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鳴心高三作文

天籟鳴心高三作文

  碧水紅舟,他於江心彈撥著自己的愁苦,怨憤的心絃;柔石淺灘,他於對岸拍手叫絕:“此曲只應天上有。”他抬頭,他遙望,兩人相視一笑,俞伯牙,鍾子期,千年的交情便在音樂的縈繞中萌生了。

  俞伯牙用心在撥動旋律,鍾子期用心在感悟音樂,有了心的承載,音樂滋潤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在音樂中相遇,在音樂中攜手,在音樂中覓得知音!高山流水是連結心靈的紐帶。

  天籟鳴心,音樂只有迴盪在心靈的天空,才可以稱之為“天籟”!

  那夜,同樣在水邊,楓葉,荻花,秋風蕭瑟,撩動他的衣襟。心中悵然而失落,耳邊卻響起了幽幽的琵琶曲。他的心一顫,靈魂一振,曲中傳遞著淡淡的哀傷與幽怨,似曾相識。他誠心地請求,女子盡心地彈奏,使得他在長期遠離了絲竹管絃,忍受了山歌村笛之後有了“如聽仙樂耳暫明”的感受。那是真摯的音律淌進了他的心裡,如春雨般滋潤著他對音樂的乾渴。

  “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有著不同但相似的苦衷。一個是失意遷客,孤寂淒涼。一個是天涯歌女,感懷悲傷。同樣黯淡的心靈被音樂連線:“悽悽不似向前聲”,女子為了這份相似促弦撥動;“江州司馬青衫溼”,他為這份相似淚灑衣衫。

  是音樂在二人的心湖中擲下石子,激起共鳴,使心靈著音樂的華美與悽楚。音樂在心靈的溝通之下昇華出了那份濃濃的情感,經久縈迴。

  澎湃的音律升起,那喧鬧的街市上靜寂、靜寂。他端坐在刑臺上,鎮定自若,手中的琴絃變幻出不同的情感,低訴、置疑、吶喊,孰不知,周圍的百姓正為之哀傷落淚,臺前的刑官正為之膽顫,遠處的山濤正為之羞愧,他用心撥動著旋律,用音樂表達著心情。

  他堅定,他的音律也堅定,他潔身自好,不願與世同流合汙,所以他寧願帶著自己的《廣陵散》共赴黃泉。《廣陵散》成為了千古絕唱,自從刑場上人們被它感動之後,就再無人有緣去感悟那激昂的樂章。但那次,音律傳出的他的堅定與信念卻迴盪在世間數千年,依然清脆、悅耳。

  音樂,由心而發,由心來聽,它聯絡心與心的共鳴,交匯心與心的情感,表達心中的.志向,迴響心中的意念……而音樂的內涵要由心去體會,去感悟,去承載。

  終於可以相信,貝多芬是如何創造出那樣多經典的樂章。他耳聾心不聾,天籟鳴在心中,他可以感悟到那音樂攝人心魄的魅力,而音樂也“瞭解”他。

  天籟鳴心,哦,心中天籟!

  【簡評】音樂不分年代,不分國界,在人類歷史的源頭嫋嫋升起,不曾間斷地隨歷史發展……音樂是心與心的交流,於是有了高山流水話知音的情意;音樂有時也許傷感,也會感嘆,於是這世間便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寬慰。音樂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充當著催化劑的角色,在人的生命歷程同樣重要:音樂是生命的咽喉,於是《廣陵散》成為了千古絕唱,雙耳失聰的貝多芬一曲《生命交響曲》將音樂與生命同時昇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