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素材積累:孫子兵法名言及解析

中考素材積累:孫子兵法名言及解析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下面語文迷網為大家資料孫子兵法十大,希望對你有幫助。

  1、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是孫子兵法《虛實篇》中的內容。本人認為是最經典的名句。故把他排在第一位。曹操曰: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其實,這句話的含義遠遠不止這些。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時刻冷靜科學地分析當前的局面。對局面的微妙變化都應當瞭如指掌。只有根據局面的變化而不斷改善應對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這個精神在戰術層面上顯得更為重要。不管是商戰,還是兵戰;不管是交友、還是創業;不管是競技,還是談判。時刻保持對局面的透徹分析和針對性的應對是每個決策和行動者必備的素養。

  本篇其他佳句還有如:‘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也攻其所必救’

  2、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本句出自第三篇《謀攻篇》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把他放在第二位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思想對於戰爭的理念達到了一個頂峰層次。不管什麼鬥爭。就是全面勝利都不是最好的結果。只有不戰而使對方心悅誠服才是最佳效果。這是戰略層次的頂點。也是老子某些思想的典範。在商戰、交友、及競技中。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征服對方的心。讓對方心誠、心服到骨子裡。這種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3、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本句出自第五篇《勢篇》。〔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三位。是因為後來唐太宗與李衛公(李靖)問對。專門對孫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勝’做了探討。而且水平極高。把‘正’‘奇’的辯證關係闡述的相當透徹。指出了有時看似‘正’實質卻是‘奇’,有時看似‘奇’他卻是‘正’。‘正’可以轉化為‘奇’,‘奇’可以轉化為‘正’。“奇正相變,迴圈無窮”,歸結到一點,“孫武所謂‘形人而我無形’,此乃奇正之極致。”雖然用兵在於出其不意,但在預備階段卻應該“教正不教奇”。可見李靖對於兵法之變,諳熟於胸,難怪他一生能有戰無敗吶!“教正不教奇”。也正是我們事業和學業應當堅守的道理。只有‘正’通者才能出‘奇也’。

  4、知彼知已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

  本句可以說是普通大眾最熟悉的.名句了。也是出自《謀攻篇》。其名聲雖大,但是也只能排在第四位。核心就是要求鬥爭者要通曉敵我情況。這是對情報、資料的高要求。當然,這也是非常正確的。記得毛澤東在長征過程中。總是能夠躲過蔣介石的包圍圈。就是紅軍的諜報人員水平很高。能夠準確破譯敵方的密碼。從而使毛澤東準確掌握情報。進而為我軍制定最好的戰略戰術方案。如果不知情,可能就要出現錯誤的判斷。事實上毛澤東遵義會議不久就吃過對敵人兵力判斷錯誤的虧。所以情況不明切忌決策。當今社會處在資訊時代。對對手的研究,瞭解也是極為重要的。

  5、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這是兵法中第一篇《計篇》的名句。〔曹操曰:擊其懈怠,出其空虛。傳,猶洩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敵變化,不可先傳也。故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攻擊對方的方式既要找到對方沒有物質準備的地方,更要找到沒有心理準備的地方。如果二者都能找到。必然有豐碩的成果。所以不但要研究對方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要研究和推測對方的精神條件。也就是對方的策略、戰術、方案。只有在這些策略、戰術、方案中找到對方沒有顧及到的地方。鬥爭勝利的可能性才更大。這個名言從反方向思考就是自己要準備充分,考慮周全才不會被對方攻擊。

  6、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這是兵貴神速的理念。是第二篇《作戰篇》。〔曹操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即作戰只求勝利,作戰久了會挫傷戰士士氣,進攻敵人的城池也會缺乏戰力,國家的經濟也會受到巨大的消耗,其他國家也會趁虛而入。所以為求用兵精巧而進軍緩慢,最終勝利的戰例,從來沒有聽說過。

  歷史上無數的戰例也證明了這點:

  二戰初,德國憑藉閃電戰所向披靡,橫掃當世號稱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侵略蘇聯前期,也是進軍神速。但是進入蘇聯腹地,卻由於戰線拉的過長而陷入持久戰。長期的持久戰消耗了德國巨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生產力(當時德國軍工生產的武器近3/4用在了蘇聯戰場,蘇聯戰場的軍隊佔總軍隊人數的2/3)並最終導致了戰事的逆轉。同樣在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指揮官南雲忠一為了讓攻擊美國艦隊的轟炸機有戰鬥機的掩護,而讓整個航空戰隊推遲了5分鐘出發。而恰恰在這5分鐘裡,美國的俯衝轟炸機趁虛而入,一舉擊沉日本3艘航空母艦,徹底扭轉了戰局。這是非常好的反例。

  所以有人指出‘勝利並不是屬於力量強大的一方,而屬於善於把握時機的一方。’——陶珏銘(一位現代戰爭評論家)

  7、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本句出自第四《軍形篇》。這是一個辯證的勝敗關。孫子提出要戰就要先做到自己不可戰勝。同時等待和尋找戰勝敵人的機會。所以說不可戰勝主要看自己做到沒有。要勝敵人主要看敵人是否有破綻。所以勝負是可以知曉和判斷的。但是不能強求。這個觀點實際上很有現實意義。很多人出於熱情,做了不少勉強而為之的事情。結果失敗。記得毛澤東在劉鄧大軍東渡黃河遇到困境的時刻。他並沒有指示劉鄧大軍勇猛殺敵。而是指示‘生存第一、勝利第一’。可見他把自己的生存和不失敗放在多麼重要的位置。

  8、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本句出自《形篇》。(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善用兵者,先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這個勝兵是指處於勝利地位的軍隊還是能夠取得勝利的軍隊。看來有不同的理解。可能二者皆有。其意思大致就是‘勝兵’之軍隊透過先製造勝利的態勢然後向敵人挑戰展開進攻,‘敗兵’之軍隊被迫先行作戰然後設法謀求勝利的態勢轉向防守。修道保法的理解曹操說的還是很正確。先修不可勝之道。而再保法度。從商戰、交友、競技角度看就是要堅守一些不敗的原則。錘鍊一些實用的禮數和方法。

  9、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慍(yun,怒也)用戰;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本句出自第十二篇《火攻篇》。〔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慍用戰;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這是典型的告誡‘感情用事’者的經典名句。由此可以看出,以利為動,是孫子重戰慎戰思想的核心,是《孫子》對待戰爭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思想。孫子從戰爭的嚴酷性和可能引起的後果出發,站在現實主義的立場上,本著安國全軍的根本目的,以軍事家應有的理智和應負的責任,提出上述重戰、慎戰、備戰的理論。顯然,這是一種冷靜、理智、現實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才能避免盲目好戰和窮兵黷武,把國家和人民拖入災難的深淵,也可以避免一味反戰,寢兵偃武,使國家和人民喪失警惕,受禍於猝然之變。在孫武看來安定國家、保全軍隊是戰爭最根本的目的,一切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因此,戰爭的最大效益莫過於安國全軍。對於這個重大的問題,君主和將領必須慎重處置。孫子的這種既慎戰又重戰的理論,受到歷代兵家的重視,成為一切“善戰者”必備的品格和條件,至今仍有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在商戰、交友、競技中都應當切記這個道理。

  10、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這一句出自第十一篇《九地篇》。(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進,設伏而退;彼欲去,開而擊之先示之以閒空虛弱之處,敵則並向而利之,雖千里可擒其將也,並兵向敵,雖千里能擒其將也,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謂巧攻成事)這裡,“詳”通“徉”,意思是說,用兵打仗之事,在於佯順敵人的意圖,集中兵力於一處,就能戰而勝之,這就是所謂的打勝仗的巧妙之處。《兵經百篇·順》中也說:“大凡逆之愈堅者,不如順以導瑕。最經典的故事當屬《鄭伯克段於鄢》。鄭莊公用的就是‘順詳敵意,並敵一向’的招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