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二話好詞好句

西遊記第二話好詞好句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整理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第二話好詞好句,快收藏起來吧。

  西遊記第二話好詞

  纖纖 涓涓 翳翳 蒼蒼 滾滾 簇簇 醺醺 翠袖 緗裙 剪碎

  西遊記第二話好句

  1炎波如鼎沸,熱浪似湯新。

  2香蘭馥郁,嫩竹新栽。

  3清泉流曲澗,古柏倚深崖。

  4地僻更無遊客到,門前惟有野花開。

  5 錦繡場中唱彩蓮,太平境內簇人煙。

  6石徑重漫苔蘚,柴門蓬路藤花。

  7四面山光連線,一林鳥雀喧譁。

  8密密松篁交翠,紛紛異卉奇葩。

  9分溜滋禾稼,停流蕩俗塵。

  10潤 滑原非釀,清平還自溫。

  11瑞祥本地秀,造化乃天。

  12乍入蘆芋,不知深淺。

  13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它件件無。

  14流淚眼逢流淚眼,斷腸人遇斷腸人。

  15地僻雲深之處,竹籬 茅舍人家。

  西遊記第二話梗概: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鬥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四大名著之一,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義神魔古典章回體小說。

  【作者簡介】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今江蘇淮安人。明代小說家。他一生性情詼諧幽默,酷愛野史奇聞,使他能借助神話故事抒發對現實的不平與憤慨,曾自稱“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他的著作,今存的有《西遊記》和《射陽先生存稿》。

  【寫作背景】

  《西遊記》寫於嘉靖年間,雖然採用了傳統題材,卻是時代的產物。吳承恩生活的弘治到萬曆時期,正是明代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時期,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也開始出現,市民階層壯大,市民思想意識開始活躍起來。吳承恩對當時政治的腐敗和世風的墮落十分憤慨,發出“近世之風,餘不忍詳言之也”的沉痛感嘆。

  【故事梗概】

  《西遊記》共一百回,分為兩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為他的神通廣大和後來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則介紹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體,寫孫悟空皈依佛門,與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戰勝了各路妖魔鬼怪,終於取得了真經,他們自己也修成了 “正果”。

  【作品主題】

  《西遊記》熱情讚美了孫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義,辛辣地嘲諷了貌似威嚴、實則無能的天宮玉帝及諸神,深刻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同時啟示人們:為了實現某一崇高的目的,必須艱苦奮鬥,長期堅持,勇敢的戰勝一切敵人。

  【人物形象】

  這部小說的人物形象大致分為三類:天界神佛,多數呆滯古板;人間從天子到百姓以至僧侶,形形色色;山野魔怪,變幻多端,光怪陸離。透過這些人物形象的活動,展現了人間的美和醜,善與惡。

  孫悟空:又稱孫行者,曾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後被唐僧救出,受觀音點化保護唐僧前去西天取經,是唐僧的大徒弟。雖然有時淘氣,但是唐僧的緊箍咒使他平靜。他能有七十二般變化,他懲惡揚善的心從未改變,雖然曾受到唐僧的冤枉,但並不因此厭惡唐僧,也一直恭恭敬敬的保護唐僧,非常忠實。 他是小說中最成功的藝術形象,他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了鬥爭精神。“大鬧天宮”,自詡為“齊天大聖”,取經路上始終是斬妖除魔的主力,最後得到了一個“鬥戰勝佛”的光榮稱號。毛澤東同志有兩句詩“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精闢地道出了這位神猴的本質特點。他還自命不凡,高傲逞強,時時使他在鬥爭中表現出輕敵的弱點,但他仍不失為一個真英雄。最能表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鬧天宮》《三借芭蕉扇》淋漓盡致的表現了他的聰明;《三打白骨精》可見他的嫉惡如仇,除惡務盡。

  豬八戒:又稱豬悟能,原為上界的天蓬元帥,因調戲月宮嫦娥被貶凡間,在雲棧洞被唐僧降服。他性情懶惰,好吃貪睡,愛佔便宜,嫉妒心強,喜歡撥弄是非,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他有時耍點小聰明,結果反而壞了大事。但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他憨厚淳樸,能勞動,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沙僧:又稱沙悟淨, 原是捲簾大將,但因為打碎一隻瓶子下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十分勤勞,總是挑擔,識水性,在流沙河被收服。武藝並不算高強,但也勇敢的打頭陣。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謹守佛門戒律。

  唐僧: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集於一身。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堅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吉凶難定”,但仍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誘惑,他從來沒有動搖過。但另一方面,他不辨真假,亂施善心,膽小軟弱。如《玄英洞唐僧供狀》一回寫他在妖精威逼下,被嚇的“戰戰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

  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子,後因吃了唐僧的白馬,在鷹愁澗被收,在取經路上一直陪伴著唐僧。

  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

  【藝術成就

  《西遊記》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西遊記》 構成了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徵。

  《西遊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四十一個小故事也都透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係表現出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無數充滿鬥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有著無比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天上地下、龍宮冥府,人物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可以無拘無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領。其中的許多人物,例如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還有物性,作者把這三者結合得很好,因此顯得妙趣橫生而又合情合理。魯迅先生分析《西遊記》說,書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