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導語:現實生活中,也有“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只想著自己這麼聰明,就不用學習了,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傷仲永讀後感600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1

  山東省汶上縣白石鎮中學韓春梅

  轉眼間,《傷仲永》一課就學完了,學完這課,我的感受頗深。

  在文中,年僅5歲的方仲永就已經會題詩了,而且所題的詩還頗有蘊意。我不得不羨慕他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親卻認為這樣有錢可賺、有利可圖。帶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孰不知,他這是在害他的兒子啊!由於他有那樣一位父親,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眾人矣”。

  方仲永最後才華消失,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全怪他的父親,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就應該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併為此認真學習。然而,他並沒有學,使他成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這麼好天才就這樣成為普通人,著實令人心痛呀!

  現實生活中,也有“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只想著自己這麼聰明,就不用學習了,可是,就算是偉人,不努力學習也不行啊!偉人也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才成為偉人的呀!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時,是班裡有名的差學生,差不多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班裡的同學都嘲笑他,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於是,童第周決定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同學們在玩耍時,他更是如飢似渴的學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班裡的學生都對童第周刮目相看,由於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在班裡是數一數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順利的考上了大學。

  方仲永與童第周的事例向我們證實了這樣一個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傷仲永讀後感600字2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眾,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裡,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