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第一期電影放映的觀後感

咖啡館第一期電影放映的觀後感

  偶然看到兩段都市言情語,先做熱身:所有叫女士等候的男人都應該去見鬼,不管他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若他日重逢,我該如何問候?以沉默。以眼淚。今天第一次正式在咖啡館放電影,有點饒舌的兩部《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後》,反正就是日出日落,有關男女豔遇的事。如果是四五年前,躲在寢室裡關好燈,我對著電腦一個人悶看,肯定和今天在館子裡看的感覺不一樣。我時常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和各式人等的評論所打斷,也許這樣讓我好受些。談情說愛本是私密的事,結果與許多人去面對這樣兩個話癆的情話,總是有點受不了。他們那些奇妙的臺詞,還有演員到位的表演,是很難在公開的氛圍中贏得更多的分。我也不會過多地用他們的經歷往自己身上靠,透過電影來煽自己情的'道路被阻斷了。S也跑來看了,看了第一部,終於撐不下去了,他說仰著頭看電影脖子累。事實上,他已經厭倦了男女無休止地對白。他說,沒有激情戲,像中國片子一樣,然後補了一句:語言不錯,編劇還是很強。而坐在靠窗的一對小年輕似乎更像坐在咖啡館裡的男女主人公。他們談論愛情的投入與產出,分析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回憶過往的那些情事。

  於是,我覺得看電影就像聽他們說話一樣,都是偷窺。而這種偷窺卻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這是多麼無禮而缺乏教養,我想從電影裡出來,希望被其他顧客的走動,叫喊打斷。我失去了往電影縱深走的機會,我也不能像往常那樣,用劉小楓的方式分析電影,分析個體的情感,人類普遍的命運。我不去假想男女主人公的未來和年輕時他們在一起的如果。我也不去想那些十年後的相逢,那些人們反覆談論的時間刻在皮膚上的刀疤。(電影裡男主人公說的是槍傷。)電影只是一次虛擬情感的歷險,而照進的是各自的現實。我在想開篇提到的寫那兩段話的作者看到這個電影是何種感想。所有叫女士等候的男人都應該去見鬼吧。電影裡男的真的去等女的了,女的沒有等男的。而時間都沒有等他們。而重逢呢?沉默,眼淚似乎都沒有,更多的是兩個幾個世紀沒會面的朋友談論他們看似從來沒有對外公開的情感。

  話癆們平常日子其實是孤獨的,而看了這部電影的人是否也有話癆的時候。只對一個人竹筒倒豆子是幸福的。只是人生而不知足,總是希望把幸福時光延長成一輩子。而更多的時候,幸福消融在柴米油鹽的日子裡,所剩的往往是是為豆腐發臭吵架的一地雞毛的正常生活。尋找一夜的激情就成了中年人的病或者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