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5年高考滿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

浙江2015年高考滿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

  一位文人,在不同時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總是會有出入的,他們的人品與文品,不免會隨之有變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如其人,足矣滿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則為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①題目自擬,觀點自定。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提示

  中國傳統強調“顏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養性的手段;外國則認為寫作僅是一種技藝,與人品無關。如果從這方面切入,會寫出不一樣的文章。

  除此,如果聯絡現實,“顏文不一”的例子,時常可見。新聞上經常看到“語言腐敗”的例子,官員在位置上,對反腐敗等問題誇誇其談,然而實際上自己就是一個腐敗的人。

  學生也可以聯絡自己,平日裡的命題作文,有多少是假話,空話,套話。這也都是語言的腐敗。當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亞,文章是這麼的棒,人是這麼的小氣;也可以想想創出瘦金體的宋徽宗趙佶。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

  【優秀吧作文】

  文如其人,足矣

  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還是“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我想,任何一個人都無法給出絕對的答案:一致、不一致或居中。這正如人們對羅蘭•巴爾特關於讀者的誕生是否必須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即“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死了”的爭辯。但是,人的心裡都是有一杆秤的,總有關於自己心底最真實的想法,而我也來說說對於“文章”與“人品”是否一致的淺陋見識。

  無論是古時,還是在現代,縱然有這樣一些,在寒窗苦讀了十幾年之後學會了用文章這個載體進行標榜包裝的人,他們虛矜矯飾、時髦跟風。不說那詩風廣闊、滿篇仁義道德的楊廣——隋唐兩代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實則橫徵暴斂、殘民以逞;也不說如今物慾橫流中昧著良心寫下一篇篇偽裝的文章,有其暗藏著的用途的人。

  我只說,這讓我想起了孔夫子關於“文質”的關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更讓我想到了孔老夫子“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的“仁”與“禮”的關係。因此,我不排除世上有小人——表裡不一,也不排除文章與人品,實則相悖。

  然而,我始終相信,瑕不掩瑜,文如其人。

  從一個做了近20年學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如今從教數年的青年教師,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所學的文章是如此充滿著強大正能量,你能想到的所有景仰的字眼都可以用在對它們的評價上。我可以熟練背誦出如詩一樣的“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在特定時期朱自清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澱和對自由境界的嚮往的逼真寫照;我還能閉著眼睛在秋雨天感受“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悽清意境,看見一個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丈夫離世而孤獨、寂寞、抑鬱的易安居士。我更能深刻感受“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的文字背後,深藏著那忍受宮刑只為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記》的太史公……

  如此的文字與情感表達,我讀不出他們的虛情假意、矯揉造作,我只看到他們的真情流露。

  因此我不想再回顧那讓人看著充滿希望與快樂、如此珍惜與感恩生命卻出自一個盲聾人之手的海倫凱勒的《假如三天光明》,那樣的文字閱讀,讓我感到希冀的'同時,有些心痛;我也不想再回首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甚至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史鐵生,如何能夠寫下這給予他和我們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

  我只想說,聽一聽屈平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讀一讀杜拾遺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品一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為國為民為讀書人而憂心忡忡的硬漢子。再查一查他們的立身行事,不難發現,他們寫下如此擲地有聲的文字,以詩明志,能不是他們的真情實感麼?

  這些都是真性情的詩人、詞人、作家,或者統稱文人,都是坐言立行者,人品高,文品亦高,理應受到我們的千載敬重。對他們來說,“文如其人”是名副其實的。

  當然,一位文人,在不同時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總是會有出入的,他們的人品與文品,不免會隨之有變化。這就如魯迅先生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

  我想我們不必要糾結是“文如其人”還是“人文相悖”,只需吟誦一下“腦癱詩人”餘秀華的那句“稗草,也有提心吊膽的春天”吧,它會讓我們成為一位文如其人者,這就夠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