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經典素材:永遠的蘇軾

2015年高考作文經典素材:永遠的蘇軾

  無法想象在兩千多年的文學史冊上缺少了他會是怎樣一番情景:黯然失色,嚴重缺失,深深遺憾……中國古代文人中,受到後世喜歡的,蘇東坡絕對排第一。陶淵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心境一般人難以體驗;李白太飄逸了,讓人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杜甫太沉重了,讓人不敢和他並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會沾染舛運;歐陽修太高貴了,連蘇舜卿、梅堯臣、王安石都是他的晚輩後學,還敢有幾個人列其中?所以我們喜歡蘇東坡,他讓人能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而他又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人的才華,讓我們喜歡的時候也理所當然,心甘情願。

  【人物介紹】

  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建立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為“三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創一代詩歌新貌;在詞方面和南宋詞人辛棄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蘇辛”並稱。蘇軾的書法、繪畫皆善,在書畫方面和蔡襄、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

  【走近蘇軾】

  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他的出現,中國,也許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華,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於瞬間而又影響深遠;他的性格,既灑脫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鉅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它永遠不滅的那一份詼諧,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他長於散文創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名篇佳作膾炙人口,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他的詩,把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風格巧妙結合起來,多姿多彩,美輪美奐,代表了宋詩最高水平。他的詞,清新豪健,題材廣闊,揮灑自如,氣勢磅,開創了豪放詞風。他的書法、繪畫,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學、茶道、烹、養生、園林藝術方面,他都有獨到的造詣。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將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列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並且將他們的思想、人品、學問、才華、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渾然一個整體,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稱道者,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蘇軾身上,既無頭巾氣,無山林隱逸氣,亦無以富貴驕人氣,無忠臣孝子氣,無大作家架子氣;既無大臣杜門思過之態,亦無謫宦戰戰兢兢之態。他與你我同在,同悲同喜,絲毫也不刻板,渾是率然純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絡。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築堤,州授館,興修水利,架橋鑿井,賑災施藥,都於史有徵;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由於蘇軾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於他更多的人民性,由於他時時閃現著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於他超凡脫俗的曠代才華,千年以來,他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而有口皆碑;更由於生活經歷的豐富性,他常常成為人們談話的話題及內容。自然而然,學生們在時,也往往喜歡用東坡事蹟作話題或材料,毫不誇張地說,有作文處儘可以有東坡。這正是因為,蘇軾的精神與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還在影響著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和傳承。

  【優秀作文賞析】

  蘇軾的赤壁

  風飄飄,水潺潺,撣撣這一路素衣風塵,駕一葉扁舟,於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蒼海如幕,來到這古戰場——赤壁。

  心中沉浸著如此的哀悶,漫想:那“烏臺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敕令,那洛陽親友的牽念。

  於是黃州成為蘇軾的落腳,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櫓灰飛煙滅。”他問自己難道自己不正是那東吳的都督嗎?自己滿腹經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飛揚,斟一杯酒,臨江而,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託遺響於悲風,取山水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

  後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淺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一位父母官。後來修了一祠廟來紀緬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堂裡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餘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呼“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什麼“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

  赤壁沉澱了蘇東坡的不屈。

  赤壁訴說著蘇東坡的豪邁與詩情不朽。

  赤壁只為蘇軾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屬於蘇軾。

  【評析】:

  以“蘇軾的赤壁”為文題,意味深長,對豪放派大詩人蘇東坡的評價,從具體的歷史事實、蘇的原著下筆,展開分析,內容真實可靠。語言精粹,富有文采,文中緬懷古人的寫法極為別緻,無論是在敘述、引用,還是在議論、抒情中,都處處散發著濃烈的文學情趣,時時展現著深厚的文化氛圍,將閱讀者領進“歷史”“文學”的情境之中,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品味高雅,底蘊深厚,耐讀、耐品,有味、有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