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議論文作文(3篇)

最新高中議論文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高中議論文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高中議論文作文(3篇)1

  鞠躬,是一種非常莊嚴的行為,它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而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讓人們漸漸淡化和忽視了鞠躬這一行為。仔細想來,小到謝幕大到致敬或致哀,我們仍然有很多場合需要鞠躬表達自己的情感。鞠躬其實離我們不遠。

  鞠躬的角度不同,表達的情感程度也不一樣。世界上被稱為最有禮貌的國家——日本,可以說,他們早已將鞠躬融入日常生活。他們將繁瑣的禮節儀式,化為最簡單的鞠躬,依然能夠保留著真誠情感。並且對陌生人、朋友和長輩的鞠躬角度都是不一樣,表達的情感程度也有所區別。我認為,外在行為舉止時刻提醒我們,要在內心留有敬意或謝意。鞠躬已經把無形的感情化為有形,能讓他人直觀地感受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鞠躬這件事。鞠躬其實離我們不遠。

  追根溯源,中國也是禮儀之邦。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學孔子的禮。可是學會了什麼呢?事實上孔子的禮是外在的行為表現,它所強調的是核心“仁”的思想,要保持有仁愛之心才能成為彬彬有禮的君子。鞠躬也是一種外在的行為,內心所承載的情感才是核心。在新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和多元化的社會,讓我們在談到儒家文化時,常常會給我們一種縹緲在雲端,遙不可及的感覺,好似與如今的生活相對立。但其實儒家文化就蘊含在日常的行為舉止中,鞠躬即是禮的外化。我們應該尊重這個動作,用鞠躬這最簡單又傳統的行為去表達自己最真摯的感情。鞠躬離我們不遠,它能表達言語無法訴說的內容。

  可現在有些時候,鞠躬的意味變了。很多需要鞠躬致敬的場合,失去了這種莊嚴的儀式。相反,有時候鞠躬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去獻媚的動作。為了利益而丟掉尊嚴,讓原本的鞠躬變了味道。這種偽善的風氣在社會中擴散,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些防備少了份真情。鞠躬原本是表達情感的,並不會因此而丟失尊嚴,當內心承載著真摯情感,鞠躬才有其意義和價值。

  鞠躬離我們不遠,它早在幾千年前就融入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多嘗試,會發現鞠躬就在我們身邊。每一次必要的鞠躬,就是在表達對自己、對他人的尊重,它幫助我們建立友善的真誠的人際關係。鞠躬離我們不遠,它以最樸實的方式表達我們最深沉的情感。

最新高中議論文作文(3篇)2

  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學生創業與學業的矛盾出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有人搶佔就業先機,為生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有人迎難而上,藉此機遇積累職業經驗;有人創新技術,激發無限活力和創造力……這固然是一種人生道路上的前進方式,但如果沒有強大的知識儲備和豐厚的學術理論作為解決問題的來源和策略,就難以攻堅破難,實現真正的創造。如此一來,我認為只有腳踏實地,積累知識,才可以為未來增添助力。

  學好知識是培養素質的源泉。當代大學生的主場是熱情澎湃的大學校園,在純粹的人際關係當中,大學生缺乏對風險的掌控能力,抗壓能力弱,容易衝動行事,不具備創業者的基本綜合素質。迴歸書本,在穿越千年的史書中閃耀著睿智聰敏的前人智慧;錯綜複雜的計算公式中流淌著精密嚴謹的思路歷程;在風格特立的藝術作品中積聚著豐厚強大的美學底蘊;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蘊含著辯證理性的行事思維……如此種種,讓我們在知識中思考,讓我們從浮華躁動走向專注慎獨,從衝動無知走向冷靜客觀,從不知所措走向運籌帷幄。當我們手中緊緊握著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如地應對挫折和苦難,更好地創造社會財富。

  學好知識是實現夢想的途徑。馬雲締造阿里巴巴獨樹一幟的故事耳熟能詳,喬布斯創立蘋果席捲全球的傳說振奮人心,他們的確創造了無窮無盡的社會財富,也在創業當中重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這些人畢竟在少數。我們既然不能成為在創業當中披荊斬棘、開拓新風的先行者,為什麼不做一個腳踏實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眺望者呢?在仰望星空的美好之後,迴歸現實,真正能讓人安心而穩定的,是腳踏實地,是對知識永不停息的追求。學好知識,即使手中沒有可以百發百中的利箭,卻積累了製造弓箭的原理和技巧,為厚積薄發儲備了能量。

  反觀其他客觀因素。在大學的校園當中,缺失企業經營、實際操作的課程運營;在宏觀的社會環境當中,政策實施不盡完善,社會認同低。這些客觀且不可規避的現實問題,也正在為大學生的創業製造重重難以衝破的障礙,得不償失的風險性與日俱增。

  正如《師說》中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知識的積累就是遠行的條件,是遠航的動力。學好知識,腳踏實地,讓我們在創造的路上走得更遠。

最新高中議論文作文(3篇)3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意思是養育孩子卻不教導孩子,這時父親的過失;教導卻不嚴格,這是教導孩子的老師的.懶惰與失職。若想孩子成才,父母的言傳身教與老師的嚴格教導都是不可或缺的。

  養育同時教導孩子,是父母的職責所在。“父之過”中的“父”,不僅僅狹隘地指父親,而是父母長輩;“養不教”中的“教”,也不單單指教孩子吟詩寫字,而是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及家風家教都會影響著孩子。《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風教育,使傅聰即使流落異國他鄉也依然心繫祖國;梁啟超胸懷宇內心繫天下,對孩子的教育也從不懈怠,才能培養出梁思成一眾為國效力之才;老舍更用大情大愛影響著孩子,使世間大愛在其後輩身上一代代傳承。反觀秦始皇此類,自身殘暴,使胡亥受其影響驕奢淫逸殘害兄長,激起民憤而秦朝早亡。如此可見,父母的教育不但影響著孩子自身,還長遠影響著社會及國家的發展。

  孩子的成長,同時也離不開老師的教導。“教不嚴”並非指教育不夠嚴苛,而是指老師並沒有真正教會孩子世道規則與世間大義。孔子奉行因材施教與仁愛之道,他學生眾多且各有所成,不可謂不是一個良師。他沒有過言辭厲行,而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教會了學生仁義禮智信,獎規則與公道灌輸於學生心中,這才是嚴格且合格的教育。反觀現實社會,常有新聞曝出老師只注重學生成績,忽略了學生的道德培養,甚至為取得成績不擇手段,這才是真正的“師之惰”所在。真正的老師應是良師益友,引導學生走上正道。

  除卻父母老師,還有眾多因素影響著孩子發展。世界上仍有許多人父母雙亡、孤苦無依,但依然憑藉著自身努力獲得了成功與世人的讚譽;世界上還有許多家境貧寒無法接受教育的人,但他們的中的許多人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除了父母老師,社會的關愛、自己的堅持甚至是一個偶然的機遇,都可以成為一個人成德成才的鑰匙。

  父母的言傳身教及家風教育,老師的道德理念與價值觀的灌輸,以及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都能推動一個孩子的成長以及社會國家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