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觀後感

2016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觀後感

  5月1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第44期“中國傳統中的家規”釋出了由遼陽市紀委拍攝製作的《雙肩明月兩袖清風——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專題片,下面是由語文迷網為大家整理的專題片,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後感一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東北遼陽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名叫王爾烈( 1727—1801年),字君武,號瑤峰。他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嘉慶年間中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曾當過嘉慶皇帝的老師。《遼陽縣誌》稱其為“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爾烈的父親名叫王縉,曾擔任管理學校的小官“學正”,擅長詩詞書畫。因此,王爾烈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有一年春天,王爾烈跟隨幾個比他大的兒童到村裡的學館報名讀書,先生想考考他們的才學,便問道:“世界上什麼最肥美?”一個說豬油最肥美,另一個說羊尾巴最肥美。先生看著王爾烈,王爾烈說: “他們兩人說得都不對。世間最肥美的是春雨。”“為什麼?”先生緊逼不放。王爾烈解釋說:“先生豈不聞‘春雨貴如油’嗎?春雨能滋潤萬物生長,所以說最肥美。”先生聽後點頭表示讚許。接著又問:“世間什麼最珍貴?”孩子們有的說金銀,有的說珠寶,而王爾烈卻說:“世間光陰最珍貴。”“怎麼講? ”王爾烈胸有成竹地說:“古語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先生聽後讚揚說:“講得好!”先生接著又問: “世間什麼最頑強?”有的說高山上的松樹,有的說深谷裡的苔蘚。王爾烈說:“唯有野草最頑強。”先生問王爾烈為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先生不見白居易詠野草詩中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嗎?”先生連連點頭稱讚:“答得好,收下你!”從此,王爾烈跨入書山學海,刻苦耕耘,終於成為名震東北的大才子。

  有一年冬天,王爾烈戴一頂草帽在雪地裡玩耍,有一個過路的客商見他穿戴十分滑稽,便隨口出句戲謔道: 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不料王爾烈不饒不讓,兩眼一眨,以方位對季節,對出下句:走南方,竄北方,混帳東西。客商不但不惱,反倒誇他“奇才”。

  王爾烈幼時曾在家鄉魁星樓私學館就讀。有年秋天,老塾師帶著他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去郊外遊玩。面對金菊盛開的原野,老塾師聯興大發,當即出對,考眾學生。老塾師所出的上聯是: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 眾學生聽了,大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更無言以對,只待老師訓斥。此時王爾烈卻不慌不忙對出下聯: 城內白塔,猶如玉鑽鑽天。此句一出,老師欣喜,同學恭賀,倒讓王爾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決心把鼓勵當作動力,更加發憤苦學,決不辜負師長和同學的一番盛情。

  王爾烈自幼喜歡在大人們身邊轉,細心傾聽長輩人談論風土人情及國家大事,遇上書生舉人們在一起作詩鬥對,他也認真琢磨,搭腔試對。由於他年少對句不俗,常有驚人之語,備受人們喜愛。

  一天,千山無量觀一位獨具慧眼的老道人四處雲遊,來到王爾烈家,點名要王爾烈在名流聚會時鬥對,王爾烈高興接請,聚會那天道觀掛出一幅上聯:即, 幽溪鹿過苔還靜。 老道人出句太高妙了,在場的人都不知該怎樣對,唯獨王爾烈不假思索,應聲對道:深樹雲來鳥不知。 眾名流聞句,無不誇讚他有捷才,日後定大有出息。

  有一次,王爾烈與朋友去千山郊遊,來到龍泉寺前,但見翠樹參差掩映,青山高低相連,王爾烈不禁聯興大發,取出筆墨在龍泉寺門柱上寫出一比上聯:近視千山五百出。 當即邀請同行的朋友們對下句。朋友們都說上句出得好:“出”字是兩個“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好是好,朋友們無一人對出下聯。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王爾烈站在寺門前,禁不住有些飄飄然,大有鶴立雞群之感。

  寺門外的喧鬧聲,驚動了寺裡的元空方丈。他走進人群,抬頭看了看上聯,點點頭說:“確是好句,只是目光不免有些短淺,以神州之大,胸中不可只有這千朵蓮花一座山啊!”王爾烈聽順了讚揚之詞,沒想到竟有人能挑出自己的毛病,便雙手合十,恭敬地問道:“依長老之見?”元空方丈說:“不才對一比下聯,不知可否? ”說著,吟對下句道:遠望九州十八川。

  王爾烈聞句不由心中一驚:不但文詞對仗工稱,而且拆解“州”字為兩個“川”字,因此“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了,合情合理,而且意境高遠,胸懷寬廣,心中暗忖,此對高於自己的“近視千山五百出”。這正是我的不足之處,於是,深深向元空長老施了一禮,道:“多謝長老教誨!”

  王爾烈只念了4 年私塾,便因家境貧寒,中途輟學了。為了謀生,父親送他去遼陽城南千山龍泉寺當雜工,但他並未因此中斷學習,一有機會就向寺內有學問的僧人請教。

  轉眼間這年的寒冬將要來臨。這天天降大雪,寺內的小和尚和打雜的都來掃雪。由於年紀小,他們都很貪玩,一高興,便用雪堆了個觀音像,正巧讓元空方丈看見。元空方丈便以雪堆的觀音為題出一上聯: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在場的人聽罷,沒一個能對上。王爾烈聽了,十分高興,他覺得方丈的出句妙極了。因為太陽出來之後,雪積的觀音定會溶化,可謂“化身”。雪化作水,水匯於川,川歸於海,這是合乎情理的,妙在“南海”巧合“觀音”。因為傳說“觀音”常住“南海海”普陀山,故而人稱“南海觀音”。方丈的出句高妙,可怎樣對才好? 王爾烈用心琢磨了好一會。他由雪聯想到雲,那飄浮不定的漫天雲朵,變化無窮,形態奇巧。於是,他走近元空方丈,說:“我來給方丈對一比下句。”方丈點頭應允。王爾烈朗聲對道: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這比下聯,神思馳騁,形象生動,對得確實工巧,與方丈出的上聯:“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珠聯璧合,遙相呼應。至此,元空方丈就不讓他再去當雜工了,而是將他收為身邊茶童。

  有一天,方丈帶領眾人乘船去大安寺。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邊汲水,她見撐船的小和尚們的影子倒映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們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咯咯直笑,等船靠近了,這個機靈的小尼姑脫口吟一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方丈年長,不便與小尼姑計較,幾個小和尚胸無點墨,難以應付。正在窘迫之際,只見王爾烈從船頭站起,衝小尼姑一笑,對下聯道: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

  尼姑心想,自己探身汲水時,影子不是也映在潭中嗎?待自己將水提到岸上時,影子自然就不見了,也可以說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從潭底用吊水桶的繩子繫住提上來了,更何況人家還尊自己是“觀音”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挑著水桶快步走開了。

  王爾烈小小年紀,竟有這般捷才,使元空方丈不禁暗暗稱奇。從大安寺歸來,方丈便收王爾烈為徒,悉心授以詩文學問。由此,王爾烈的學問更是直線遞增。

  觀後感二

  近讀王爾烈詩詞題對,深感他底蘊深厚,知識廣博,辨識精準,回應迅捷。其才學,其智慧,其品格,其意志,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高山仰止,令人歎服。他的`詩詞題對有一種魔力,欲罷不能。遂將有關史料整合改編。為讓文字立體行走,擇以朗誦的形式呈現,現將上中下三篇朗誦刊發,與有緣人分享。在改編此文過程中,得到王爾烈後人的支援,並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獨家史料,謹此謝意!

  ——題記

  相傳宋朝時有位秀才進京趕考,在一座獨木橋上與一個挑柴的樵夫相遇。樵夫一看秀才的行裝和神色,就知道秀才是赴京趕考的,便對秀才說:“相公,我這裡有一的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我就讓你先過這獨木橋,如果對不出,你讓我先過。”說完,念出上聯:

  此木為柴山山出。

  秀才一聽難住了。因為這上聯巧用了析字修辭手法,將“柴”字析為“此木”,將“出”字析為“山山”,非常難對。秀才無奈,只好給樵夫讓路。樵夫過橋後回過頭說:“你連這簡單的析字七字對都對不出,恐怕日後功名無望。”秀才聽罷樵夫的話,羞愧難當,當即病倒不起,不久竟抑鬱而死。當地山民把他埋葬在小橋附近的山坡上。據說秀才死後精魂不散,變成一隻山雀,整天四處飛翔,口中喃喃地念著“此木為柴山山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