舒舒服服地就穿在身上的永遠都是那幾件純棉上衣,或者運動褲。或許從這些衣服中,我們看不到所謂的潮流,但是我們依然會喜歡穿,願意穿。因為這些衣服已經與我們的身體非常貼切,甚至融為了一體,彷彿成為了我們的一個朋友。

  所以,選擇衣物時,要考慮到自己平日裡的工作需要和生活喜好,一味地追求時髦,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反而適得其反。

  食

  老公和我的老家,一個湖北,一個東北。每逢過年,都是一年一家輪著來。今天回的湖北,工作還沒結束之前,就和老公計劃著,回家要吃熱乾麵,紅菜薹,蘿蔔絲……

  熱乾麵是湖北的一大特色,將事先已經煮熟的鹼水面再次下入沸水中,稍微煮一下撈起,然後淋一勺麻醬,撒上蔥花和豆角鹹菜,吃之前拌一拌,唇齒之間,醬香四溢。偶爾有一次逛家樂福,在超市一角居然看見有熱乾麵賣,包裝像袋裝泡麵,買到家後,按著說明操作,吃到嘴裡,就像泡麵拌了些麻醬,哭笑不得。儘管時代在進步,但速食並不一定能完全複製那些美好的味道。

  紅菜薹是冬季裡湖北鄉下田間地頭的一種菜,作為一個北方人第一次見到這菜,就被它的口感吸引了。婆婆在做這道菜的時候,並沒有新增各種調料,僅僅是油和鹽就烹飪出了美味。更有意思的是,紅菜薹是紫色的,但是在炒過之後,綠中帶紫,非常神奇。在北京時,我也曾經在菜攤上買到紅菜薹,但是口味卻始終不及婆婆家的味道。

  所謂美食,並不一定是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我們思念的或許是一種田間地頭的青菜,或許是一種街頭巷尾的小吃,這些不僅是口感上的享受,甚至會把我們拉回到某個片段中,帶到當時的那段回憶裡。

  住

  我自小生活在農村,小學時老師為了激勵我們好好讀書,總會說“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意思是努力學習,將來有一天,走出這個貧困的農村,到大城市裡去生活。然而事實證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在我剛剛小學畢業那會兒,家裡就安上了電話,儘管依然是平房,儘管依然住在鄉下。

  上了大學後,還曾經一度認為,鄉下還是不如城裡方便,用水還得自己挑,冬天自家燒爐子,遇到風向不對的時候,各個房間煙霧繚繞,嗆得人鼻涕眼淚直流,而且溫度比不上樓房,當時立志要給爸爸媽媽在縣城裡買套樓房去住。但是爸爸媽媽卻一直認為,住在鄉下非常好,又寬敞,又清淨。

  隨著認知的不斷提高,我現在終於體會到父母嘴裡住在鄉下的好,村頭的沙子路早已修成了柏油馬路,一日四、五班公交車,到縣城只要十幾分鍾;家門口有一大片菜園,春播秋收,父母不會太累,還能鍛鍊身體,夏天到秋天的大部分時間,不需要下班去跑菜市場,自己的菜園就能解決,保證新鮮。夏天在自家的院子裡乘涼,冬天在自家的火炕上取暖,悠然自得。

  住在鄉下,沒有上下班交通的擁堵,沒有喧囂的車水馬龍,夜幕降臨,點點燈火,一切歸於平靜,這是多少住在大城市的人們嚮往的生活!

  行

  春節之後,我抽空回了趟東北老家,選擇鐵路運輸,儘管從北京到老家僅400多公里路程,因為沒有快速鐵路經過老家的小縣城,我所坐的火車要行駛將近9個小時,儘管滿心期盼著京沈高鐵的開通,但是這次旅途卻也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放下了心中的焦急,享受這段旅程,隨身帶了本《離開北京去大理》,這已經是第二遍讀這本書了,書中的文字並沒有多麼華麗,可以說是樸素。書中講述著她和老公蟲子每天的簡單生活,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聽到了什麼,看見了什麼,絮絮叨叨,彷彿一個老朋友在和自己聊天。貫穿始終的是,放慢速度,用心體會當下生活。

  《品味四講》一書中也說,現在的人們每天都在忙著,一個“忙”字,讓多少人“心靈死亡”。在我們日常的行進中,過度地追求速度,忽律了沿途的風景。呼籲人們把自己的速度放慢後,會有不同的感受從心底生出來。

  寫到最後,要和大家分享一段蔣勳先生的話:

  如果從誕生到死亡是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那麼我寧可慢慢地透過,或者甚至放棄高速公路,我去走省道或者迂迴的山路,這樣是不是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我的生命可以拉到更長的距離。

  《品味四講》讀書筆記2

  今天利用下班的空餘時間去了瓊臺書院的圖書館看了蔣勳的《品味四講》。

  我感覺真的是挺好看的,有很多的語言真的是深有感觸的.,講得真是契合我的心啊。像有這麼一句話,所以的文化真的是產生於悠閒中,真的是這樣的,不僅僅在蔣勳的書本里看到過這句話,在其他的書本里也看過這麼一句話。記得在麗江的時候,在麗江的山頂上看到一家買茶葉的店主,和他聊天真的是學到了很多啊。他也沒有什麼煩心事,早上不急不慢的來到自己的店裡開店,遇到有緣分的客人就會和他聊天,如果真的是聊得興致起來的時,大家都會互相品茶聊音樂,如果真的很喜歡茶的話,就會在他家的店裡買一些茶葉。他沒有了經濟的負擔,對物質也沒有那麼大的要求,所以就會發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喝茶,聊文化,聊天。所以很多文化都是產生在悠閒中,真的是深有感觸啊,因為沒有工作的壓力,精神就會很舒坦,心情會很愉悅,就會尋求文化上的滿足,所以有這麼一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真的是很喜歡這句話啊,所以閱讀書籍還是有很大的用處的,讓我自己知道怎麼寫東西,讓我知道生活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所以我就真的很想做一個悠閒的工作,是啊做飯真的是成了愛的傳遞和分享啊。所以我就是有時候挺喜歡做飯的,因為覺得有時候做飯真的是一種藝術啊,怎麼把自己的食材烹飪出美味的一桌,當很愉悅的享受自己親手做的美食時,自己都會覺得很享受啊。

  工作閒了,我就有很多的事情,做自己想要的做的事情,我可以去閱讀,我可以練舞蹈練瑜伽,我可以徒步可以散步,可以寫東西。真的是有很多的事情是可以做的,所以真的是好想有一個悠閒的工作,沒有財務的負擔,只有實現了財務的負擔才能實現精神的自由啊。但是有時候不能太過於貪慾啊,還是學會滿足的啦。所以給自己一個目標,每天去瓊臺閱讀一本書,才能是完成自己的任務,才能讓自己的一天有著滿足感,你說呢。是的你說得非常對的,因為平常工作真的很累的,沒有自己的自由的時間,所以利用晚上的時間,寫寫東西,看看書籍,聽聽音樂。還是一種很美好的享受的,所以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還是非常最重要的。對於我來說家庭真的非常重要的,比工作還要重要,所以要把家庭經營好,把工作和家庭經營好,是非常的主要的。所以相信我你會有一個很美好的家庭的。

  《品味四講》讀書筆記3

  讀了蔣勳的品味四講,有關於衣食住行,很是歡喜。

  蔣勳講吃,很多人,沒有用心的做,用心的感受,用心的吃,即便是一個肉丸,因為摻雜了幾代人的心血,所以我們家的肉丸是不一樣的。吃是一門學問,可是更是一種心情。從選擇食材,感受食材成長的過程,想想他的味道,從形狀,顏色,大小感受是不是一個好吃或者成熟,然後是料理過程中的味道,各種烹飪的方式方法。有時候會發現,一樣的食材,儘管是一樣的料理步驟,可是過程是慢功,細活,有沒有用心感受體驗整個過程,做出來的味道,其實是不一樣的。

  講住,有些人有房子,卻不是家。不在於大小,不在於租的還是買的,居者有用心收拾,帶了自己的氣息,有了家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又由小家,連結到周圍環境的和諧,又到大的城市規劃,住也是文化的傳承。生活的美學是一種尊重,生活的美學是對過去舊有延續下來的秩序有一種尊重。

  又講穿,是人與衣物的連結,“這件衣服跟我皮膚的觸感,那雙鞋子跟我的腳走路形狀產生的感覺,或者一頂帽子帶久之後,好像慢慢變成朋友的關係,我稱之為服裝的體溫,去感覺一下服裝的體溫,我相信這是服裝美學一個非常不同的開始。“蔣勳講穿,要了解衣物的由來,歷史,選擇自己喜歡的,愛惜自己喜歡的,就像之前所講的英國貴族一樣,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又如斷舍離裡面,不是亂買一通,而是選擇自己喜愛的,有品質的,那麼當一個人穿上自己喜愛的衣物後,那種心情,歡喜是不同的。我總覺得,人與物其實是相互影響的,一樣事物,到了你的手裡,便有了與你一樣的氣息。

  蔣勳講行,其實更加是講人生之行,“我們的一生,從生到死,可以走得很快,也可以走得很慢。如果匆匆忙忙,好像從來沒有好好看過自己走過的這條路兩邊到底有什麼風景,其實是非常遺憾的。我覺得這一條路可以慢慢走得曲折一點,迂迴一點,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蔣勳所言之生活美學,是“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視覺、你的聽覺,可以聽到美的東西、可以看到美的東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嚐到美的滋味,這才是生活美學”。

  蔣勳的品味四講,最主要的,是慢下來,用心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好自己身邊的事情,進而影響到小家,環境,一個城市。我想這也就是大學禮記裡面的格物的精神吧,格物也是對事物的尊重,深入和極致。也是最近大家常常提及的匠人之心,如庖丁解牛,已是大美。

  有關於此,我想美或者幸福,大概就是生活裡的細節,是鬆弛有度的自我掌控和把握,是心慢下來,細細領悟的一種能力。

  《品味四講》讀書筆記4

  《品味四講》是大陸發行改的名字,之前叫《天地有大美》。是作家蔣勳透過食衣住行四方面來表達自己對美學的見解和建議。目錄之前是幾幅蔣老家裡各種擺件的照片。照片很細膩,顏色很重,光和影的配合體現出的照片反映了一個文學老者對生活的一絲不苟和獨特見地。每一幅圖片都有書中一些經典的句子搭配,很突出中心。全文蔣勳貫徹的主題思想就是要慢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達到一種美學的和諧。

  談論食,蔣老用了較多的篇幅來闡述。畢竟,我們中國人對於吃是非常講究甚至苛責的。所以說起來會費些筆頭。對於吃,不同名族有著自己不同的飲食文化、原材料和加工方法。談到了蒙古人不吃海鮮,但是南方人也受不了頓頓羊肉。法國人吃一頓飯要三四個小時,一頓飯可以吃的讓彼此感情遞增。日本人對於壽司、生魚片的製作嚴謹講究,做出來的味道很地道。而且他們的飲食文化被傳承的滴水不漏。對於美食,可能不是出自知名大飯店的後廚。也許往往來自某個小鎮的小巷,或者來自兒時的味道記憶。就如蔣老全書念念不忘的新竹城隍廟的貢丸和米粉,還有童年母親自己種的那一把綠油油的空心菜配白米飯。對於吃還可以昇華到民族美學層次。所以吃體現的是民族的美學。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給中國沒事留下得不僅僅是美食,更多的應該是美食的文化。歷史越久的文化,薰陶出的美食越複雜。所以我們總喜歡拿我們的美食與美國的快餐來作對比,但是一個二三百年曆史的國家還來不繫統自己的美食文化,它有如何能與中餐相提並論呢?無論是酸甜苦辣鹹,只有自己慢下來細細品味,對食物用心,對食物講究,才能豐美一個人的生命的菜餚。

  關於服裝,它除了能給人帶來禦寒遮羞的作用意外,還表達著更多的意義。有民族的服裝特色鮮明,有的卻找不出來什麼是自己本民族的服裝。這是一種必然趨勢,因為全球化的趨勢必然會使服裝風格產生某種攻擊性,與文化侵略類似。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自己的服飾往往在重大慶典上才會被使用,大部分日常生活時是被簡單的襯衫牛仔褲所替代。然而也會把人分成不同等級,也就是服裝產生了階級。那些政客往往是西裝筆挺,看上去很不親民。而普通百姓是不會天天穿著西服去掃大街,開店賣小吃或者其他一些職業。

  為什麼是名牌價格貴很多,因為有文化在裡面。比如原材料的來源,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亦或是這個品牌的歷史文化,這些都是價格高的來源。但是名牌的衣服不一定適合你,尤其是歐美的名牌穿在亞洲人身上不是很和諧。我們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來舒適自己。比如蔣老朋友送的一件襯衫,因為喜歡從來都是用手來洗,並且很享受用手揉搓衣領去除汙漬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給自己選擇有文化的服飾,譬如一件母親親手織的毛衣。款式也許不流行,但是真正的情感編制在裡面。那是無法估量它的價格。所以關於衣之美,衣服的選擇一定要從適合自己,彰顯性格來打扮,穿出你自己。

  住。房子不是家,如何把房子變成家。房子要去經營、關心、佈置過才叫家。房子的地理位置,通風走向,佔地面積。這些都是一個房子的硬體。我們要用情感這個個人軟體來美化它。在住這個章節裡,蔣老一直引用陶淵明的一句是:“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所以,一個人對於一個家的依賴,在哪都不如“窩”在家裡自在。一個住家品質體現一個人的人文素養。現在人裝修,千篇一律。進他家和別人家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出了家門沒有哪個地方值得去回想,去體會。而且,那些開發商建造的房子醜陋不說,周圍的環境也是和廣告上的千差萬別。同時,在某某開發地之前可能是摸個歷史建築。因為現代人的對物質金錢的追求,使得那些文化,那些傳承被擯棄。這一切的原因就是生活的快節奏來不及讓人去反思自己的食衣住行。才使得那麼粗糙,不能登堂。對於住,我們要保護。保護小鎮文化,保護自己的品味,保護老祖宗留下得各種建築文化。放慢節奏,用心去住。

  交通較之以前,發達的不止一點點。特別是近一兩百年工業的飛速發展,科技不斷髮達。從牛拉馬馱,到現在的飛機火箭,速度是成幾何式增長。老百姓的日常離不開車,近兩年來私家車數量的井噴造成的上下班擁堵在路上。這樣是不美的。有時候選擇不一樣的方式出行也許是可以帶來沒得體驗。上個世紀,腳踏車是一種奢侈品。後來有了車,腳踏車就不在那麼耀眼。而現在社會現象反映出,騎腳踏車有事一種奢侈。因為它更健康,更與眾不同,更應該被倡導。

  有時候人應該慢下來停一停,看看沿途風景。像古時候修建的亭子,就是讓你來停下來,看看亭子周圍的美景。快有事後固然時候,縮短時間提高效率。但是有時候,需要剎車來調劑生活。太快的速度會讓人暈眩,從而身體就會來鬧反抗。就把人生開成一次開車,一直開的很快選擇走高速,那麼你的人生也就會匆匆而過。我們可以選擇省道,縣道來慢慢享受欣賞。太快的人生,就是忙——“心亡”。所以人一定要在再快的時候停一停慢下來。來愛生命,欣賞生命的可能。

  讀完《品味四講》,發現自己吃的太隨便,穿的不講究,住的也沒那麼有文化,行的更是糊里糊塗。顛覆了我食衣住行的三觀。所以,乘著新年立馬改善調整。真正的去品味食衣住行,活出美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