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鴉雀無聲

歷史典故:鴉雀無聲

  導語:中國著名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在描寫寶玉、黛玉和薛寶釵三人間的愛情故事時,出現了“鴉雀無聲”的故事。小編整理了這個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典故:鴉雀無聲

  一天,寶玉、黛玉和薛寶釵在大廳閒聊時,寶玉突然對寶釵說:“寶姐姐為什麼不去看大戲呢?”薛寶釵說:“天氣太熱怕熱,所以沒有去。”之後寶玉便說了:“難怪有人說寶姐姐像楊貴妃呢!”結果被寶釵誤認為寶玉是在說自己體胖怕熱,便憤怒說道:“哼,要是我像楊貴妃,那誰是楊國忠呢?”於是拂袖而去。黛玉見狀說道:“今日啊,你終於是遇到比我還厲害的人了。”

  寶玉聽後覺得十分無趣,便走了。在院子裡,四處的人因為天氣炎熱,不是在打盹就是正在休息,這時候寶玉便想:“想不到四處靜悄悄的,連烏鴉跟蛙雀叫聲也沒有。”後來便出現了“鴉雀無聲”一詞,形容四處靜悄悄,什麼聲音也沒有。

  蘇軾的'絕句中寫道:“天風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闌。織女明星來枕上,子知身不在人間。”翻譯出來就是:“月亮西斜,夜已深沉,大地一片寂靜,就連喜歡鳴叫的烏鴉、喜鵲也已熟睡。此時,織女星、金星顯得格外明亮,星光斑斕中,天將破曉,我在枕上醒來,竟似飄飄欲仙,彷彿已身不在人間。”

  此詩原文中的“烏鵲無聲”,烏就是烏鴉,鵲指的是喜鵲。又鵲與雀同音,鴉和雀都是叫聲非常嘈雜的鳥,而當鴉雀都無聲時,就會很安靜。因此,鴉雀無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寂靜。

  近義詞

  寂然無聲、悄然無聲、萬籟俱寂

  寂然無聲:寂靜沒有聲音。

  悄然無聲: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萬籟俱寂: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反義詞

  人聲鼎沸、歡聲雷動、震耳欲聾

  人聲鼎沸: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煮開了鍋一樣。

  歡聲雷動:歡笑的聲音像雷一樣響著。 形容熱烈歡呼的動人場面。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造句示例

  1、午休時間,大家都在睡覺,教室裡鴉雀無聲,靜悄悄的。

  2、看到班主任一臉嚴肅的走進來,剛才還很吵鬧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