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題:永遠的孩童

歷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題:永遠的孩童

  高考語文題目作為每年高考討論不休的話題,又有一批走入了大家的視野,成為了大家的談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遠的孩童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英國作家說,為什麼人的年齡在延長,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美國作家說,世界將失去孩提王國,一般失去偉大的王國就是成人。根據材料作文。(試卷掃描版還未流出,此為網路版本)

  一、關於審題

  可能看到豐子愷很多孩子都會一驚,嘆道:"怎麼又是他!"確實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杭州二模的作文題中,但卻給很多孩子留下了嚴重跑題的心理陰影。如今出現在高考的考卷上,究竟該如何理解他的話語?如果單看豐子愷老先生的話考生是無法定性的,因為他只說了一個現象,但沒有標明是讚揚還是批判的態度,但看到後面兩句的時候,很多孩子應該明瞭豐老先生的話一定是讚美孩子的"直"而批判"彎",那究竟為什麼而"彎",從後面兩位作家的言語我們看出因為"年齡增長",因為"成人",如果這樣看來的話,作文立意就很明顯了應為,保持童真,保持初心,保持曾經的美好等等,也就是筆者經常在課上和孩子們講的"不要因為眼前的苟且而忘記了心中的夢和遠方"。當然這其中的夢和遠方可以幻化成為任何精神層面上美好的東西。

  二、關於論述角度

  確定立意後,還需選取角度剖析立意,只要仔細一思考便可以發現,如果要論述"保持童真"等立意,那必須要論證保持童真的敵人、障礙,這題目中給了我們答案,便是"年齡增長""成人",進而繼續思考,為什麼"年齡增長"、"成人"就會阻礙我們?筆者在課上給孩子們講過多種論述角度,並都讓孩子們形成了相應的篇章。而2013浙江省的作文題目思考的結果,恰好可以用到"物質與精神"和"成長與丟失"的角度。本篇因篇幅有限,僅以"物質與精神"角度為例。那麼如何從物質與精神的角度來論述?文筆樸實的孩子可以寫:"我們成長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一切物質的豐富都與我們的成長成正比,但不知為何我們的精神卻隨著長大在萎縮,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我們原本柔軟的心靈變得硬化,又是什麼讓那心中原本美好的童真王國,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逐漸崩塌?"文藝的孩子可以寫:"小時候期盼長大,終於當我站在了18歲的結點,望向心中美好的世界時,卻發現,在這世間穿梭的卻都是眼神黯淡的靈魂,耳膜被汽車穿梭的聲浪振動,空氣裡遍佈灰塵。在一個機械的世界中破裂,隔膜重重。看到的卻是大風呼嘯過的地鐵通道,一邊是華麗的廣告,一邊卻是乞討的人。人們大多都將目光移向華麗的一方,卻早已忘記了自己心中曾經存在過的那個不算華麗卻充滿美好童真的王國。"(以上兩段都化用自筆者班上孩子成篇的關於"物質與精神"的論述語段)。當孩子們在考場迅速把重要的論述角度,論述段像演講一般的震撼完成,剩下的也只有材料的化用值得思考了。

  三、關於材料化用

  關於材料的化用筆者不再贅述過多,因為每個孩子準備的人物材料都不一樣,但一般都是久經困難最後成功時間夢想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基本上應該都是堅持初心沒被世俗沾染玷汙,不為苟且折腰放棄的。但筆者要稍微強調一下人物的寫法,寫法當然有很多種,本文以比較常用的一種為例--畫面式(以豐子愷先生為例)。顧名思義就是要先展現畫面。筆者一直認為看一篇作文和認識一個新朋友是一樣的,沒有人第一眼看一個人先看名字的,一定是先看穿著、談吐等等。材料化用也是一樣的,很多孩子習慣於上來先自報家門,例如:"豐子愷--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可能略有些誇張,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筆者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一個畫面入手,先將讀者帶入到一個畫面中,這樣對讀者認識這個材料人物,理解他的精神核心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事例段可以這樣起筆:"遙望這樣一位老人,花白的頭髮,花白的鬍鬚,手拿毛筆聚精會神地畫著,人們都以為他在畫祖國的大好山河,壯麗山水,他眼中卻閃過孩童般的一抹亮彩,畫紙上烙下的卻是讓孩子們欣喜若狂的兒童漫畫。我不用探究豐子愷先生心中是如何美麗的'一片淨土,在他的畫中便可尋找到關於童真世界的答案。"

  四、關於運用技巧使篇章完整

  最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架構問題。關於很多老師強調過的:反覆壓中心詞、首段引材料出論點、注意字跡等問題筆者在此不再贅述。筆者知道孩子們都可以做到,但筆者希望孩子們在結構上處理合理的分段外,可以做到漂亮的首尾呼應,這在判卷老師看來是代表著你思維的一個閉合性,完整性,是極容易加分的。那如何做到首尾呼應呢,其實做法很簡單,就是在第一段"引材料出中心"後在第二段插入一個藝術化處理,也就是插入一個意象,在筆者課上,筆者給了孩子們很多代表不同人物,不同精神核心的意象,只要描寫一個,然後在結尾點出即可做到首尾呼應。例如:"在第二段中孩子們可提及楊萬里在其詩《野菊》中寫到'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然後在最後段點出,保持初心,哪怕做那一抹鮮黃的不為他人、環境改變自身,減少妙香的野菊,也是最美的人生作答。"

  【範文】

  永遠的孩童

  靈魂湧向未知的星球,棲身於軀殼之中,破啼聲劃破天際,人們給了他第一聲動人的呼喚:“孩子。”

  時間的靜流緩緩遊走,只有孩子的時間永恆,他們的靈魂動盪,不願寄居於狹隘的皮囊,使總是有著非分的幻想和浪漫情懷,目光如炬看向地平線上的曙光,熱情洋溢,真實不摻和半點虛假。

  但不知何時開始,圓滑的笑容掛上孩子的嘴角,無邪的笑容躇縮牆角不見天日,標榜著“成熟”的少男少女負重著硬化的心靈,創造力退出舞臺,善良和愛心變得幼稚可笑。

  所謂成熟,並不是被現實磨去稜角,變得世故而老成,而是無論如何遍體鱗傷,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而如今,這虛假的成熟正在啃噬著曾堅不可摧的孩提王國,一步步銷蝕殆盡。他們進入集體失語時代,在輿論中浮沉,他們看到摔倒的老人開始猶豫,他們聽到戰警救人喪命的故事一笑而過。

  在這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本可以撫今追昔,憧憬未來,可我們偏偏選擇讓理想死在現實矛下。我們本可以語言相通,交流無礙,我們偏偏選擇為心築起壁壘,戴上盔甲,讓,心靈提前硬化。我們誤解了幸福的定義,沉溺於瑣屑的物質歡樂,我們不敢直視真正苦,飽食終日強說愁。無憂的童年本應光著腳丫與大地親吻,卻終日與刻板的教科書為伴,知識的框架禁錮了孩童的想象力,社會停滯不前顯得死氣沉沉。

  岡發現胰島素而獲諾獎的麥克勞德童年時岡好奇解剖了校長心愛的狗,本以為會遭訓斥,而校長要求麥克勞德畫一幅人體骨骼圖作為善意的懲罰;美國母親將幼兒吲告上法庭,獲賠50萬,只岡幼兒同告訴女兒“O”是零。止岡這保想象力的運動,才讓社會隨時被輸入新鮮的血液,生機勃勃。

  厚重的眼鏡片褪盡最後一絲亮光,“我們的鷹隼行走T-地面,我們的孔雀宣佈放棄羽毛,我們的毒蛇在開著的籠前打呵欠。”辛波斯,仁如是說。對現實的妥協邁入“早齡化”,生命的意義卻在於不l卜,願耳畔響起鳥啼之時,仍有溫暖的感動。

  猶記得白宮點著蠟燭的男子所說的話:“我不能改變這個社會,我只是不想讓這個世界改變我。”去吧,我的孩子們包括我,用理想的矛抵禦現實的劍,拾起激情與童心,脫去盔甲,拆除壁壘,讓我們一磚一瓦,共築我們不會老去的孩提千國。

  心若沒有老去,我們永遠都是孩童。心仍柔軟真實,世界永遠美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