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常識

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常識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哪些常識是需要每個人記在心上的呢?下面就讓小編給你介紹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常識,歡迎閱讀!

  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常識1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

  5.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7.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龍鬚溝

  9.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 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樸

  12.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裡 我國的魯迅

  15.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 奧德賽

  16.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 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群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藥婆 接生婆

  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常識2

  1. 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華山

  2. 中國四大發明: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3. 中醫四診:望 聞 問 切

  4. 戲曲四行當:生 旦 淨 醜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 江西龍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齊雲山

  6. 四大石窟: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麥積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黃山四絕:奇松 怪石 雲海 溫泉

  8. 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昇 晚霞反照 黃河金帶 雲海玉盤

  9. 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黃鶴樓 騰王閣 太白樓

  10. 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紅樓夢

  11. 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李寶嘉) 二年目睹之怪現狀(吳研人) 老殘遊記(劉鄂) 孽海花(曾樸)

  12. 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 孟姜女尋夫 梁山伯與祝英臺 白蛇與許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 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 楊玉環(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樂 珍味 文章 言談/ / 良晨 美景 賞心 樂事

  15. 蘇門四學士:黃庭堅 秦觀 曾補之 張來

  16. 四史:史記 漢書 君漢書 三國志

  17. 歷史上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 長沙嶽麓 衡陽石鼓

  18. 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劉白羽 楊朔 秦牧

  19. 古代祥瑞四靈:龍 鳳 麒麟 龜

  20. 宋中興四詩人:陸游 楊萬里 範大成 尤袤

  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學常識3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鑑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淩濛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