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的作品讀後感

曹文軒的作品讀後感

  《楓林渡》這本書是曹文軒寫的一部早年被他遺忘的舊作,是他偶然從一隻破舊的紙袋中發現的,它寫作與三十多年前。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曹文軒作品讀後感,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曹文軒作品讀後感篇一

  最先接觸到曹文軒的書是《青銅葵花》,它是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的一本,當初買這本書,是我們買來送給表姐家兒子的生日禮物,哪曉得這傢伙,壓根不喜歡看書,虧得我還費心地在書店給他挑了半天,才挑了這本適合他這個年齡階段看的書。於是,我就拿回來看了看,24小時把這本厚將近300頁的文章讀完了,好久沒有讀小說了,它依靠情節以及優美的描寫牢牢抓住了我讀下去的慾望,從這一點上這本書很成功!透過看曹文軒的兩本純美小說,我對“純美”的理解是單純、優美,從每一處的寫景描寫,每一次的刻畫人物,每一次故事情節的展開,都能體會出作者是在表達美。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這本書,賺得了很多的眼淚,成功之處在於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而《草房子》是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小說透過陸鶴、紙月、細馬、杜小康四個同學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還是純真的。

  對比了這兩本書,書店的人一再強調《草房子》獲得的獎最多,可我還是比較喜歡《青銅葵花》,不過這兩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很喜歡曹文軒在《草房子》一書的片尾話:“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讓我們在彼此平靜如水或波瀾壯闊的生活中,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吧!

  曹文軒作品讀後感篇二

  風,吹著我的臉。我已沉浸在《紅瓦》這樣的一本美好的小說中。它感動我們的是道義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這些就在我們身邊。

  它以油麻地為背景,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詩意地描寫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鄉村生活的淳厚風情,描繪了少男少女們在特殊的年齡階段所經歷的人生歷程,表現了成長的艱難與坎坷,悲憫情懷中充盈的是成長的痛。

  小說的開篇就將林冰置入新的成長階段的起跑線上:跟著父親,我走到油麻地中學的大門。他看了一眼門裡的`一條鋪著煤渣的白楊夾道,將我的身子扳動了一下,以使我的後背對著他在我感覺到本來抓在他手裡的鋪蓋已轉移到我的背上時,我聽到了他的聲音——“自己走進去吧。”

  那條道很寬,很長。兩行白楊拔地而起,青森森地直指天空,讓人覺得有一條深不見底的隧道,要通向另一個陌生而不可把握的世界。

  但下面經歷的事更令人入迷。最後林冰走了,離開了紅瓦房和黑瓦房。

  少年時代的成長期,之於人的一生是極其重要的。少年的靈魂是一塊柔軟非常的橡皮泥,生活中的任何指印只要在上頭輕輕一摁,便會留下指紋。這些指紋如同胎記一樣,伴隨著一生,抹是抹不掉的。一個人在這段時期內就已定型了,剩下的只是發展,只是實現。好似煉出爐的鋼,它在本質上已無法改變,能變化的只是它的形狀、用途。

  人是在痛的伴隨下成長的,沒有痛,就沒有成長,因此,我們並不會因為怕痛而拒絕成長。回憶是對生命的過濾,是重新上路的準備,所以《紅瓦》有了這樣的結尾:“黃昏時,我已背起鋪蓋卷,走上了靜寂的白楊夾道。在我的身後,是紅瓦房和黑瓦房,是永遠的紅瓦房和永遠的黑瓦房。

  曹文軒作品讀後感篇三

  自從讀了《楓林渡》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是曹文軒寫的一部早年被他遺忘的舊作,是他偶然從一隻破舊的紙袋中發現的,它寫作與三十多年前。

  這是一個悲憫又溫暖的故事。悽風苦雨,不足一歲的藍藍被奶奶送到了鄉下,在這十年中,鄉下的奶奶和藍藍相依為命,後來,奶奶,藍藍和短尾巴貓一起被媽媽接到了城裡,住進了外婆家的市長小院。藍藍對城市生活充滿了新鮮感,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壓迫感,在城市裡,藍藍認識了一個很沒禮貌的小男孩童童,是藍藍的弟弟,童童經常欺負藍藍,媽媽總是不分青紅皂白批評藍藍,有時媽媽還耍小孩子脾氣,媽媽什麼活也不幹,還經常指責奶奶幹不好家務活,嫌她丟人,外婆也批評媽媽,不要這麼任性,可她總是哭,不能受一點指責,後來,媽媽沒聽外婆的話,把短尾巴貓打死了,把前來看望藍藍的楓林渡的稻虎哥,給趕走了,由於媽媽的刁蠻任性,目無尊長,不懂得尊重別人,奶奶回鄉下了,藍藍也跟著回鄉下了,藍藍希望媽媽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從而改正後,再來找她。

  這部小說選取了童年中不太被人所關注的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主題。敘事從容而富有張力,在平淡的生活瑣事中,反映出來部分人物之間的溝壑,踐踏別人的尊嚴,撕裂寶貴的親情,從而導致自己失去親人,也不被別人尊重。而底層人物的人性光輝則讓故事有了光亮和溫暖。人與人之間要用真心誠意交往,彼此尊重,不要只懂得索取而不知回報,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忽略自身的不足,要時刻反省並檢討自己,及時改正,同時也要提醒別人,做到共同進步。這樣才會有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世界。

最近訪問